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304节

大明话事人 第304节

  林大官人饶有兴趣的问道:“怎么个不好过?”
  张文答道:“盐商领袖郑之彦指控汪员外勾结外人,联合了不少同乡盐商,一直在挤压汪员外。
  他们徽州盐商崇尚抱团排外,所以背上了勾结外人名义的汪员外,在同乡和行业内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至于勾结的这个外人是谁,不言而喻,当然就是给汪员外画下了大饼的林某人。
  林大官人轻笑道:“郑之彦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很清楚汪员外并没有实质性的行为。”
  张文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上次郑之彦被坐馆拿走了七千引的贩运权,损失如此巨大,肯定想从别处找补回来。
  所以就是找个理由,从汪员外这里挖下一块肉。”
  林大官人又问道:“那汪员外现在又是什么态度?”
  张文很诚实的答道:“听说汪员外天天在家骂坐馆你。”
  林大官人冷哼道:“骂我作甚?我又没有对不住他。”
  张文又说:“他骂坐馆言而无信,当初说好三月为期,结果这都四个多月了,坐馆还没有出现。”
  林大官人做事当然有自己的节奏:“让汪员外再等等,就算家破人亡了,我也能给他报仇!
  顺便再观察一下汪员外的定力,看看他到底是否可用。”
  张文便请示道:“下面就到扬州城了,坐馆还进城么?”
  林泰来吩咐说:“这次先不进城了,我要先回苏州上任,然后再说其它。”
  考虑了一会儿后,林大官人又说:“不过也许要在驿站停留一天,去扬州水次仓实地考察一下。”
  运河从扬州城东和南两个方向绕城而过,水驿都在城外,所以不用进城。
  但是听到说去水次仓考察,张文就有点意外了,“坐馆去那里作甚?”
  所谓水次仓,就是朝廷在运河沿途节点上,修建的一些大粮仓。
  最早的时候,漕粮是从南方产地直接运到北方京师,效率非常低。
  所以宣德之后,漕运制度逐渐演化改革,在运河节点沿途修建了水次仓。
  漕粮从直达也变成了接力第运,漕粮只需要根据情况运到指定水次仓即可,然后由这个水次仓继续往下个节点运输。
  举个例子,苏州漕粮大多是运到江北扬州、淮安的水次仓,然后再由江北卫所漕军继续接力向北运输,并不是从苏州一直运到京师。
  当然细节上还有很多制度,但大体上就是这么回事。
  但张文就是不明白,水次仓和坐馆有什么关系。
  对张文这种老伙计,林大官人还是会多解释两句的:
  “因为我们在扬州需要一个基地,我看水次仓就可以。”
  张文还是没明白,水次仓是直属于朝廷的,怎么就能成为社团基地了?
  虽说苏州很大一部分漕粮都是运到扬州水次仓,但仓库本身和你林坐馆也没关系啊。
  再从高邮出发,林大官人并没有大张旗鼓,抵达扬州东门外的水驿后,扬州城还不知道林大官人又来了。
  林大官人确实也没有进城的打算,带着随从就去了运河沿岸附近的扬州水次仓。
  水次仓必定建在运河附近,而且还有专门的水道通往仓间,方便漕船抵达停靠。
  对水次仓而言,主要门口其实是能够接纳漕船的水门。
  林大官人沿着河道步行走过去,却见河道里停了不知多少艘制式漕船,这很正常,没什么可说的。
  但在前面树荫下,却有数十人围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林大官人随便一看,就看到了个熟人,苏州卫武官赵大武,也是跑漕运的。
  上次在扬州时,就是赵大武带着漕军兄弟,帮着自己给杨巡抚挖坑的。
  当时赵大武还是个百户,也不知道后来赵巡抚给他升了官没有。
  “发生什么事情了?”林大官人站在外围,高声问道。
  赵大武抬头看到林大官人,连忙迎上来,“原来是林大官人,听说你中了武状元!”
  这时候,武状元的事情已经传到苏州人耳朵里了,但选官的事情流传没那么广。
  林泰来不以为然的说:“武状元都是小事,先说你们这里出了什么事情?”
  赵大武答道:“就是这波运粮入仓出了点问题,目前和仓吏谈不拢……”
  “太好了。”林大官人下意识的说。
  赵大武:“……”
  林状元你是认真的吗?换成别人这样说很容易挨打。
  “口误口误!”林大官人也觉得自己的反应有点过分,“我本意是想说,太倒霉了!”
