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33节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33节

  医院产权属于小儿子的,这点必须要从一开始就讲清楚,绝不给中间模糊地带,免得将来兄弟相争。
  林杜仲一听,差点被噎住,幽怨地看向了自己弟弟:
  “七仔,你一个人放财,也不带带大哥和我?”
  林三七知道老人的想法,兄弟一定要团结,于是一把揽过这位二哥的肩膀:
  “二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弟弟发财了,你和大哥怎么可能受穷?你看,这么大一家医院,这就是我们林家未来的江山,你也是一份子。”
  大哥林甘草也感慨道:
  “我们林家从医馆,一步跨越成了大型医院,也代表着我们岭南堂的牌子彻底在香江立足了。父亲,我们这一代应该对得起祖宗了吧?”
  林苦参笑着点头道:
  “你们三兄弟做得比我们好,你看我跟你五叔六叔拼搏了一辈子,也没有你们小一辈做出的成绩大。我们林家人是一代比一代好!”
  呵呵呵~~~
  现场所有林家人都轻笑起来。
  林五叔也乐呵道:
  “咱们跟着大哥走,天天大鱼大肉,现在住的是小洋楼,开的是小汽车。
  而在老家的二哥三哥四哥这几个没眼光的,现在在老家是吃一餐饿三天,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林三七深以为然。
  原本他以为林家在香江立稳了,自家老爹一定会从大家族角度考虑,把花都的几个兄弟也接到香江来。
  结果出乎预料,林苦参以不介入他们因果为借口,表示不会接剩下三家兄弟过来。
  这也代表了林家六兄弟,从此就分为了两支,一支在内地,一支在香江,彼此的差距,将来会拉大到难以超越的地步。
  几人说说笑笑走进了医院大楼里。
  林三七已经将新岭南医院一分为二,三分之一成立了岭南医院中医部,另外三分之二则成立为岭南医院西医部。
  所以岭南医院也是香江第一家打出“中西医结合”的医院。
  林三七一边走,一边给所有林家人介绍道:
  “医院内部都是按欧洲最新标准设计,所以我没有大改,只是增加了一个中药房。
  将来中医馆全部采用西方模式,采用电话预约挂号和现场挂号,全面实行电子叫号系统。
  病人全部在这边候诊,叫到名字后自己去几号诊室就诊。
  我和老豆商量好了,我们首批先开30间诊室,后面根据病人数量随时调整。
  另外,我还准备新增‘名医馆’,像老豆这样的岭南大学派,一个号就要200元,不是普通市民消费得起的,所以直接就走高端精品路线。
  也就是说,将来一楼二楼全部是面向普通市民的普通中医门诊。而三楼四楼则都是名中医坐诊,只接待那些有钱有权的高端客人。”
  林六叔悄悄看了一眼大哥,心想老大哥怎么突然不悬壶济世了?钻钱眼里去了?这跟他以往的家教不符呀。
  林六叔是个有话藏不住的人,于是直接就问了出来:
  “大哥,七仔,这样不符合祖训呀。大哥你当年可是教导我们:人有富贵贫贱,病无彼此亲疏,医当一例诊之,不失心存普济。结果你现在成立名医馆……”
  林苦参笑而不语。
  林三七赶紧帮着解释道,毕竟这主意是他出的。
  “六叔,成立名医馆也是必然的,普通人得的普通疾病,普通大夫就可以诊治,没必要让名中医去大才小用,杀鸡用牛刀。
  如果普通大夫搞不定的疑难杂症,楼下还是可以转诊上来,让名中医出马,这就相当于是分级诊疗制度,这个制度我觉得是合理的。
  还有关键一点,有钱人的钱好赚呀,我们中医部就是在有钱人那里赚钱,再补贴给普通穷人,降低普通门诊的费用,这样医院财务才健康。”
  林五叔打了一下弟弟,骂道:“大哥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真是的,找打。”
  林苦参笑道:“钱还是喜欢的,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呵呵呵~~~~
  第875章 不信任香江医生
  突然林六叔有像个好奇宝宝继续追问道:
  “那也不对呀,现在我要主管荔枝窝药厂,五哥要主管砂石生意和汽车队,甘草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远远称不上名医,杜仲……呃,也就那样。
  那算来算去,这名医馆只有大哥一位大夫坐诊啊?我看这三楼四楼可是有很多诊间呀,就一位大夫是不是太冷清了?”
