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还有人说直接放火烧山。
  沈乐妮憋不住,笑了。
  一群人吵得面红耳赤,吵个半天谁也没同意谁。最后有人突然提起国师仙使的身份,众人反应过来,齐声请求国师让神仙出手,直接让瘟疫消失。
  沈乐妮脸上的笑成功转移到了刘彻的嘴边。
  -----------------------
  作者有话说:后面有一个大转折,然后这本书差不多就完结了,快了快了,大家追更辛苦
  大家可以猜猜这个转折是什么,挺刺激好玩的[狗头]猜对有奖~
  第201章 妖邪
  瞟了眼端坐在御座上却一副好整以暇想瞧她笑话的刘彻,沈乐妮有种有苦却不知向谁倾诉的茫然感。
  还能怎么着?当初怎么应付公孙弘的,眼下也是同样的一套说辞。
  有人不知是不甘还是不信,竟还要沈乐妮去求神仙,刘彻这才适时替她开了口,告诫众人不得不敬仙使与仙神,众臣这才偃旗息鼓,又继续讨论起来。
  到朝会结束时,百官商讨出的可行的办法,便是从远离边境的地方抽调一部分驻军,从并州边缘之地开始往里搜寻,在摸查清楚之前,这些驻军只能待在并州之内,不得擅自离开。
  谈完了事情,刘彻挥了挥手示意罢朝,这时公孙弘忽然上禀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与陛下商谈,请容臣留下。”
  刘彻起身道:“那你随朕来吧。”
  百官有序退出大殿,安静地如潮退去。
  公孙弘跟着刘彻去了宣室殿,他站定在殿中,没一会儿后听到上方传来刘彻淡淡的声音:“说吧。”
  他踌躇了下,如实道:“近来臣治理疫病之时,发现各地起了些风声。”
  “风声?”刘彻眯了眯眼,“什么风声?”
  “是关于国师的。”公孙弘不动声色觑了眼刘彻的神色,见他无甚表情,便继续道:“或许是疫病使得百姓恐慌,令百姓想起了两年前的那块有着诡异图案的落石。流言说,国师并不是仙使,而是妖邪降世……说那块落石,就是上天警示,但因大汉无人在意,怕国师继续为祸大汉,所以上天又降下瘟疫,说这是神仙再次警示大汉。”
  话音落下许久,殿里再不闻人声,空气压抑而凝滞。
  公孙弘又默默抬眼瞧了眼御座上的人,见他面沉似水,只觉眼皮跳了一跳。
  刘彻并未发泄怒意,但压在情绪下的怒火却是翻涌不停。他面无表情好半晌,从鼻腔里泻出一声冷哼,睨着下面人开口:“哪些地方在传?”
  “……各郡县几乎都有了风声,其中尤以并州以及周边为最严重。”
  刘彻倏而抬眼,“长安也在其中?”
  公孙弘面色羞愧惶恐:“臣有罪!”
  刘彻烦躁地蹙眉:“尽快处理了这些流言。”他看着公孙弘,语气向他施压:“无论用什么方法,哪怕是将那些肆意传播流言之人直接抓起来处置掉,也必须尽快遏制住此等动摇人心的不实之言。”
  “臣遵旨。”
  刘彻不想再讨论这个,便换了话题:“国师提供的方法可还好用?”
  公孙弘回道:“国师的每一个办法都切实可行,臣已经命令各郡迅速实行,相信很快能有所成效。”
  “嗯。那你估计再有多久能看见效果?”
  公孙弘似是早已预估过,当下便道:“若想彻底控制住疫病,或许两三个月之内。”
  刘彻闻言皱眉:“还要如此之久?”
  “陛下容禀。国师对臣说过,由于从疫病开始到朝廷发现并开始管控,时间跨度已有一月之久,这期间各地人流往来不断,想来已有许多携带疫病之人到了各处。虽然如今已经控制住各郡要道,但要摸排出哪些人来自代郡或者经过代郡需要废上不少时间。国师说,等再过些时日,待那些染上疫病之人全部都显出病症,那时便是治理这场疫病最难之时,等过了那时候,这场疫病才算得到控制。”
  刘彻沉吟片刻,罢手道:“总之一切都交给你了,有什么事及时告诉朕。”
  公孙弘抬手:“是。臣告退。”
  刘彻盯着案上堆积整齐的奏疏,神情莫测。
  希望这场疫病,不是人祸……
  .