  其实运粮入库时,受到仓吏盘剥克扣也是正常现象,只说加多少损耗就是很大学问。
  看这情况,肯定是苏州来的漕军和扬州水次仓的仓吏闹了矛盾,所以漕粮不能正常入库。
  想至此处,林大官人不禁窃喜,闹了矛盾好啊,闹了矛盾就可以嘿嘿嘿了。
  回过神来后,赵大武继续解释说:“事情是这么回事,那边仓吏……”
  林大官人大手一挥:“不必细说了!只要和我们漕军兄弟闹了矛盾,那肯定就是他们水次仓的错!
  我林泰来岂能坐视不理,这就去给漕军兄弟们讨个公道!”
  赵大武没有高兴,反而急眼了,他可太清楚林大官人的行事作风和讨公道方式了!
  但水次仓乃是漕粮重地,直属于朝廷,是非常敏感的地方,绝对不能胡来的!
  本来就是靠讨价还价,或者找关系行贿就能解决的事情,并不需要武力!
  再说漕粮事务最重要的就是稳定,而漕运和入库多少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规矩和秩序,大家都是要按规矩办事,才能保证体系的稳定。
  林大官人这次如果靠着武力爽完,然后拍拍屁股走了,那以后漕军兄弟运粮入库时,又该如何和仓吏打交道?
  如果仓吏报复性的加倍刁难漕军兄弟,那又该怎么办?
  难不成林大官人次次都要来扬州,回回都要再打一遍?
  漕军怎么能和仓吏较劲?事情真不是这么办的,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事与你无关,林大官人请回吧!”赵大武开始不讲情面,对林泰来喝道。
  一个大麻烦制造者,有多远走多远!
  林泰来瞥了眼赵大武,轻描淡写的自我介绍说:
  “重新自我介绍一下,我林泰来乃是新科武状元,蒙皇恩授予苏州卫千户署督运指挥佥事!”
  赵大武瞪得眼睛溜圆,周围其他苏州来的漕军也齐齐震惊!
  没想到,己方的直管老大直接空降在眼前!眨眼之间,都变成林大官人的手下伙计了!
  (本章完)
  ------------
  第三百章 想好了再回答
  听到林大官人最新的官方身份,赵大武纳头便拜,口中道:“领运副千户赵大武参见林长官!”
  林泰来明白,看来赵大武升过了,从百户变副千户。
  而且听“领运”这个差遣名字就知道,确实是自己这督运指挥佥事正经的下属。
  附近在场的苏州漕军也纷纷凑了过来,一起跪拜,差不多有百十人左右。
  林大官人挥了挥手,“都起来吧!本官并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先为尔等出了这口气。”
  说完了后,就一边活动胳膊,一边急不可待的朝着不远处的仓间走去。
  “林长官慢着!别冲动!”赵大武急忙上前叫道。
  林大官人不耐烦的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面对直接上司,赵大武憋了半天,只能憋出一句:“有话好好说,真不能动手。”
  今天在水次仓为了交粮问题打人,那就是挑衅既有规则,以后苏州漕军来交粮时就更难受了。
  本来应该是一个互相拉扯的过程,如果打人性质就变了。
  林大官人仍然不听劝,不为所动的说:“没话说闭嘴吧。”
  情急之下,赵大武又说:“林长官三思!如果在朝廷户部直属的水次仓肇事,你这来之不易的官职,很可能就要没了!”
  就等这句呢!林大官人看了看周围,豪气干云的大声说:
  “为了给漕军兄弟出气,区区一个官职算什么!”
  随即甩开了赵大武,带着随从大步向仓间方向走去。
  附近苏州漕军听到林大官人的话,顿时铭感五内,有人奋臂高呼:“林指挥为我等出头,我等也不能坐视林指挥涉险!”
  军心如此,赵大武无可奈何,赶紧带着人追上去。
  林大官人却又忽然回头喝道:“我有功名官身护体,尔等就不要跟上来了,以免被治罪!
  赵大武听军令!你带领所有在场漕军原地不动!”
  连军令两个字都喊出来了,赵大武就只好原地等着。
  过了一会儿,赵大武就听到从仓间围墙后面传来了呼喝声音。不用想,肯定是林长官又搞突然袭击了。
  林大官人屡屡以少破多,除了勇武因素,经常在对方意料之外先手突袭也是重要原因。
  不多时,就看到林大官人一手提着一个书吏,其他随从也拖着两个书吏,从仓间围墙后走了出来。
  还有不少负责守卫水次仓的仓兵半包围跟着林大官人一行,不过投鼠忌器不敢动手。
  赵大武痛苦的拍了拍自己的脸,这下可难以善后了!
  林泰来走了回来,晃了晃手里两个书吏,对赵大武示意说:“哪个是刁难伱们的仓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