  林三七笑道:“放心吧,大夫我都找好了。”
  “这些大夫主要还是我们家在首都中医院的老同事。
  这里面有一百多名员工当年被医院清退,是我把他们安排到昌平农场,后来又安排去了首都传染病医院工作。
  这批人对我一直感激涕零,加上他们在传染病医院也没有什么发挥余地。
  所以这一百多名医生药师,全部都被我从北方叫了过来,成为咱们岭南医院首批员工。
  你们可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当年可都是从全国招聘的佼佼者,哪怕只是普通的中药师,那水平也是全国一流的,都有几十年的从业经验。
  这批人只是运气差,要么出身尴尬,要么老家是农村的。现在这批人到来,我们岭南堂的实力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另外,你们也知道我曾经拜了十二位全国顶级老中医为师,现在除了一位师父去世,两位师父病重,剩下的九位师父我已经全部安排来了香江。
  来香江的还有我这些师父的家属、徒弟们,这里面的中医师就有50多位。
  你们想,国内顶级名中医的徒弟,或者儿子侄子,年龄都已经五十以上了,水平绝对还是最好的,当得起一个名中医。
  再加上我们庙街岭南堂中医馆现有的大夫、学徒,现在整个中医部一共有专业中医人材240人。
  说句不吹牛的,现在全世界实力最强的中医院,就是我们岭南堂,绝无第二家,就连首都中医院都比不上我们。”
  首都中医院自从沈国明院长离开后,一年不如一年了。
  以前沈国明特别重视医术,是个走技术路线的院长。
  但是现在的那位新院长,走的是上层路线,特别讲究政治性,打压成份不好的职工,几乎要将医院给掏空了。
  林杜仲这时候也嘿嘿坏笑道:
  “五叔六叔,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香江所有中药材的进货渠道都在小弟的宝安县手里,以后最好的药材只供应我们岭南医院,其他中医馆不给。
  就算这样,小弟还通过忠诚测试,排除了一大批立场不坚定,或者心向蓝党的中医馆,不再给他们提供药材,逼得他们关门歇业。
  这其实就是替我们消除了一半的竞争对手,所以咱们岭南医院呀,用不了多久,就可以一统香江中医市场,到时完全不愁没生意。”
  林五叔和林六叔听了非常惊讶:
  “你把药材货源给垄断了?这招够狠啊,哈哈,堪称是釜底抽薪啊。”
  林三七轻松地甩了甩手,装逼得说道:
  “基操基操,用我老爸的意思,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再说了,这个政策也是有利于内地的,逼得大家站队,只能心向祖国。
  至于说咱们岭南医院中医部能不能发展起来,我觉得一点问题也没有。
  香江虽然香蕉人多,但是传统的大陆移民更多,西医看,中医也看。
  另外,省港两地的本地人非常相信中医,愿意看中医,所以新的岭南医院中医部根本就不愁没病人。
  等整个东南亚,包括韩曰的病人都到香江岭南堂来看病,我们岭南医院还得继续扩张扩大,还要继续招人。
  我的目标,要将岭南医院建成香江,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医院,形成一个西方有梅奥,东方有岭南的格局,到时我们的事情就成功了。”
  林三七人一听,纷纷鼓起掌来。
  林苦参也欣慰地点头道:
  “彩,咱们林家只要好好经营医院,垄断香江医疗和砂石市场,就凭这两个生意足够我们成为顶级家族,让我们一起好好努力吧,为子孙后代搏个富贵。”
  “加油!”
  “加油!”
  林三七从中医部出来后,通过一个连廊来到了西医部。
  岭南医院西医部执行院长冯世奇早早就等着了。
  冯世奇原来是伦敦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对于鹰国的医疗体系非常了解,并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所以被林三七从宝安县调了过来。
  一同过来的是一个团队,包括张国斌、李新发、丛杰、韩育春、宋洪弟、曹文才等十多个留洋医生。
  林三七并不是很信任香江本土医生。
  在香江这个资本主义地区,能成为一名医科类大学生,并且有机会去国外留学学医的,无不是出生于非富即贵家庭
  非常肯定说,平常老百姓家压根就供不起一名医学生。
  这批本土医生称得上是精英,但是长期被国外洗脑,满脑子都是白人是高贵的,国外的制度是最先进的。
  所以鬼佬当院长的时候,能死死压制这批香江医生,甚至香江医生是上赶着拍鬼佬马屁。
  但是如果同胞成为了老板,尤其这个老板还是大陆仔的前提下,他们一定不服气,各种心不服口不服。
  林三七可以肯定,留下的这批香江医生不一定会服从他的管理。
  尽管他在收购医生后,已经自由让医生护士辞职离开,但香江就一个小城市,离开岭南医生又能去哪?
  出于生计考虑,还是有200名医护人员留了下来。
  林三七也不可能全部开除,全部换上内地医生,毕竟香江行医要有执业医师资格,没有这个证医院也开不起来,所以只能管理层尽量掺沙子。
  “老板,上午好。”
  冯世奇是林三七亲自从福南邵阳山区找来的,说是救命恩人也不为过,冯世奇已经铁了心要永远忠诚于林三七了。
  “老冯,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现在大家都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了。”
  “那走,虽然这是香江,但咱们统一思想的老传统可不能忘啊。呵呵。”
  岭南医院西医部会议室,200多名医生都已经等着了,一个个都是内心忐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