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627节

大明话事人 第627节

  这是万历皇帝今天上朝以来,第一次听到点“有用”并可行的提议。
  就开口赞扬了一句说:“此议甚好!继续详说!”
  郑洛便继续奏道:“关于驱使套虏北归,有两个要点。
  一是用贡赏来威胁,若继续滞留西海,就断绝贡赏。
  二是起用熟悉套虏大臣,向忠顺和虏王传话和交涉。”
  这里所说的忠顺,代指的就是被封为忠顺夫人的三娘子;虏王代指的就是十岁的现任顺义王卜失兔。
  都知道谁在掌权,所以忠顺在前,虏王在后。
  当即有人开口进奏:“郑洛镇守宣大十数年,熟知虏情,亦与忠顺交际往来十数年。”
  这些话郑洛本人不方便说,但是自然有人帮着说。
  很明显,经过这场海虏之乱,西北的总督要换人了,这就是为郑洛制造舆情。
  实事求是的说,确实没有比郑洛更合适的经略西北人选了。
  但偏偏还是有人表达了一点不同意见:“若论与忠顺的交际,林泰来应当比郑洛更熟。”
  虽然你郑洛和三娘子认识了十几年,虽然你郑洛当初年年都因为贡赏款待与三娘子会面,虽然你们相处亲近,宛如父女。
  但是还是林泰来和三娘子的交情更深吧?
  你郑洛去劝,那叫爹味,林泰来去劝,那叫枕头风。
  哪种效果更好,一目了然。
  道理是没错,就是这场关于军国大事的严肃讨论里面,好像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郑洛也不得不承认说:“欲劝忠顺督促套虏部众北返,以孤立海虏,非林泰来不可也。”
  卧槽!殿内朝臣忽然记起了,刚才上朝之前,林泰来在殿前吵闹的事情。
  没想到今天这事还真跟林泰来有关系,而且林泰来非常有用处。
  所以刚才林泰来故意混进大佬群里,吸引别人来驱赶,其实就是挖坑?
  这坑也忒阴险了,刚才谁能想得到?
  估计也就王天官久病成医,才能及时反应过来。
  万历皇帝又问了一次,“林泰来何在?”
  吏部王天官又跳了出来,奏道:“方才林泰来被王家屏、陆光祖所斥,对臣声称请假养病,负气而走,不知道去哪里了。
  临走之前还放言,不与陆光祖、王家屏同殿为臣!
  另,王、陆二人明知林泰来通晓虏情,仍然不惜边务加以排斥,其心可诛!
  臣在此弹劾,王、陆二人隘于门户之见,不顾国事,因私废公,不配为阁部重臣!”
  众人无语,讨论正事时不见王天官你的身影,一到明争暗斗时就跳出来,不愧是搞人事的。
  不过这种弹劾,也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王家屏、陆光祖有私心吗?有。
  如果这私心没有影响大局,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但如果这私心影响了国事,尤其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开场合,那么遭到弹劾就是活该了。
  对于天官弹劾三阁老和大司寇,万历皇帝没有正面回应,喝道:“先把林泰来找来!”
  聪明人都明白其中意思了,皇帝这心态大约就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你林泰来如果有用,一切都好说;如果没卵用还在这哗众取宠,皇帝也不介意拿你泄愤。
  值殿的锦衣卫官接旨后,就匆匆的出去找人了。
  鬼知道林泰来负气走人后去哪了,只能多派点人分头去找。
  或许要半时辰,或许要一个时辰,实在说不好。
  趁着这段间隙,各道御史忽然就活跃了起来。
  御史熊元上前,奏道:“臣弹劾陕西三边总督梅友松!他身为国之重臣,岁费朝廷军饷数百万,不能控制诸虏,罪同误国!”
  御史周孔教也奋不顾身的奏道:“臣弹劾前任陕西三边总督郜光先!前年就有西宁事变,他不能剿贼,只知道一味媚虏忍让,延续今日致使大祸!”
  还有五六个御史纷纷出列,按照顺序,估摸着是要弹劾甘肃巡抚以及各道官员了。
  万历皇帝虽然烦躁,但也没拦着御史进行弹劾。
  大概在皇帝心里,陕甘边陲的官员统统都该废了,不弹劾还没借口处理。
  正当大群御史准备排队发言的时候,忽然先前奉旨去找林泰来的锦衣卫官重新上了殿。
  又跑到宝座之旁,奏道:“林泰来已经带到,正在殿外等候!”
  殿内众人迷惑不解,这才几個呼吸工夫,伱就把林泰来找回来了?你这是飞过去飞回来的吗?
