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几只鹤爷老当益壮恢复生机,本来仙鹤台的养鹤人都算好鹤爷寿命将近,挺不过这个冬天了。
硬是被小太子闹得生龙活虎,精神倍棒,看起来还能再活两年。
因为后宫有妃子怀孕,怕万一冲撞了,小太子带着他的兵转移地方,跑到了明德殿前,那块地方大!
于是齐帝每日都能听到外面的‘练兵’声。
小太子举着黄旗:“咱们的口号是!”
“打倒仙鹤台!扬我国威!”
小太子:“咱们的宗旨是!”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黄牛哞哞,黑马嘶鸣。
最后还要再加一句
“父皇!儿臣一定取得此战胜利!”
“众将士!随我冲!”
齐帝:“……”
听外面安静了。
他捂着头无奈:“这是第几回了?”
肥公公嘿嘿一笑:“这个月第十八回了。”
齐帝咋舌:“朕以前怎么不知道这小子这么能闹?”
肥公公心想,太子殿下学会走路才多久?
一两岁他想闹也闹不起来啊。
齐帝吐槽:“朕要是有一群这样的兵,齐国就到头了。”
齐帝看着折子发愁:“朕缺帅将啊。”
“匈奴不断蚕食周边部落,一旦让他们成气候,下一步将剑指中原。”
“齐国崇尚文武,可到底文多武少,若打起来,朕无多少帅将可用,势必要御驾亲征。”
“朕得等太子长大……”
日后与匈奴必有一战,齐帝想着要不他先办个与文科举类似的武科举试试?
但太平比战争多,若武将太过也容易造成江山不稳。
明德殿前的练兵一练就是一个寒暑,后宫的婴儿呱呱落地,小太子长了个头,衣服薄了又厚,又是一个金秋。
这日伯劳奉上一个东西。
圆形,透明。
祁元祚心微跳,眼镜!
这一年他一直让人暗中盯着姜良。
姜良自承祚殿出去,先被人好好的教了规矩,又分到了刷马桶的活儿。
以她的性格绝不甘心刷十年马桶,会想方设法往上爬。
除了人情世故,就是金钱贿赂。
但是有伯劳在怎么可能让姜良复起,因此姜良唯一的机会还是祁元祚。
为了不让小太子忘记她,姜良得了什么好的都交给小太子,即便面都见不上,即便每次会受伯劳奚落。
只要小太子愿意收她的东西,她就有复起之日。
要祁元祚评价,人就是贱啊。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祁元祚坐拥天下,什么没见过,姜良想让小太子记住她,每次献上的东西必须是特别的。
祁元祚就等着这份特别。
第一次是一朵‘白花’。
那是棉花,他取了里面的种子,交给了专门的人照看。
第二次是一辆仿真木质玩具汽车模型。
第三次是一个孔明灯。
第四次,也就是这次,是一枚眼镜片。
根据这枚眼镜片的厚薄,他推测适合近视三四百度的人佩戴。
差不多了。
“一年了,孤就给她一次机会,调来承祚殿,每日打扫书房吧。”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春天种下的南瓜和棉花成熟了。
祁元祚摘了两只棉花,让人端着大南瓜去明德殿找齐帝。
齐帝正与大司农讨论赋税一事,儿子的嗓门在门外响起来
“父皇!孤种出了几朵可以拉丝的白花!和一个好大的瓜!”
第82章 南瓜冠名权
齐帝闻声面慈,指了指门口道
“朕的冤家来了。”
祁元祚举着几朵棉花闯进殿来
“父皇你想我了吗?”
齐帝抱起儿子掂了掂
“你老师找朕告状,说你耽于玩乐,有没有这回事儿?”
小太子两根指头捏出一点缝隙:“只有一点点。”
齐帝表示怀疑:“只有一点点吗?”
小太子举着花转移话题:“父皇快看这个,软的花!孤让人种出来的!”
齐帝没见过外面包着硬皮的白花。
而且这花看着也不像花,像南方树上结的木棉,把儿子放御案上,摸了摸这所谓的花,入手柔软发暖。
很容易从外面一层硬壳里将‘花’摘了出来。
如絮如毛握之柔软,搓之成线,拉扯成丝,令人惊喜的是韧性比木棉更好。
“司农,你来看!”
