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379节

大明话事人 第379节

  便答道:“指挥佥事苏州守备是加官,原官自然还在。”
  大明的武官可以分为世官和流官两大类,世官就是通过世袭得来的官位,比如指挥使、千户、百户这种。
  而流官就是通过任命得来、不能世袭的官职,总兵参将都督等等都是,指挥佥事、守备也是。
  在世官的基础上,升职加了流官,肯定还要保留原有世官。以后子孙可以继续世袭世官,但不能世袭流官。
  比如林泰来的千户就是世官,不能因为加了指挥佥事守备,就把可以世袭的千户取消了。
  于是林大官人就彻底放心了,“那就好,如果没有督运千户这个官职,我往来扬州就不便利了。”
  了结心事后,林大官人又对李天祐叹道:“没想到朝廷会在苏州增设一个守备,这就分了老兄之权,让我很不好意思。”
  现如今大明是营兵制和卫所制混合着都有,复杂得很。
  守备这种职务是营兵体制里的,一般多在边镇城堡,一个城堡设一个守备驻守。
  设在苏州城当然就是负责率领营兵守卫苏州,和苏州卫原有职责有所交叉。
  李指挥使连忙答道:“守备负责城防和弹压地面,没什么收益,又要担责,老弟尽管拿走就是。
  以后城防和营兵交给老弟,我就专心负责军法、军户、屯田、军匠、征发等事务了。”
  这林泰来同时弄死了一个天下第一知府和一个封疆大吏巡抚,还差点弄死了钦差,在李指挥使眼里那都是天塌一样的祸事了。
  可朝廷竟然还给林泰来升官!不知道别人害怕不害怕,反正他这个指挥使有点害怕。
  虽然林泰来再三说过,那两个倒霉官都是自尽,但李指挥使还坚信是林泰来弄死的。
  另外,李指挥使其实有点不明白,难道朝廷高层都那么愚蠢吗?
  居然让苏州城屡次民变的最大幕后组织者林泰来当守备,负责防民变。
  听到李指挥使如此大度,林大官人也以德报德的回应说:
  “老兄尽管放心,我就只干个一年半载!另外我也不让老兄你吃亏,扬州林氏盐业算你一份股子!”
  “那敢情好!”李指挥使大喜。
  别问林大官人为什么不给苏州本土林氏集团各产业的股子,只肯给扬州那边产业的股子,问就是帝王心术。
  李指挥使又投桃报李的说:“咱们卫有工匠,我让工匠做些守备署的匾额,换到你那苏州卫分署去。”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看到急递铺的铺兵跑了过来,对李指挥使叫道:“诏令!朝廷诏令!”
  两人都挺纳闷,朝廷怎么又发了诏令过来?天下共有三百多个卫,朝廷这么闲天天盯着苏州卫?
  “郧阳巡抚李材好讲学,驱使军兵为诸生供役,又将参将公署改为学宫。
  后激起官军哗变,攻入巡抚行辕,巡抚李材跳墙逃走。
  参将米万春号称效仿苏州林千户斡旋兵变,挟制巡抚,归罪于按察副使丁惟宁。
  又淮泗水灾,有数千人民变,首领以斡旋为名,围攻州县衙门。
  林泰来开不良风气之先,垂范世人于后,追罚林泰来三年俸禄,并罚三年内不得升迁!”
  看完了诏令,林大官人不得不接受自己三年内不能升官的命运,在明年改武为文之前,升指挥使是没有希望了!
  “看看,这就是来自于首辅的报复啊。”林大官人拍着诏令,大发牢骚说:“我们的首辅外表宽厚随和,其实内心还是有一点记仇和小气的!”
  李指挥使不知道该不该接这话,三思之后,还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首辅警告你,让你不要再搞兵变或者民变的把戏了?”
  林大官人不屑的说:“说得我只会搞兵变或者民变似的,我林泰来做事的办法多了!”
  此后林大官人就回到了苏州卫分署,或者说,现在应该改名叫守备署了。
  他脑子琢磨的是林府……啊不沧浪亭景区复原工程工期的事情。
  工程进度之所以快不起来,是因为现在不是农闲时候,所以工地劳动力不足。
  不过现在自己当上了守备,要接管营兵,是不是可以驱使军兵去工地干活?
  林大官人正在合计的时候,三哥林福来忽然找上门来了。
  在林家兄弟里,林三哥算是脑子比较活泛的,当初就被林泰来打发到木渎港税关,充当河快头目。
  去年林氏集团在南岸开始兴建工业园区,今年开年上马了一百张织机,并且招工。
  而林三哥因为就近缘故,便又兼了工业园区监工,成为园区事务负责人之一。
  “三哥今天有什么事情,居然到城里来找我?”林大官人好奇的问道。
  林三哥答道:“织业公所派了人来工业园区,说我们给织工待遇太好,坏了行业规矩!”
  林大官人无语,为什么听起来这么魔幻?
  林三哥继续说:“咱们虽然薪资都是每天五分银,但咱们给织工提供免费住处或者租房补助,工业园区还有平价饭食,另外织工还享受济农仓救济的优先权,所以让织业公所不满了。”
  林大官人奇道:“他们不满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做我们的事业,还管他们满意不满意?”
