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175节

大明话事人 第175节

  王世贞笑了几声,只有这种时候,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乐趣。
  便对左右道:“我数年未曾踏足金陵,不知秦淮风月可曾出了新秀?”
  冯时可想道,新秀肯定有,就是叫声嗓音够不够高,那就不清楚了。
  要说现在老盟主的选人标准,似乎全在叫声嗓门大小上面了。
  在南京城里的道路上,顾宪成和李三才共乘一车,安希范和其他随从坐另一辆车。
  在车上,李三才又问道:“今天如何安排?要为你接风洗尘么?”
  顾宪成答道:“你对南皋、见泉说,我舟车劳累,十分困乏,今日暂且休整。”
  李三才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
  其实李三才心里知道顾宪成有事要办,估计是着急见南直隶提学御史房寰。
  顾宪成先前并不认识房寰,还是他李三才从中牵线介绍的。但具体要办什么事,李三才就不过问了。
  将顾宪成和安希范送到了提前准备的寓所,李三才很知趣的主动离去。
  此后顾宪成和安希范也分开了,各做各的事。
  安希范是来参加乡试的,这时候当然要去找同窗交际会文。
  而顾宪成则马不停蹄,秘密拜访南直隶提学御史房寰。
  主要有三件事,第一是在讲学方面,希望房寰提供支持,毕竟目前房提学是整个南直隶读书人的真大腿。
  第二是在今年明年各种考试中,有没有可能通过房寰来浑水摸鱼,壮大自己人的力量。
  虽然提学御史对乡试影响非常有限,但起码在任期内可以决定各县秀才的录取。
  第三就是诛除奸邪,维护正道尊严,目前最需要除掉的奸邪就是那位苏州林生。
  其实还有另一件不好说的事,顾宪成一向对人说偶像是海瑞,不知有没有机会从海瑞这里蹭蹭名望。
  在南直隶士子心里,房提学的性格和口碑都不怎么样,又贪又暴。
  但他还是很热情的接待了顾宪成,官场上谁不是个多面人?
  除了李三才牵线因素之外,谁让顾宪成有吏部背景,而且顾宪成的拜把子兄弟赵南星还是最要害文选司的官员。
  “苏州府林生?”房提学念叨了几遍,却毫无印象。
  虽然他是南直隶提学御史,但谁能把每个士子都记得清?
  当即就让人先去查验苏州府的生员名册,有了结果再来回禀。
  对房提学而言,其他事情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唯有拜访海瑞这事情比较难搞,因为海瑞从不因私应酬,更不可能吃吃喝喝。
  不过他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对顾宪成说:“听闻海中丞正在编印一本诗集,名为《今乐府·十四苦》,正要找人写个序。
  按照海中丞的要求,写序的人必定要是有正直之声、自砺名节的人物!
  如此想来,以顾君之清名,倒也是合适人选。
  事不宜迟,顾君不妨现在就写个序,我抓紧推荐给海公。”
  顾宪成立刻答应下来,这种长名望的事情没有理由拒绝。
  这时候,去查验名册的书吏也回来了,递上了一页纸,并禀报道:
  “苏州府在校生员共计一千五百余人,通过科试、录遗等渠道参加乡试的生员四百人。
  其中林姓生员三人,已经全部抄录在此。”
  顾宪成拜访完了房提学,回到寓所却发现,安希范早已回来并等候多时了。
  顾宪成诧异的问道:“伱不是会友去了?怎得如此早回?”
  安希范答道:“方才与友人在南曲街巷漫步……”
  顾宪成打断了安希范,严厉的训斥说:“你不知道有禁令么?还敢以身涉险!”
  安希范连忙解释道:“老师误会了!禁令只是严禁出入妓家之门以及召妓自娱。
  我等只是在街巷走动而已,走马观花的看看名声地段街景,并不妨事。
  但是老师你可知道,我看到了什么?”
  顾宪成便问道:“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失态?”
  安希范连忙答道:“我看到了那位苏州林生,大摇大摆的进了名姬家门!”
  顾宪成喜道:“此子当真敢公开违反禁令?你是否认错了人?”
  安希范连忙解释说:“就林生那身量,怎么可能认错?”