  虽然瘟疫还在蔓延,但离长安相距甚远,因而军训还能正常进行。
  沈乐妮每日都待在校场里,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偶尔才会抽出些时间去看看女医堂和研究院。
  如今女医们回到了女医堂,休息了几日后便继续上起了元清这个大夫的课,每日都被元清和孙大有安排的满满的;火药院和造纸院也有了些成果,而女客来如今也在长安有了些名气,或者说是女客来的东西更为准确。
  长安许多女性都把月事带换成了卫生巾,尤其是高门权贵圈。每日店铺一开门,数不清的人就从四方涌来,两息的时间就将二十个名额给占满了。因为购买限制很多,所以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出现在名单上的情况基本没出现过。
  每次开门没多久,当日的名额就用完了,剩余的时间容珠儿三人可以说是无所事事,闲的她们几个拿钱都拿的心虚,每次做完事情都主动去女医堂学习和帮忙去了。
  沈乐妮回到长安后不久,大司农也来找过她,说今年育了五亩稻苗,再过些时日就可以移栽。但今年育苗并不在长安附近,而是直接在长江流域稻田进行育苗,介时移栽也免去了路途上的麻烦。
  她挤不出时间,加上该教的去年就交给大司农等人了,因此今年栽种水稻一事就全权交给了大司农管理。
  大司农说,若是今年的亩产能像去年那般,那么今年大汉粮仓或许会再增几百石。
  沈乐妮心里倒是没底,就算是系统出品,可杂交水稻再种植,无论产量还是品质等等,都会有所退化。好吧,好歹也比当下的稻种要强一些。
  军训如期进行着,可没过多久,就出了别的事情。
  各地的流言经过镇压非
  但没有湮灭之势,反而如烈火烹油,势头愈发难控,甚嚣尘上。
  又过了几日,有大量百姓聚集在长安各处城门之外,跪求国师向神仙传达他们的意愿,有想让这场疫病消失的,也有让神仙赐药的。
  军队驱散也不管用,上午散了,下午又有人聚在一起。若是人少,军队还可以直接将他们抓起来,可奈何聚集的百姓实在太多,军队不敢妄来,怕更加刺激百姓,因而有关官员只能火速将事情向未央宫奏禀。
  不光如此,如今长安城内街头市井,随处都能听闻对于国师的议论之声,尤以各处茶肆酒馆为甚,日日座无虚席、客满为患。
  虽然官府让百姓们减少出行,可毕竟没有真的禁止出门,百姓们便聚到一起,有人来寻求解惑以抚慰心中因瘟疫而带来的恐慌,有人来发泄着自己的愤恨情绪,总之就是各抒己见。
  譬如这家东市的第一茶肆听语轩。
  茶肆的大堂里坐满了人,上百个人七嘴八舌地大肆谈论着,令这大堂里端的是乌烟瘴气、沸反盈天。
  不过仔细听去,就能发现大家其实都在讨论同一件事、同一个人。
  杂乱的声音中,有人尖锐的语气突兀而出:“国师既然能上通仙神,何不直接令天上的神仙们让疫病消失?!”
  有人同仇敌忾地附和:“是啊!还说一心为大汉,这么久了也没见她做些什么事!”
  却也有人反驳:“怎么没做?国师献出那么多东西,哪一样对大汉来说不是重要的?这回大汉攻打河西,国师不是帮了大忙?”
  “国师去年冬日的时候还给咱贫苦老百姓施粥呢!还发了冬衣!”
  “人家国师早就说了!她能力有限,让神仙赐下一些仙物助大汉打跑匈奴已然是尽了最大之能!”
  “我看未必。”
  “就算不能直接让瘟疫消失,那总可以让神仙给我们一些药吧?”
  “就是!这都做不到,还国师,还仙使,我呸!”
  “听说啊,有七八个郡都有瘟疫了!啥时候能控制住啊,可千万别到长安来啊……”
  “我早就说了,让一个女人当什么国师,我看迟早……”
  “什么上通天神,我看她是妖物还差不多!”
  有人听不下去,一掌拍在桌面上,发出一道沉闷的巨响,震的整个喧闹的大堂都静了一静。那人怒目而视:“你敢羞辱国师?!”
  那被狠狠一吓的人也发了火,噌的一下站起来瞪着对方,叫板道:“我说的不对吗?她就是妖邪!你看看自从她当上国师以后,咱大汉哪一年没有天灾?什么山火、水患、瘟疫,哪一年是风调雨顺的了?”
  “我看他说的在理啊!诸位还记不记得两三年前那个‘天降落石’?据说那上面有个女人的模样,说不定那就是在警示我们,国师是个妖邪呢!”
  “你!休要胡言!”
  那人气得失去理智,竟猛地一拳就朝对方招呼了过去,对方也不甘示弱,两人很快就打作了一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