  林三哥解释说:“咱们开园一百张织机,招工的时候,从城里挖过来的都是熟练老工!
  最近又准备再上一百张织机,还要继续招工,扩张势头凶猛,所以他们就有点慌了。”
  林大官人摩挲着下巴,自言自语道:“织业势力都在东城,我过去涉及东城不多啊。”
  苏州城做为大明很少有的五边形城市,除了农业、商业、文化很发达之外,工业也非常发达。
  苏州城号称拥有织机万张,织工数万,基本上都聚集在东城。
  这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连织工带家属人数都能占到苏州城人口的十分之一了,在后世中学历史课本上也出现过。
  但凡提到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啊、最早出现的产业工人啊之类的课题,都会拿东城这些几万织工来举例子。
  而林大官人过去的主要足迹都在苏州城西边的胥江太湖一带数十里,以及西城的各大商业区。
  对于东城的工业区,林大官人插手就比较少,主要是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而且东城也不在根据地辐射范围内。
  没想到在大办工业园区、快速增加织机数目时,居然引起了课本上提到过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满。
  这帮人最猛的不是别的,正是“齐行叫歇”,或者叫罢工闹事,也可以理解为民变。
  想到这里,林大官人陡然心惊,老子不会被民变所威胁吧?
  正常情况下,林大官人这种反动派才不会害怕民变,以暴易暴怕过谁来!
  可他现在是苏州守备啊,朝廷如此任命,就是为了让他负责防范民变的!
  才升官半天的林大官人忽然觉得,升官一点都不香了。
  节假于我何加焉……继续求月票啊!!!
  (本章完)
  ------------
  第三百七十章 不好惹的织业(上)
  听了林三哥的情况报告,林大官人三思之后,便派人去传话,让织业公所明日到更新书院谈判。
  被行业公所要求降低己方织工待遇这种事情,后世人听起来似乎很可笑。
  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行业公所其实就是后世课本上所说的封建社会行会,由于官府控制力量不足,在行业内部形成的自治组织,主要在大城市和手工业出现。
  行会不等同于后世的协会,它权力比后世协会大多了。可以直接制定价格、划分市场,在讲究师徒传承的行业,连收徒弟的事情都要管。
  违反行会规定的从业人员将会遭到全行业的惩罚,这可不是说笑的,甚至还会上私刑,官府也不会管。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铁匠擅自多收了几个徒弟,擅自大肆增加产量、降低产品价格,这就会坏了本地的业规矩。
  行会就能砸了这家铁匠铺,把犯规的铁匠押到行业公所鞭打示众,而官府对此也是认可的。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课本上会说,封建社会的行会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或许还有人想问,扬州盐业怎么没见有行会公所?那是因为官府对盐业控制严密,盐运司其实就起着行会的作用,自然不需要另外再有行业公所。
  林大官人本来估摸着,扬州那位蔡御史要垮台了,准备再次前往扬州进行大劫收,啊不,是接收。
  但却没想到,苏州城这边又和织业公所产生了矛盾,让林大官人再次感到分身乏术。
  对此林大官人只能对身边左右护法感慨道:“人才还是不够用,你们什么时候能成长起来?
  如果你们有足够能力,就能代替我去扬州进行善后大接收了!”
  右护法张武嘀咕说:“去扬州接收这种事,只能你坐馆亲自去,我们能力再大也不行。
  毕竟扬州还有吴田氏、汪家小姐等人,别人怎么接收?”
  林坐馆:“……”
  左护法张文开口说:“坐馆为何如此在意织业公所?
  如今坐馆控胥江而带诸市,手下好汉上千,怎么看也是优势在我啊。”
  林大官人拍了张文一巴掌,斥责说:“以后不许说优势在我这个短语!”
  张武也插话说:“我确实不明白,如今坐馆威震苏州城,织业公所哪来的勇气和坐馆讲数?”
  林泰来却说:“不能小看他们啊,织业公所和我们过去遇到的对家都不一样。”
  他林大官人搞出来的民变,目前也就是控制在千人级别的规模;而织业搞民变,是有能力搞出万人规模的。
  比如原本历史上万历年间著名的苏州民变首领、跟后世课本上五义士齐名的葛成,就是一个织工。
  这位葛成在万历二十九年发动了围攻织造太监孙隆的大规模民变,最后在监狱里被关了十多年才放出来。
  也幸亏葛成主要活动是在大明万历年间,如果放在伱大清时,下场至少也是砍头。
  总而言之,历史经验表明,产业工人的组织性天然就比农民高,哪怕只是资本主义萌芽里的早期产业工人。
  就是戚继光征兵,也知道从矿工里征兵,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晚林大官人回到胥门外更新书院歇息,对婢女问道:“怎么不见白秘书?去了哪里?”
  因为负责文书工作的缘故,白姬一般都是跟随着林大官人,林大官人住到那,她就跟到哪。
  婢女答道:“黄、范二位娘娘都来邀请白秘书,所以白秘书就去了横塘和木渎做客。”
  林大官人心里直犯嘀咕,这白秘书居然还敢往龙潭虎穴里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