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289节

大明话事人 第289节

  如果林泰来是一个官员,这个状文又是一封正式奏疏,就凭这个称呼,林泰来就要被处罚。
  不是开玩笑,给皇帝的奏疏里如果出现失误,真会被处罚,最严重的能导致罢官。
  锦衣卫官不管其他,只充当读状文的工具人:
  “臣与国舅争夺第一,三场情况十分焦灼,相持不下时,不想国舅深孚众望,都察院御史挺身而出,力撑国舅夺魁。”
  状文中这一口一个国舅,充满了土鳖气息,实在让大家无语,但也只能先听着了。
  要不怎么有人说,外行写的东西在内行眼里都是毒点。
  不过万历皇帝和大臣们的想法有点不同,这一口一个国舅,引得皇帝有点神思飘渺起来。
  锦衣卫官还在念着:“臣本江南一小民,八代为贫农,家徒有四壁尔。
  如今先遇到国舅争锋,后遇到都察院打压,何曾见到过如此世面,内心战战兢兢,终日惶恐不安。
  彻夜焦虑,难以入眠,辗转反侧后,常有胡思乱想。
  在臣想来,都察院大概认为,国舅身为皇亲,至今无官无职,十分可怜,本该有所加封。”
  众人只感到,这字里行间充满了没见识的小农气息,就像是“皇帝金斧头”这样的猜想。
  稍微有点人生经验的,都不会以为,都察院是因为可怜国舅无官无职,所以才会帮国舅去争夺武试第一吧?
  你林泰来是来活跃气氛的吗?你所有天赋全都点在肌肉上了吗?
  如果不是站在文华殿里,早就捧腹大笑了!
  只有申首辅低下了头,紧紧咬着牙,脸皮不停的抽动,仿佛在拼命控制着什么情绪。
  大部分人直到今天,并不知道到底是谁操纵申首辅秒杀了李植等红人党,重创了东厂提督。
  锦衣卫官已经快读到了最后:“面对都察院和国舅,朝堂上下无人为臣分辨,除去一身勇武,臣实在无可凭仗,深感孤苦无依。
  又因为心内实在不甘缚于他人之手,也不甘心名次屈居国舅之下,唯有将自己交予陛下处分!
  臣叩请,陛下万万不可听从都察院御史之心意,随意加封国舅,堵塞天下武人进身之阶!
  如若陛下不欲因私废公,可否给臣一个与国舅面对面比武的机会,以此定夺武试第一?”
  听完了状文,大部分人感觉就是幼稚可笑。
  还面对面比武争夺第一?伱当这是话本里打擂台呢?
  这时候,宝座上的万历皇帝叹道:“此乃赤子之心也!”
  众人:“???”
  皇帝到底什么脑回路?谁懂啊?
  有一些酝酿了几个月的想法,万历皇帝感觉现在终于能借机说出来了,感谢林泰来状文的引导!
  然后皇帝对辛自修和方万山说:“都察院维护郑国泰的心意,朕已经知道了,确实应该有所加封。”
  辛自修和方万山面面相觑,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万历皇帝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后宫郑氏广育有功,贤良淑德,多有善行,当加为皇贵妃。
  郑氏之父加为都督同知,兄长郑国泰封为指挥使。”
  卧槽!大臣齐齐失色!
  皇帝的话宛如一声惊天响雷,在文华殿里炸响!
  能站在这里的人,谁不懂礼法?
  候选太子皇长子的母亲只是个普通妃子而已,皇三子的母亲郑氏却能超越两级,成为皇贵妃?
  这样封赏绝对是纲常颠倒,但皇帝又不是不通世事的糊涂蛋!
  所以皇帝的居心昭然若揭,就是无视皇长子,想把皇三子扶植为太子!
  这同样是极其违逆礼法的行为,不可接受!
  小孩子都知道,立长不立幼,长子应该是继承家业的人物!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大臣们还在震撼中,万历皇帝又对方万山说:
  “亏得尔等言官提醒了朕,对郑家恩泽不足。”
  方御史立刻汗如雨下,他知道,自己只要敢说一句赞同的话,立刻就会千夫所指、原地爆炸!
  礼教这两个字,在政治中重如千钧,绝对不是可以说笑的!
  大臣们回过神来后,立刻就明白了,皇帝这是在装傻!
  皇帝听了林泰来的奏疏后,就开始装傻!
  “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封赏!”方万山跪下叫道:“郑氏怎可僭居皇长子生母之上?如欲加封郑氏,请先加封皇长子生母!”
  万历皇帝瞬间就变了脸色,有点冰冷起来,然后转向了左都御史辛自修:“你以为如何?”
  辛自修深吸了一口气,答道:“臣以为不可擅封郑氏,以免纲纪紊乱。”
  “很好。”万历皇帝淡淡的说:“尔等说什么为郑国泰鸣不平,原来都是伪君子。”
  继贼道三痴、水叶子之后,七月新番走了,哎,难道写历史也是高危职业?