  虽然顾宪成的疑虑尚未消失,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现在只需要打听林生真实姓名身份,然后核实下落就行!
  再然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着联系海瑞的机会,直接举报苏州林生!
  当然,也可以直接把林泰来交给房提学,让房提学自己想办法处置。
  安希范确实没有认错人,他看到的真就是林泰来。
  此时林大官人在赵彩姬家的院中摆了几桌,请莫希仁和他的同行们一起吃饭喝酒。
  除了莫希仁,一共找来了十位皮条客,从今天起暂时跟着林大官人办事。
  酒席之间,林泰来也不忘插几句正事:
  “关于我的身份职差就不必细说了,反正海青天授权给了我!
  接下来就要仰仗你们了,我打算将整个旧院区域划分成十个片区,你们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并由莫希仁统筹!”
  有人问道:“分了地盘,然后要我等去做什么?”
  林泰来早有准备的答道:“第一自然是做好上传下达,不得错失和延误。
  第二就是搜集和打探违法乱纪的线索,然后汇总给我!
  第三就是督促各家美人学习诗词,诗集已经提交给海青天审阅了,很快就要下发。
  第四就是督促各家美人自查自纠!
  何谓自查自纠?就是在乡试放榜之前,每家至少检举一个人!”
  听着林大官人有条不紊的安排,众皮条客只能叹服。
  莫希仁隐隐约约的觉察到,林泰来到底为什么把他们这些皮条客找来了,并直接安排皮条客做事。
  他们这些人仿佛形成了防波堤,隔开了林泰来和美人们。
  关键时刻,他们这些人还可以视为替罪羊和牺牲品。
  因为具体事情都是这些人经办的,除了打架之外,林泰来没有直接经手什么事情。
  有个被喊来的皮条客问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我们生计怎么办?”
  林泰来答道:“先不要着急,等学习完诗集后,你可以介绍士子和美人结成帮扶对子!”
  过渡过渡~
  (本章完)
  ------------
  今天请假构思
  下面的剧情有大量人物多边互动,各种细节很多,甚至可能还有心学辩论,我还需要时间仔细构思和翻阅资料。
  今天实在下不了笔,缺的字数,明后两天补上。
  好饭不怕晚,书友们多给点构思时间啊。至少在这本书,承诺基本做到了吧。
  ------------
  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本万利
  最后莫希仁又禀报道:“昨日终于在河边找到一处空余的河房,可以给大官人使用。”
  林泰来沉吟了片刻后,指示说:“只在门口放个告牌,平常你在那里负责接受举报就行,我就不过去了。”
  海青天拨给林泰来的一百名官军,都是从南京锦衣卫调出来的。
  林泰来又将两个带队的总旗请了过来,继续让他们分组负责巡街。
  并且指示道,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执法。
  这样安排完后,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工作部署、有学习计划、有举报受理渠道、有一线巡街行动,尽善尽美!
  反正该有的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到位,不能让海青天抓到任何渎职把柄。
  又回想了一下,应该没有什么遗漏后,林大官人叹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知道海青天什么时候把诗集印出来,早日开展教化学习。”
  等众人散去后,左护法张文忍不住提醒说:“坐馆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林泰来反问道:“有何缺漏?不妨说来。”
  张文答道:“坐馆到南京数日,还没去兵部报名,过了截止日期就坏了!”
  林泰来拍了拍额头,“险些忘了!都怪赵姬,啊不,海青天太烦人!”
  张文又提醒说:“坐馆到南京本意是博取武举功名,就算活动也该去兵部走动关系,结果杂七杂八如此分心。”
  林泰来叹口气,对他们这种文化人而言,武举或许可以不考,但这个逼必须要装!
  又解释了两句:“金陵秦淮这样的地方,既然来了就不能白浪费,一定要趁机扩散才名。”
  文化是跟着政治走的,不能不承认,在文化领域苏州地域性更强,而名义首都南京城更具有全国性。
  换句话说,在南京刷出名声,更容易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至少南京和京师是直接连通的。
  既然海青天把秦淮旧院交到自己手里,若不抓住机会,让自己名声向大江南北扩展,那就是犯罪!
  右护法张武也很不理解的插话说:“既然坐馆担了整饬风气的差事,为何一不发榜公告宣示,二不亲自巡街震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