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577节

大明话事人 第577节

  那个主谋现在更得宠,焉知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没想到,还真让自己遇上了
  却说在另一边,陈矩将外臣们暂时礼送出宫后,就匆匆的小跑着往皇帝此时所在的毓德宫赶过去。
  在半路上,陈太监迎面遇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孙暹。
  “方才毓德宫里隐约听见喧闹哗乱,出了什么事情?”孙厂公直接问道。
  毓德宫就在养心殿的北边,如果乾清宫到养心殿动静大了,毓德宫里确实有可能听到。
  陈矩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精确描述,边走边说:“方才那几个外臣进了乾清门后,忽然有数十名内臣围攻翰林院修撰林泰来。
  然后被林泰来打得溃不成军,重伤十几个,其余人一路逃窜进了养心殿。”
  孙厂公吃了一惊,“竟然有这样的事?那数十名内臣究竟是谁指使的?”
  陈矩叹口气说:“不必胡乱猜测,见了皇爷再说吧!”
  孙厂公又很疑惑的说:“外臣入宫,不是禁止带随从家丁护卫之流么?林泰来安敢犯禁?”
  陈矩摇头叹道:“没有家丁护卫,只有林泰来一个人参战。”
  孙厂公:“……”
  东厂可太踏马的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两人说了这几句话,毓德宫也就到了。
  此时万历皇帝正半躺在毓德宫西室的榻上,等待着大臣觐见,几个司礼监太监在旁边陪着说话。
  陈矩进去后,将刚才的事情如实陈述一遍,不带任何主观色彩,也没有任何添油加醋。
  万历皇帝极为错愕,在皇帝的眼里,这事同样是匪夷所思!
  几十个内监和大臣在乾清宫外面打群架,还踏马的打输了,这是什么鬼?
  回过神来后,万历皇帝扫视着屋里的大太监们,语气不明的问道:“是你们吗?”
  所有大太监互相看了几眼,没有人出面承认。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开口对陈矩问道:“简直荒谬至极,你为何没有阻止?”
  陈矩答道:“当时我试图喝止,但彼辈并不听从。”
  虽然这番问答并没有指名道姓,但屋里都是聪明人,听了这番问答,立刻就猜出真相了。
  陈矩是司礼监的第四号人物,也是整个太监体系的前几位人物,地位相当于文臣的大学士。
  那帮内监胆敢彻底无视陈矩的喝止,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宫里有这种实力的人,应该不超过四个——皇帝本人、郑贵妃、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厂公孙暹。
  如果用排除法的话,皇帝、张诚、孙暹都没这么无聊,那指使数十名内监去群殴大臣的人,还能是谁?
  大太监们都不说话了,这事他们真管不了,能撇清自己就行了!
  万历皇帝倒吸几口冷气,忽然又觉得牙疼。
  我的小贵妃,在自己面前当个刁蛮小可爱就行了,竟然还去大学士们面前耍刁蛮。
  本来今天是想“游说”一下大学士们,伱就当着大学士们的面前整了这出,让大学士们怎么看待你们母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见万历皇帝陷入了精神内耗不能自拔,又对陈矩问道:“外臣现在哪里?”
  陈矩答道:“暂时退回乾清门外,等待圣裁。”
  张诚问这话的意思就是,请皇帝先拿个主意,今天到底见还是不见?然后再说其他。
  “还是见吧。”万历皇帝叹口气说。
  孙暹连忙提醒说:“当初皇上说过,厂卫需要林泰来这样的人才,今次算是个时机。”
  陈矩心有余悸的奏道:“臣担心林泰来惊扰圣驾……如果皇上要见外臣,臣提议皇上登乾清门,居高临下对话。”
  众人:“……”
  (本章完)
  ------------
  第五百四十章 卖的干干净净
  重新退回乾清门外的大学士们等了好一会儿,也没等到新的旨意传出来。
  但是大家对此都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着急。
  内宫发生了这么荒唐的事情,皇帝和太监们肯定需要时间进行内部处置,并商量出对策,最起码也要决定推出谁背黑锅吧?