  (本章完)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林泰来曾经说过
  这次御前议事,变故来的极其突然,林泰来那封状文被读出来后,整个事态的走向就完全改变了!
  辛总宪和方万山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溃不成军。
  这一幕看在其他大臣眼里,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在大约一个月前的天寿山行宫,也是这样类似的情况!
  当时申首辅和还在当红的李植唇枪舌剑,皇帝本人也犹豫不决。
  而从百里外送来的李如松奏疏被念出来后,大家完全没反应过时,事态同样突然改变!
  关键是,李如松那封奏疏里也提到了林泰来,还引用了林泰来的言论。
  没等大臣们想明白,万历皇帝率先恢复了冷漠,没咨询别人,直接下旨道:
  “御史方万山假托奉旨名义,勾结皇亲,操纵考试,败坏纲纪,立即革职,削籍为民!”
  大家都很清楚,皇帝这是有杀鸡骇猴的意思,因为刚才方御史激烈反对破格册封郑家。
  也就是说,方御史因为反对皇帝封赏郑家,被皇帝用勾结郑家的名头惩处了。
  听起来很荒诞,但确实发生了,这就是政治。
  如果换成了一般情况,皇帝这样狠狠惩处某位犯龙颜的言官,肯定又有另外一帮言官高举“言路畅通”的旗帜,扑上来进谏、求情和挨廷杖。
  但今天却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方御史说话,因为皇帝处罚方万山的名头是“勾结皇亲”。
  谁帮方御史,谁就是赞同“勾结皇亲”,就连清流同道也不敢出面。
  尤其这个皇亲是已经非常敏感的郑家,没哪个文官这时候敢担上勾结郑家的名声。
  最终所有的痛苦,只有方御史一个人来承受了,连个分担的同道都没有。
  就是万历皇帝心情有些古怪,这是全新的体验。狠狠惩罚顶撞自己的言官后,还能如此清静的情况,真是第一次遇到。
  “辛自修失察,罚俸一年!降级留用!”万历皇帝又说了句,还是没人跳出来反对。
  于是万历皇帝又爽到了,正琢磨要不要趁机再弄几个人,申首辅赶紧提醒:“陛下先容许方万山谢恩。”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就是被治罪了也是恩德。
  等方御史谢过恩后,身份上就变成了庶民,失去一切政治待遇。失魂落魄的离开了文华殿。
  刚才他攻讦林泰来和王少司徒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出面帮林泰来说话。
  他一度以为自己大功告成,只差一步就要把林泰来送进诏狱了。
  结果一个浅薄幼稚的状文,就把皇帝的心思彻底扭转了。
  大臣们目送方万山的背影,他们都看得出来,先前方万山想利用郑家引出皇帝那“帮亲不帮理”的情绪,狠狠整治林泰来并牵连王之垣,
  最终方万山被反噬了,或者叫玩火自焚。
  如果一开始方御史没有利用郑国泰,只是单纯反对皇帝封赏郑家,皇帝可能还没那么生气。
  偏偏方御史先为了利益抬举郑国泰,转眼又立牌坊激烈反对封赏郑家,这行为彻底激怒了皇帝,连清流同道都不好帮忙说话解救。
  所有大臣们又一次感受到,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笼罩在文华殿上方,操纵着今日局势,把方御史逼上了绝路。
  但这种感觉是模模糊糊的,完全凭借经验和直觉,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思路。
  一直低着头控制情绪的首辅申时行,这时候才抬起了头,殿内对现状最通透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毕竟所有大臣里,申首辅是与天子打交道最多的人,同时也是最了解林泰来的人。
  但就连他这个首辅,刚才也只觉得林泰来那状文就是故意搞笑的,却不料杀机突然就降临了。
  就好像上次收拾李植一样,关键时候不经意的几句话,就让李植彻底废了。
  仔细回想起来,林泰来的状文仿佛有一种魔力,引诱着皇帝一步一步往指定的方向前进。
  林泰来越是嚷嚷“陛下不要毫无原则的加封郑国泰啊”,皇帝越是会思考,加封又怎么了?
  申首辅可太明白了,万历皇帝的逆反心理有多严重。
  而且刚才大家内心都在嘲笑这状文太土鳖了,但现在反过来想,状文里那种底层小农幼稚语气,反而成了一种保护色。
  君临天下、统治万方的帝皇,怎么会跟一个幼稚小农民计较?他只是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利益斤斤计较,其实没什么坏心眼子。
  正当殿内鸦雀无声的时候,年过七十的吏部尚书杨巍好像刚睡醒一样,奏道:“先前诏令推举户部尚书,吏部提名宋纁、王之垣二人。”
  众人无语,你这老天官也挺能抓时候的。
  吏部尚书在外朝排名第一,如果要奏事,吏部天官应该是第一个。
  但刚才你这个老天官在边上打瞌睡,从头到尾一言不发,这会儿跳出来开始奏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