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280节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第280节

  自从溇水产业园区立项,周边的房价从1.8万每平,一夜之间,暴涨2.8万以上。
  那么多企业入驻,肯定会带来非常多的高端人才,他们也会在这里安家落户。
  那边1450亩,可以说是这片区域,为数不多的荒地,跟产业区仅有一江之隔,宽度不足400米,左右都有桥梁,从那边到这边,开车都不用20分钟。
  新能源产业区刚立项,恒太、碧桂园、华润等一线地产商都惦记着那里。
  但苏城婉拒了所有人,专门留下来,只为了给以后的天星科技。
  毕竟到了现在,
  陆良之心,已经是人尽皆知。
  就是为了这碟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表面上是为了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周边的特斯拉、理想、蔚来等车企服务。
  但实际是为了自己,发展全产业链,还绕过公募不能投资实体的限制,在金融市场进行举牌,又采用购买债券的方式投资。
  把因公肥私做到了极致,
  按理说,陆良应该被送进去踩缝纫机。
  但肥私,需要有个肥私的目标,天星基金跟天星科技,没有一毛钱的利益往来。
  两家分公司,京城的在研发智驾系统,魔都的据说招了很多应届生,听说还在设计车壳子,根本没有下场的想法。
  就像一个无法被选定的目标。
  想把陆良送去踩缝纫机,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总不能用以后当成现在的借口。
  那就是用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官,把诉状递交证监会,别人都懒得搭理他们。
  没发生的事,就不能构成事实。
  大公若私,堪称本世纪最大阳谋。
  晚上还有两章
  第306章 咛德时代上市
  “多谢了周主任,只是短期内应该没有想法。”
  陆良知道周义在投桃报李,但他起码今年内都不会有想法。
  周义满脸笑容:“陆总,您什么时候有想法,只要言语一声就行。”
  虽然利益输送的嫌疑,但他们完全可以搞个公开的招标会,以天星科技的资质来设置中标的规则。
  只要天星科技做起来,稍微有点起色,哪怕不是第一梯队,他们也会无条件支持,让它成为苏城的企鹅、阿狸。
  “谢谢。”
  陆良遥望东边,那是魔都的方向。
  越发觉得,投身苏城的怀抱,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魔都不会给他这么大的支持力度,因为魔都属于被偏爱的一方,所以有恃无恐。
  当晚,陆良跟苏城领导班子一起吃饭,周义把所有人介绍给他认识,行政的,执法的……
  陆良在苏城待了五天,期间当地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报道。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几天,每天出行不是这个领导陪同,就是那个领导陪同。
  苏城恨不得跟全世界宣布,从今往后,陆良就姓苏了,谁也别惦记他。
  毕竟在此之前,苏城gdp位列全国六强,但龙头企业是恒力集团,主营纺织。
  虽然常年位列全国民营十强,年收超6000亿,但名声不显,不像人家提及杭城就想到阿狸,提及深镇就想到企鹅。
  他们需要一家,能创造就业岗位,又能赚钱,说出来还特别有面子的高科技企业。
  陆良的天星科技很符合这个标准,虽然还没下场,但已经为他们带来1300亿投资,以及17家上市企业的入驻,缔造一个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科技园区。
  如果项目顺利实施,以后苏城除丝绸之都、园林之城外,还会再多一个新能源科技之城的美称。
  这名头,帅呆了,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陆良走了,在全市夹道相送中离开,但没回魔都,而是南下深镇。
  下周一,咛德时代登陆创业板,老曾邀请他一同去往深镇敲钟。
  陆良想着回魔都,也只是去看看车壳子的研发进度,索性就去凑凑热闹。
  正好可以顺道去比亚迪,找找船夫哥,聊聊天,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嗯?怎么又回魔都?”