  万历皇帝也诧异的问道:“为何如此快?”
  那锦衣卫官奏答说:“臣出了殿,才走到会极门,便见林泰来无所事事的蹲在门廊屋檐下。”
  众人:“……”
  你林泰来刚才怒怼陆大司寇的豪情和志气呢?
  摆出负气出走的样子,敢情就走了一百来步?这是唯恐朝廷不能及时找到你吗?
  不管众人心里怎么吐槽的,万历皇帝还是把林泰来召了上来。
  然后直接询问道:“方才郑洛言及,平定西番第一要务是驱使套虏北返东归,故而需劝说忠顺,对此你可有话说?”
  林泰来奏答说:“何不派王家屏或者陆光祖?有此二大臣,自然无往不利。”
  众人听到这里,真是替林泰来捏了一把汗。皇帝今天心情很暴躁,你林泰来还敢在这玩火。
  果然见万历皇帝大怒道:“林泰来!安敢以私人恩怨轻忽国事!”
  林泰来奏道:“臣只担心死无葬身之地!”
  万历皇帝喝骂道:“混账!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你这是诅咒谁是昏君呢?
  林泰来大声答道:“王家屏、陆光祖、宋纁之流以及同党,专门盯着臣之作为!
  臣稍有举措,只怕转眼就要被弹劾媚虏通敌、勾结忠顺、挟虏自重、制造事端、虚报功劳!
  甚至还会造谣污蔑,说十万套虏送佛西行,都是我与忠顺商量好的!专门等着挑起海虏为患,然后虚造功绩!”
  殿内众人一时间恍恍惚惚,这到底是谁污蔑谁呢?
  好像林泰来自己给自己发明的罪名,确实很容易扣上去啊。
  随便一个御史风闻言事,就能这么说一通。
  万历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像是最后通牒似的问道:“不必废话连篇!朕只问你,能否劝动套虏离开西海?”
  林泰来答话:“臣尽力而为,有七八成把握。”
  万历皇帝心累,扯了半天皮,才确定了这么一件实际事务。
  林泰来便奏道:“陛下勿虑!海虏地处高原苦寒之地,并无稳固根基,即便一时得势也只是形同数千流寇而已,不过是疥癣之疾!
  治理海虏之患在臣心中并不算疑难,有几条方略,七分政略三分军略,照做就可平息西海!”
  “说!”正烦躁的万历皇帝忽然有点期待,就算是吹逼,吹得好也能缓解精神压力。
  林泰来便条理清晰又信心十足的答道:“第一,已经说了,劝今年赶赴西海的套虏北返东归。但能劝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具体情况。
  第二,甘肃河西道路戒严,今后只许虏骑北返东归,不许再借道南下西迁前往西海。
  北返东归的,就放行;南下西迁的,就视为入寇直接打!
  第三,下令西宁卫出兵毁掉西海南岸的黄教圣地仰华寺,杜绝虏骑以朝圣为借口来回流窜!
  第四,大肆招纳番族,不管是什么番人,不管是生番熟番,来者不拒!
  以利驱使番人对付海虏,对海虏坚壁清野,将海虏彻底孤立!
  第五,老生常谈,择可用之大臣、将官前往镇守经略,修补城池武器,增加精锐官兵之类!
  若依照五条而行,两三年就能让西陲平定!”
  听到这里,万历皇帝脸色终于略微松弛了下来。
  心里忍不住想,早知道就不这么累挺的上朝,只召见林泰来一个人问计就行了。
  忽然又听到林泰来阴阳怪气的说:“想必王家屏、陆光祖有更好的方略,愿闻高见!”
  万历皇帝很随便的说:“这二人以后不要议论边务和林泰来了!”
  王家屏和陆光祖万般无奈,只能叩首谢恩。
  林泰来却又说:“臣还要弹劾,兵部职方司失机!”
  熟悉林泰来的人大吃一惊!难道这才是林泰来的真正目的?
  阁老、尚书、总督之类的位置太高,和林泰来自身完全没关系,林泰来吹破大天也够不上。
  但职方司只是个五品部门,属于林泰来可以侵掠的对象!
  ------------
  第五百八十一章 都是生意!
  林泰来突然剑指兵部职方司,一时间殿内君臣都挺懵逼的。
  但懵逼的具体原因,却又各自有所不同。
  一部分人懵逼是因为,职方司实在太重要了。
  你林泰来如此赤裸裸的公开觊觎职方司,也真不怕吃撑了!
  虽然在制度上和名义上,兵部首司是武选司,就像吏部首司是文选司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