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沈乐妮又蘸墨提笔,一边在板子上写嘴里一边念着:“科学的意思,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和研究,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获得的知识体系。”[2]
  她先将这个词的含义完整地给刘据又念又写了一遍,待放下笔后,果然瞧见了一张懵然的小脸。
  沈乐妮笑着,指着板子上的长句子继续讲道:“通俗一些来讲,就是指咱们人啊,对这个世界的山川河流、草木、动物,对脑袋顶上的天,对脚底下踩着的地,还有对人所生存生活的环境、也就是社稷,甚至是对人的思想的了解和钻研,通过观察、做实验等等方法,来获得的一类庞大知识。这样理解了吗?”
  刘据认真听着,半晌眼睛遽然睁大了些,恍然地点了点小脑袋:“夫子,据儿懂了。科学之意,说的便是人对天下间所有事物的钻研,通过观察和试验等一些方法获得的庞大知识。据儿说的可对?”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沈乐妮满意地颔首,夸道:“大皇子真是聪慧。”
  刘据腼腆地抿了抿小唇瓣,道:“是夫子教的好。”说完,他看着木板上的某个地方,提出疑问:“夫子,什么是知识体系?就是您说的庞大知识的意思?”
  沈乐妮想了想,温言对他道:“大皇子暂且就这样理解吧,等大皇子再长大几岁,夫子再给大皇子细讲。”
  孩子始终才七岁,一下塞太多现代知识,怕他消化不了啊。
  刘据似有所悟道:“欲速则不达,据儿明白了。”
  沈乐妮牵着唇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悟性。
  她继续讲道:“总之,科学是一门复杂且全面的学问,就类似儒学,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一门高深全面的学问,自成体系。”
  刘据安静且认真地听沈乐妮说着,末了出言问道:“为什么会有这门学问?”
  “因为科学可以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也可以使国家变得更繁荣富强。”
  刘据一听,有些讶异道:“科学,可以使大汉更加兵强马壮、社稷更加风调雨顺、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他以前学的那些有趣的小知识,竟有如此强大之能?
  沈乐妮肯定了他的疑惑:“可以这样说。”
  刘据露出更加茫然的神色,不禁开口问了句为什么。
  沈乐妮耐心道:“因为,
  科学可以促使技术的进步。只要技术不断发展,国家就会愈发强盛。大皇子只需记住这两句话就行,等您长大了,会有所悟的。”
  刘据虽然不是全部都听懂了,但还是从其中抓出了重点,夫子想让他知道,科学很重要,技术也很重要。
  于是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将这两句话一字不落地记在了心里。
  然后刘据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沈乐妮,又用脆生生的声音响亮道:“据儿想学科学,请夫子教授!”
  他要学会很多关于科学的东西,长大了帮父皇!
  沈乐妮笑眯眯道:“没问题。接下来,夫子便给大皇子做一个小实验。”
  说到实验,刘据的两条小眉毛都扬了起来,显然对这个非常感兴趣。
  沈乐妮先是拿过琉璃瓶,将之摆在讲桌正中央,然后将火折子点燃,捏着另一头,将正在燃烧的那头慢慢塞进了琉璃瓶中,另一只手拿过布将瓶口连着她的手一齐遮盖住。
  “大皇子请仔细看瓶子里的火焰。”
  刘据依言睁大眼睛看向那琉璃瓶瓶身内。
  只见原本燃烧的火折子,没一会儿竟渐渐熄灭,再也烧不起来。
  -----------------------
  作者有话说:[1][2]“科”、“学”释义以及“科学”含义取自百度。
  第177章 因为鬼怪作祟
  刘据一下就把眼睛睁大了,圆圆的眼睛里满是好奇,“没有风也没有雨,火为什么自己熄灭了?”
  沈乐妮笑着道:“在夫子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想问问大皇子,可听说过若是把烛火放进地窖这类封闭黑暗的地方,烛火不多时便会自己熄灭?”