  “苏城没有机场。”
  “……”
  下午四点半,陆良抵达深镇宝安。
  “老曾,怎么几天不见,额头越来越亮了。”
  陆良忍俊不禁,上次一别,才过去一个多月。但他感觉老曾的发际线,明显起码往后移动了一个指宽。
  “天天只睡三个多小时,你来你也秃。”
  老曾狠瞪一眼,讲起陆良来的刚好,今晚有个饭局,上面有不少他的熟人。
  “香江的郑李郭,还有北上资金的负责人,基本都是港圈的。”
  他曾在香江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是香江永久性居民,咛德时代上市,不少港圈好友都过来祝贺。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又能蹭一顿。”
  陆良去酒店办理入住,等到夜幕降临,跟着老曾一起来到福田的餐食酒家。
  “李总,郑总,郭总,好久不见了。”陆良跟李郑郭三人打招呼。
  在他们身边,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陌生人,李哲凯笑容满面,介绍道:“陆总,这位是香江中央结算公司的梁炳添。”
  “梁总,您好。”陆良露出笑容,香江中央结算公司,就是正儿八经的北上资金。
  他们跟中央汇金,证金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在a股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每逢市场出现巨震时,它们就会出手维稳,是a股市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陆良看过咛德的股份架构,香江中央结算是持股第一大股东,占比18.25%。
  “陆总,神交已久,总算如愿得见。”梁炳添满脸笑容,邀请陆良入座。
  交谈间,提及私募基金,虽然他们也是国家队的一员,但跟内地不同,他们可以接受一些高风险的投机行为。
  “梁总,暂时还没有计划,如有下次,一定邀请您。”
  李哲凯几人听闻,相视一眼,不可避免的感到惋惜。
  陆良在金融上有这么强的天赋,就应该好好发挥到极致。
  如果是内地监管太严,那么他完全可以跑到香江,成为东方的贝莱德。
  陆良笑了笑,转移话题道:“明天咛德就要上市,今晚就别喝了吧。”
  “嗯,咛德上市是头等大事。”
  梁炳添点点头,也出声附和。
  李哲凯问:“坊间都在猜,咛德上市能不能成为创业板一哥,陆总,您怎么看?”
  陆良摇头失笑:“猜不出来。”
  李哲凯疑惑:“您不是断言五年后,咛德市值能够突破万亿?”
  “咛德的发展,是跟着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脚步,未来千亿万亿,都不是问题,但现在很难,当然也不排除市场情绪火热。”
  陆良敢夸下海口,是因为有未来讯息,但咛德什么时候成为创业板一哥。
  这点,他还真不知道。
  以后肯定是能成,但短期内不好说,而且跟他们关系也不大。
  都是原始股东,上市有半年的锁仓期,就算翻个十倍,二十倍,他们也套现不了。
  短期的涨幅,根本没有意义。
  “来来来,大家吃菜吃菜。”
  老曾眉头一挑,赶忙出言打断。
  “吃菜吃菜。”陆良疑惑,感觉应该有他不知道情况,也果断跳过这个话题。
  “陆总,你尝尝看,这里的粤菜很正宗。”李哲凯暗叹,如果陆良能透个底,他们会更有把握。
  一顿饭,吃了一个小时,没喝酒,大家吃完也就各自离去。
  老曾找到陆良道出实情:“陆总,这也怪我事前没跟您先打声招呼。”
  他们是原始股东,但李哲凯不是,上个月他们三家在深镇站认购近五十亿。
  按照44.5倍的认购率,应该能中签一亿多,在前期流通股只有15%的情况下。
  这笔资金,足以左右市场。
  炒新股,是港资最热衷的玩法之一,不知道有多少股票被他们炒废掉。
  陆良轻笑:“曾总,不必担忧,真金不怕火炼,要对咛德有信心,您该不会以为,万亿市值,只是帮助ipo的噱头吧?”
  “难道不是吗?”老曾一脸茫然。
  陆良哑然,一脸认真:“天星基金到了解禁期,或许会适当的调整仓位,但我持有的10.664%,不到万亿市值绝不会抛售。”
  老曾咋舌,感觉陆良不像在说笑:“您就这么看好我们咛德?”
  “看好咛德也有,但更看好的是这个市场。”
  陆良伸了个懒腰,刚吃饱有点困,他要回去休息了:“曾总,明天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