穿成扶苏后我成了旺父爹宝 第167节
   
         
   
   
     苏檀不由得笑起来,温声道:“那就好,秦朝什么样的人都要,唯独不要不把黔首放在心里的人。”
  一心为民,是基础。
  在苏檀的盯视下,张良心里有些虚,他总觉得那双眼睛实在让人说不出不爱黔首的话。
  两人聊了会儿天,苏檀这才认真道:“父皇心里都是黔首,想要很多人才,能够为这个天下做点什么。”
  他目光殷切地看着张良,温声道:“不知子房可愿为天下黔首做点什么?”
  张良想,这个问话属实高明,若是问愿不愿意为秦朝做事,他肯定要思考一二,但是可愿为天下臣民,他自然一百个愿意的。
  “良,愿往矣。”
  苏檀闻言,登时笑了,乐呵呵道:“那日见你,便觉得你和我秦朝有缘。”
  毕竟刘邦现在都做上御史大夫了。他底下的人,也该来给秦朝拉磨了。
  张良现在到碗里了,韩信如今在咸阳城吭吭哧哧读书呢,再有就是萧何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在想,什么时候萧何能到碗里来。
  不过这事不能急,他现在手里能用的人太多了,一时间倒也不急着捞那么多的人才。
  此番东巡,到时候往沛县拐一拐,看没有了刘邦,樊哙现在怎么样了。
  萧何应当也在沛县。
  ——但是没想到。
  第二日,就听门外有人禀报,说是有人持御史大夫刘邦的信件,前来求见太子扶苏。
  苏檀一想,心里就有数了。
  可能真的是说曹操,曹操到,他猜来人是萧何。
  他连忙道:“快传!”
  苏檀理了理衣襟,端坐在太师椅上。
  帐篷的门帘被掀开,一个穿着灰色长袍的男子走了过来磕头。
  “微臣萧何,拜见太子殿下。”
  他心里忐忑极了,毕竟他不过是沛县一狱吏,哪里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面见太子。
  “萧何?”苏檀悬着的心放下了,亲热道:“快请起。”
  萧何有些迟疑,却还是听话的起身了。
  “太子。”他恭谨立在一旁。
  苏檀看着他温文尔雅的样子,乐呵呵道:“好了,是刘邦介绍你过来的。”
  萧何应了声是,连忙将信件呈上。
  苏檀快速地看完刘邦的信,心里就了然,对方果然聪慧,若是萧何直接依附于刘邦,那在朝中的发展会低一些,但若是被他介绍来给太子,那就会有一个和刘邦一样的起点。
  御史大夫的客卿,和太子府的客卿,其中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苏檀将信收起来,温声道:“你先跟着车队,帮我做一些文书的工作,能行吗?小篆可学过?”
  见萧何点头,说自己系统的学过,苏檀心里就知道了,这刘邦是真的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他真的太聪慧了。
  “你先跟着看看,到时候再说吧。”他说。
  *
  第二日,苏檀出门时,身边便又多了萧何。
  嬴政敏锐的发现这个人,他眉眼微动,面上却一片平静,只是漫不经心道:“过了邯郸,就往东走,不再往北了。”
  要往泰山的方向去。
  这一次东巡,不仅仅是要东巡。
  如今天下平定已经有十年了,嬴政觉得,到了封禅泰山的时候了。
  其实在六国刚刚平定的初始,他已经这么想了。
  封禅泰山的意义非常重大,从远古时期至今,在泰山进行最原始的祭天都是最重要的活动。
  每一个部落、氏族的首领,或者诸侯王,都想来此。
  在春秋时期,便是齐桓公亦如此。
  他想在泰山封禅,却被管仲以祥瑞不现而拦住了,说这样代表着天帝不承认齐桓公的天子地位。
  嬴政当初并不急着封禅,是因为,他觉得泰山很重要,但他也很重要,泰山封禅是每一个天下共主的心愿,只要能顺利封禅,就代表着天下臣民、天上帝君承认了天子的地位。
  但是嬴政觉得,他不需要任何人的承认。
  不论是天上还是地下,他的功德,无从掩盖。
  现在接着东巡,将泰山封禅一并进行了,倒是挺好的。
  只是——