  “据儿听说过。”刘据道。
  他也不是每日都只学经史子集,偶尔夫子们也会给他讲讲奇闻趣事,劳逸结合。有时候会听身边的一些宫人黄门讲一些鬼怪之谈,他若是好奇,也会询问两句。
  “那大皇子可知火熄灭的原因?”沈乐妮微笑着反问道。
  刘据有些犹豫,望着沈乐妮,不知该不该说。
  沈乐妮鼓励他道:“大皇子只管直言。”
  刘据轻抿一下唇,将自己所闻告诉了她:“据儿听旁人说,火之所以熄灭,是……是因为鬼怪作祟。”
  他知道父皇早年因为方士欺骗过他的原因不太喜欢鬼神巫蛊之说,所以宫里比较忌讳这个,一般没有人敢肆意谈论。
  “那大皇子觉得,真是这个原因吗?”沈乐妮轻言问他。
  刘据顿了会儿,如实摇了摇头。
  见他摇头,沈乐妮才微笑起来,开口道:“大皇子的回答没有错。今日我便用科学的知识,来为大皇子解惑,为何火焰在封闭的环境中会逐渐熄灭。”
  刘据闻言,眼睛登时好奇地睁大,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沈乐妮道:“在解惑之前,大皇子先抬手感受一下,我们的鼻子呼吸的,是不是都是一股气?”她说着,抬手放在鼻腔下,呼吸了一下给刘据示范着。
  刘据学着她那样把小手放在鼻下感受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处处都充满了一种气,这气无色无味,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而在这种气里,又有一种东西,叫氧气,火焰若想一直燃烧,就必须要有氧气的存在。但氧气会越烧越少。”
  她举例道:“若是在一处门窗紧闭一点气都钻不进来的小屋子里点上烛火,等屋子里的氧气烧完了,火焰就会熄灭。而若是把门窗都打开,屋外的氧气会一直流进屋里,那么烛火就会一直燃烧。”
  沈乐妮字句清晰地慢慢讲解着,待得说完后,她便安静下来,等待着刘据的反应。
  刘据认认真真地听着,脑子里随着沈夫子的话在想象着,然后黑色的瞳眸愈来愈亮,最后他幼嫩的脸蛋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对着沈乐妮道:“夫子,据儿懂了!”
  “那大皇子来解释一下这个的原因吧。”沈乐妮浅浅扬唇,指着桌上的琉璃瓶对他道。
  “方才夫子将瓶口遮盖住,所以外面的氧气进不去,等瓶子里的氧气燃烧完以后,火没有了氧气,就熄灭了。”刘据回想着方才沈乐妮的话,严谨细致地解释道。
  看他逻辑流畅,想来确实是搞明白了这知识点。
  沈乐妮满意地颔首,夸他道:“正是这个原因。大皇子很聪明,一点就通。”
  刘据有些羞赧地抿唇浅浅一笑。
  上沈夫子的课,他总是会被沈夫子夸赞,这么多次下来他从最开始会红脸,到现在无论沈夫子怎么夸他都能做到不会脸红了。
  沈乐妮移回正题,正色道:“所以,夫子今日这课便是要教你,世界上那些悬疑诡异的事情,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找到原因的。”
  刘据一眨不眨的黑亮眼睛望着沈乐妮道:“夫子是说,世上并无……鬼神之说?”
  沈乐妮朝他点了点头,与小小的人儿对视道:“既无鬼神,亦无仙道。夫子此言,望大皇子此后谨记,切勿听信他人妄言。”
  “据儿记住了,请夫子放心。”刘据乖巧应道,将视线移到那瓶子上,又疑惑问道:“那夫子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火焰是需要氧气才可以燃烧的呢?”
  沈乐妮柔和笑着道:“这个知识,并不是夫子发现的。”
  “那是谁呢?”刘据微微歪了下头。
  “这个嘛……”这怎么说,总不能说她不知道吧?
  沈乐妮想了想,细细给他讲道:“这个知识其实很复杂,涉及到的东西非常的多,并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发现的。就像建一座漂亮的宫殿,要先将地基打好,然后支起高柱栋梁,然后盖顶加瓦,最后是彩绘上漆。这个过程很长,需要木匠、瓦匠、漆匠、彩画匠等等,涉及到的人很多,所以并非是一朝一夕、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同样,一个知识点,一种技艺,亦是需要漫长过程岁月,需要许多人前赴后继不断钻研改进,方能达成。”
  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下面的刘据眼睛里却没有迷茫之色,显然他完全听得懂。
  “夫子,据儿明白了。原来古往今来工匠们那般辛苦,原来每种技艺的出现都如此不易。”
  “是啊。”沈乐妮只简单附和了两个字。
  她不能给刘据灌输太多东西,她只能让刘据知道,科学技术很重要但也很不易这句话,就足够了。
  其余的,就看以后刘据能理解多少、理解到哪个层面了。
  “那夫子可知,他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才发现火焰燃烧需要氧气的吗?”刘据敏而好学,继续追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