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但是如今人家成了皇后,有了真的收拾他们的权利。
内务府一下子就老实了,小心思也不敢有了。
还得赶紧奉上些‘好处’,以求这位皇后宽宏大量,不要同他们这等小人物计较。
这远超份例的用冰就是其一。
座次是按照宣旨时的顺序来的。
安嫔是嫔首,坐在了皇后右下的位置,以左为尊,她左边的位置现在还空着,是佟贵妃的。
安嫔往下依次是端嫔、云筠、僖嫔,佟贵妃往下依次是敬嫔、荣嫔、宜嫔。
也是凑巧。
荣嫔这位前宠妃和宜嫔这位现宠妃正好挨着,只是两人有些互相看不过眼,挨着坐也不发一言。
皇后一向妥帖,也没有让其她妃嫔站着,而是在最末尾的地方放了几个绣墩,让贵人们坐着。
有这份贴心举动在,连纳喇贵人都念了几声皇后的好。
能舒服谁想吃苦。
七嫔到得齐全,云筠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她们说话。
都是同一位分的人,上面妃位只有四个,大家都是潜在敌人。
晋封的事情昨日已经高兴过了,现在嘛。
该互相探探底了。
“还没恭喜安嫔姐姐,这一回竟不声不响就坐到了嫔首的位置,真是羡煞旁人。”
最先开口的是僖嫔,她今日穿了一身嫩绿直径纱花蝶单袍,色彩明快鲜丽,作为比较受宠的妃嫔之一,她本来就长相娇俏,配着这一身更显得活泼明丽。
虽然和她对面的宜嫔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颜色。
安嫔不咸不淡,“不过是遵皇上旨意罢了,算不得什么。”
她一直都不是个得宠的。
此次成为嫔首也是因为家世。
她是汉军正蓝旗,祖父是李永芳,取了努尔哈赤的孙女,算起来她和皇家也是沾亲带故,是功勋卓著的汉军旗世家。
见僖嫔还想说什么,敬嫔先打断了,“好了,册封圣旨已下,僖嫔难道还有什么不满不成?”
她也是因为家世封嫔,也不受宠,和安嫔关系一向亲密。
僖嫔自认为没有一挑二的本事,将目光转向了自认为的最大的对手——宜嫔。
没办法,七嫔就她和宜嫔分别是倒数第一和第二,也都是因为宠爱封嫔。
况且。
她的宠爱还没有宜嫔来得纯粹。
宜嫔得宠全靠自己。
至于她嘛。
僖嫔扪心自问。
估计皇后在里面是占了一些原因的。
她喜滋滋的。
果然抱皇后大腿是抱对了。
纳喇贵人还是一个贵人呢,她就成为僖嫔了。
这一切都是皇后娘娘恩德。
“听说宜嫔与郭络罗庶妃姐妹情深,不过怎么宜嫔都封嫔了,自己亲姐姐还是个庶妃?”
僖嫔说这话时表情疑惑地看着宜嫔,像是真心实意地为郭络罗庶妃打抱不平。
“宜嫔平时见皇上那么多面,难道就没有为自己姐姐求情,给郭络罗庶妃一个正经位分吗?”
虽然定下了后宫品级,但还是有些妃嫔不在册封范围内。
除了皇后、贵妃和七嫔,康熙下明旨的只有三个贵人。
张贵人夭折过两个女儿,纳喇贵人有一个阿哥,布贵人膝下养着皇五女。
至于其她的,无子无宠,已经彻底被康熙忘到脑后,更不会特意给她们下晋封的圣旨。
因此还是用庶妃称呼着。
宜嫔优雅地对僖嫔翻了一个白眼,她向来不是个受气的,直接怼了回去,“还是先管好你自己吧,之前禁足的事情已经忘了吗?祸从口出知不知道。”
当初僖嫔和纳喇贵人一道口无遮拦连累了她。
她还没找僖嫔麻烦呢,自己就撞上来了。
僖嫔被噎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正想反驳,殿外忽然传来太监的唱喏声:“佟贵妃娘娘到——”
众人连忙起身,只见佟贵妃扶着宫女的手,缓缓走了进来。
“都在叽叽喳喳说什么呢?”