  他们到泰山脚下时,召集了七十多名儒生,苏檀瞬间如临大敌,要知道现在在泰山,这里是这些儒生的主场,谁知道他们会怎么为难。
  要知道在历史上,秦始皇被骂了两千多年的暴君,都是因为儒生的一张嘴。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特别是当儒生造谣时,嬴政早已经死了,无从为自己辩驳,白白被骂两千多年。
  就连挖掘出兵马俑,说明他废黜了人殉,也没有为他的名声带来丝毫好转。
  后来有竹简出土,大家看了秦朝当时的真切记载,秦始皇的名声才慢慢扭转过来。
  苏檀想,怎么镇住这群儒生。
  祥瑞不显而天帝不认,那就制造出来一点祥瑞好了。
  苏檀琢磨半晌后,突然反应过来,这时候的祥瑞,也可以人为。
  他好像有灵感了。
  他先前备着给嬴政的礼物,可以提前拿出来给他了。
  这么一想,不由得抿着唇笑起来,希望他到时候会喜欢。
  在他做准备的时候,齐鲁之地的儒生也都到了,此刻正在嬴政的帐前,一起商议,到底该用什么仪式上山。
  苏檀听闻,便打算去看个热闹。
  “吾以为,当用蒲草将车轮都裹起来,免得伤了泰山山体。”
  “亦或者,始皇陛下亲自走上山去,方显得情感真挚。”
  “对,祭祀仪式也要简便些,莫伤了泰山。”
  “陛下若不以此谦卑之礼上山,恐怕无法得天帝认同!”
  苏檀:……
  嬴政:……
  两人看着儒生侃侃而谈,嬴政不仅捏了捏眉心,在最开始,他封禅泰山,是打算‘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现在也就是走个正规程序,不叫人说嘴罢了。
  让他虔诚的一步一扫地,简易的封禅,悄悄上山,再悄悄下山,那是不可能的事。
  他就要闹的天下皆知。
  “我看你嘴皮子挺利索,你便写一篇歌颂秦始皇帝封禅泰山的文章出来,让我看看齐鲁书生的文采。”
  苏檀施施然走了出来。
  他是荀子的关门底子,论起身份来,比在座的更加名正言顺。
  那儒生一见是他,顿时忍气吞声地点头。
  “某,听老师的吩咐。”
  虽然苏檀年岁小,但是他师从荀子,辈分极高,在儒家文化里,简直是一项无往不利的存在。
  看着儒生敢怒不敢言的眼神,他爽了。
  刚才还一群嘴欺负他政爹。
  “至于封禅的仪式,我们原先打算,听取齐鲁之地的儒生意见,但是如今经过商议,发现……不太如意,便依着原来的来了。”
  苏檀大马金刀地坐在嬴政下手位置,冷冷地看着众人。
  若必须有一个人得罪儒生,那可以是他。
  嬴政挑眉,看着扶苏小脸紧绷,比他还生气的样子,登时就不生气了。
  他不是生气儒生的为难,而是生气于他们的傲慢。
  将秦人当做夷翟,满怀鄙视。
  光是想想就觉得心里不痛快,那种傲慢的眼神,他许久没有见过了。
  苏檀看着嬴政那带着火光的眼神,就觉得心疼。
  他乃天下共主,千古一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他们让他步行上泰山,不是因为要对祭祀仪式抱有恭谨之心,而是觉得始皇帝不配。
  光是那眼神,就叫人看着生气。
  苏檀冷漠的眼神,让儒生们一怔,所有人都知道,太子扶苏出身儒家,是荀子座下的关门弟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向着儒生才对。
  没曾想,皇帝陛下都没有生气,他自己先炸了。
  “你们若是学问做的不好,我可以教你们,我父皇要你们拿出来的是一个能够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祭祀方式,若是拿不出具体章程,我可以重新培养一批儒生。”
  苏檀冷声道。
  底下人一时间摸不清他的路数,又没有他辈分高,倒是真的不说话了。
  “谁能拿出章程来?我如今还可以参考一二,若是拿不出,这诸子百家中,显学是可以换的。”
  说到底,还是看朝堂采取谁的思想,谁的思想就会更加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