大司农接过‘白花’,只一入手,脑中想的全是怎么种植,亩产多少,怎么卖钱,盈利几何。
“陛下,此物摸着保暖性比木棉麻絮更好,可以种植一两亩看看产量,若是合适可作为抗寒的作物推广。”
“不知太子从哪里得到的此物?”
小太子:“有人送的,种子在花里,大司农若有需要,孤把负责种植此物的人交给大司农调遣。”
“此物目前种子稀少,要育种,种植期间需打顶和灭虫,亩产多少孤暂且不知。”
“但是此物若推广还需配合纺织技术,江南纺织业发达,最先从南方推广效果应不错的。”
大司农情不自禁点头:“民间多用麻絮、木棉、蓑衣、楮纸御寒,此物种出来,若产量好是锦上添花,产量不好,也无关紧要。”
这事在祁元祚预料之中,他踢着腿道:
“育种可能要许多年,推广也费时费力,希望司农多多上心,只要冬日能少死一些百姓就是有意义的。”
大司农对小太子如臣对君,郑重应下。
一样东西的普及,涉及许多方面,历史上棉花一开始出现,因为纺织业不发达是作为观赏性植物种植。
直到宋代纺织业进步,棉花才在江南少数地区种植。
随后明朝朱元璋上任,强制推行棉花,才使得棉花广泛应用。
其实古人冬日难过,不是衣服的问题,而是柴火。
柴米油盐,柴在首位。
这里没有什么暖气天然气,只要生火就得用柴,柴从树来。
整个国家一日的用柴量再折合成树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造纸用树,建房子也用树,如此年年复年年。
只砍不种是为涸泽而渔,因此有了每年春三月,家家户户祭祀植树的传统。
民间大多百姓,家里门前总要栽上几棵树。
再说御寒的衣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句诗就是蓑衣御寒的写照。
民间御寒的方法很多,所以棉花的出现,并不太受重视在祁元祚意料之中。
但棉花的存在,是一条生路,多一条路,多一份保障。
它的存在有没有价值,取决于百姓,祁元祚要做的是让百姓知道它的存在和用途。
齐帝骄傲的摸摸小太子的脑瓜:“吾儿天生帝王仁心,有朕之风范,哈哈哈哈!”
小太子呵呵一笑,您这是夸自个儿呢,还是夸自个儿呢?
齐帝把此物的名字也给定下了
“形似木棉,吾儿既称它为花,就叫棉花吧。”
祁元祚又让人呈上南瓜。
“孤本来是要种草莓,没想到种出这么个东西。”
“椭圆形向棒槌,切开闻起来甜甜的,喂了兔子,没毒,可吃。”
“熬粥、水煮、油炒,三样做法孤都试了。”
“好吃~”
不一会儿,下人将南瓜的三种吃法端了上来。
齐帝与大司农一一尝过。
“这东西这么大,一个就够五口之家饱腹!”
“祚儿,产量如何?”
祁元祚:“一颗种子种下出藤,开花后结果,孩儿种的结了三个。”
姜良的系统提供的种子极佳,三个南瓜,各个婴儿大,用作赈灾一个南瓜就可以活许多人了。
最令他满意的是,系统出品的种子,不需要后期栽培,直接就是后世成品。
动物的驯化,叫驯化,植物的驯化叫栽培。
狗的祖宗是狼,经过不断的驯化出现了看家护院的土狗物种。
而许多食物,传入大陆时,它们的果实压根儿不能吃,又或者很难吃,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栽培杂交才成了后世人所见的样子。
系统为他们省去了中间的很多麻烦。
今日最令齐帝惊喜的就是南瓜了。
三个南瓜,吃了一个,还剩两个,他命人切开,看到里面满满的种子,大喜。
“好好好!”
“天佑大齐!”齐帝叭叭亲了儿子两口。
向大司农炫耀
“看,老天爷都在眷顾朕的太子!”
大司农笑呵呵的迎合恭维。
他们两个不提,祁元祚不能不提
“父皇,这种子是当初儿臣买草莓带进宫的姜姑娘给的,儿臣还以为是草莓种子呢。”
齐帝不关心种子是谁给的,反正是儿子让人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