妃嫔们屈膝行礼,“贵妃娘娘万福金安。”
佟贵妃目光扫视了一圈,在宜嫔光彩夺目的脸上多留了一秒,然后叫起,“都起来吧。”
待众人落座,佟贵妃才象征性地说了两句:“晋位是宫里的喜事,大家都是姐妹,莫要因这点小事伤了和气,让皇上烦心。”
云筠跟着妃嫔们称是。
佟贵妃几乎是卡着点到的,她出现没多久皇后就扶着宫女的手走了出来。
第一次请安,妃嫔们对皇后行叩拜大礼。
清脆的女声整齐划一,在殿内回荡。
“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端坐在上首,微微抬手,“免礼,都坐下吧。”
先与佟贵妃寒暄了几句,又向荣嫔和兆佳贵人询问公主近况,关心了一番皇嗣后,皇后说起了正事。
“大封后宫是喜事,因此本宫与皇上商议,准备提前放一批宫女出宫,也算彰显皇室恩德,你们都是各宫主位,回去统计一下,回头派人报过来。”
虽然有宫女二十五岁出宫的说法,但这并不完全正确。
按照宫规,宫女的服务期限并不是按照年龄,而是按年限。
宫女在宫里服役满十年后,经主管太监或者嬷嬷申请,主子恩准,方可被放出宫。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充满变数。
比如有宫女受主子‘青睐’,主子会下旨将其继续留在身边。
再比如宫女犯了错,被罚提高服务年限。
还有就是万一被皇上看重成了妃嫔,那肯定无法出宫了。
主位妃嫔们你看我,我看你,若有所思。
这是她们成为一宫主位后办的第一件事。
可不能搞砸了。
皇后见下面妃嫔们不管是装的还是怎么样,至少面上严肃认真,满意点头,“好了,本宫这里也不留你们了,都散了吧。”
仁孝皇后掌管后宫近十年,宫里有不少她安插的人手。
就连自己身边有一个二等宫女都是仁孝皇后的人。
她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人都清出去。
主子都没了,还留着奴才干什么。
第11章 惠嫔
知道前三天皇上为了皇后颜面,一定会歇在坤宁宫,所以妃嫔们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闹什么幺蛾子。
陪着康熙用过晚膳,皇后捧着一盏热茶,主动提起五阿哥的事。
“宫里的两位小公主和兆祥所阿哥一切安好,只是五阿哥快到入上书房的年纪,皇上可有什么章程?”
她是中宫,统摄六宫事宜,皇子的教育向来是皇家大事。
入学之事若等皇上主动提及,反倒显得她这个主持后宫的不尽心。
如今主动提起,也免了日后落人口实的隐患。
五阿哥是二月十四的生辰,算一算时间还有小半年。
但是他是这一辈年纪最大的阿哥,到时候挑选上书房授课的老师,还有选择伴读都需要提前准备着。
康熙沉吟片刻,“五阿哥入学之事确实该提前筹谋,明日就让钦天监挑个吉日,接他回宫来。”
他自己也想见一见这个健康活泼的阿哥。
说到回宫后的安置,康熙的语气多了几分考量。
“惠嫔如今晋了嫔位,五阿哥回宫后便先住去延禧宫,跟惠嫔亲近些也好。等他过了六岁生辰,再让他搬去东三所的阿哥所住,那边离上书房近,每日上学也方便。”
皇子六岁进入上书房是祖宗规矩,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定下的。
一方面是防止外戚干政,如果皇子与生母始终生活在一起,其背后的家族就非常容易和皇子形成政.治同盟。
另一方就是皇室认为母亲会对孩子溺爱,深宫妇人之手容易让皇子变得娇生惯养、柔弱依赖。
当初康熙八岁登基,在这之前他也与生母见面甚少,登基之后倒是每日向皇太后请安可以多见几面。
可惜生母病弱,在当了一年的皇太后之后便去世了。
这是康熙心里的憾事,也因此对佟家有补偿心理。
如今既然皇后提起,惠嫔也有将孩子养在身边的资格,母子更是几乎没有见过面,半年时间也不妨碍。
皇后点头,“皇上考虑得周全,惠嫔性子温和,不骄不躁,五阿哥在她身边,先学学宫里的礼仪也好。”
康熙闻言微微颔首。
他对这个皇后是满意的。
这几年管理后宫没有出过缺漏,自身也品行端良,是他的贤内助。
尤其对方出身钮祜禄大族,代表满洲镶黄旗势力,让他在朝政上非常省心和放心,她的存在本就是对其代表势力的肯定和信任。
康熙现在还不是什么顶级老登,他对皇后虽然更多出于政.治考量,但他对她是有信任在的。
这些后宫的事情他也只会与她商议。
“其余妃嫔之事,你看着安排即可,” 康熙的语气笃定,“你是皇后,朕自然是相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