  反正现在春光明媚,在外面很舒适,如果皇帝肯先赐座赐茶,那就是真明君圣主了。
  至于背后主谋是谁,几位大学士们虽然不像林泰来那样开了外挂能以史为鉴,但也都已经猜出来了。
  能当上大学士的人,性情和人设或许各异,比如申大是表面宽大、许二是暴躁老哥、王三是大聪明,王四是道学先生,但各人的智商都在一定水准线上的。
  如果到这时候,他们还猜不出主谋者是郑贵妃,也不配为大学士了。
  反正以他们对皇帝和司礼监的张诚、孙暹、田义、陈矩的了解,都干不出这种没品的事。
  况且大明的后妃与历代不同,都是从民间或者底层挑选,都是小门小户出身。
  这样的家庭出身,见识程度和受教育水平可想而知,做出些不着调的事情很正常。
  只能说,林泰来这人实在太能拉仇恨了,竟然把郑贵妃激怒到失去理智,不惜采取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段。
  听说昨天在兵部,林泰来从郑贵妃她爹一直骂到郑贵妃她哥
  不讲政治正确的说一句,林泰来被一群内监埋伏围攻,真是自找的。
  不过当几位大学士从宫廷惊变的震撼中缓过神来后,却又不约而同的发现,刚才出现内监围攻“大臣”事件可能是好事。
  不是坏事变好事,而是真正的好事,反正“挨打”的人是林泰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皇帝还好意思开口,让他们几个大学士支持郑贵妃和皇三子吗?
  唯一可惜的是,林泰来除了不可避免的挨了几下,官帽不知丢在哪里之外,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事。
  要是古往今来唯一的文武双状元被打死在内宫,那悬在每个人头上的国本大劫就消失了。
  一个把古往今来唯一文武双状元活活殴死的贵妃,还配母仪天下吗?她儿子还配当太子吗?
  只需牺牲林泰来一個人,就能以身化劫,换回所有人的太平,但可惜的就是林泰来他不愿意牺牲啊。
  林泰来刚才体力消耗不小,找守门禁兵抢了点水喝,忽然打了个冷颤。
  因为他发现,周围大学士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很冷酷,他生平没见过如此可怕、没有人性的眼神。
  对此林泰来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帮子老官僚到底在想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有旨意从内宫里传了出来,但不是给外臣的。
  反倒先传了五十名锦衣卫官校和五十名勇士营禁兵进内宫,而且还特旨要求“持器械”。
  随即第二道旨意才是给外臣的,命大学士们和林泰来觐见。
  这说明,内宫已经做好善后准备了,就是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条件。
  当林泰来第二次进入乾清门时,抬眼就发现,在乾清宫外面的台基上已经设了御座。
  皇帝已经就位了,在皇帝身边左右则是一大群服色高级的大太监。
  林泰来怀疑,是不是此刻正在内宫当值的大太监全都跑过来看热闹了。
  皇帝下面的台阶上,则是由五十名持械锦衣卫官校、五十名持械大内禁兵、五十名强壮太监组成的三道防线。
  见多识广的大学士们叹口气,感情淡了,心也远了。
  过去还上朝时,哪怕是数千人的大朝会,皇帝身边的戒备也没有如此森严。
  那个时候,距离皇帝最近的文臣就是大学士。大学士班位和皇帝之间,没有任何物理隔绝。
  而现在,他们大学士居然要隔着三道防线与皇帝奏对。
  大概是万历皇帝也觉得,隔着三道防线接受大臣参拜有点别扭,所以就直接宣布免礼了。
  申首辅代表外臣,直接奏道:“数十内监埋伏夹道,围殴奉诏进宫大臣,实属骇人听闻!请皇上为臣等做主!”
  别人或许没感觉,但林泰来只觉得这些话很耳熟。
  随即突然记起,这不是自己打完后,对陈矩陈太监所说的话吗?
  申首辅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案子,很明显是早早把主谋牵扯出来,然后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或者说,在“谈判”中取得优势地位。
  万历皇帝直接甩锅,“已经让张诚查了,让他与你们说。”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无可奈何的出面,对申首辅说:
  “此事已经初步查明,乃是内臣潘忠义等人组织串联。”
  无论如何,也要给外臣一个交待。
  申首辅假装很疑惑的说:“我等外臣对宫禁人事孤陋寡闻,不知潘忠义是司礼监哪位大珰?或者在宫中是何职务?”
  张诚回答说:“翊坤宫管事。”
  申时行继续问:“一个偏殿的管事太监,为何可以如此猖狂?不知翊坤宫又是哪位娘娘居所?”
  听到这里,众人都知道申首辅的意图了,或者说是四位大学士的集体意图。
  申首辅向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今天却如此刨根问底的较真,看起来很有点老实人生气的感觉。
  万历皇帝忍不住说:“那些人本也不是冲着先生们去的,与先生们无关。”
  一般皇帝对大学士在口语上都称为“先生”,“先生们”就指的是大学士们。
  申首辅听到皇帝说这个话后,完全没有任何回应。
  因为皇帝这话就是毫无用处的屁话,回应就是浪费口水,用沉默对待就行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