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669节

大明话事人 第669节

  不过林泰来真想听听,到底怎么坏事变好事。
  顾秉谦补充说:“这说明,东主成为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被普遍公认的大人物了!”
  这话林泰来比较爱听,大手一挥鼓励道:“细说!”
  顾秉谦便答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人和人之间也是这个道理。
  过去东主面对有名的大人物时,对大人物知之甚详,可谓是知己知彼。
  如今东主也是大人物了,成为别人仔细研究的对象,所以形势就与过去反了过来。
  当东主遇到那些不甚熟悉的小人物时,知己知彼的就是对方了,所以东主偶尔遭遇被动实属正常现象。
  历史上那些名人,很多都是在小人物手里吃了亏,就是这个道理。”
  林泰来一时间分不清,顾秉谦到底是在趁机吹捧自己,还是确实在认真分析。
  好像有点道理,自己对于历史名人比较了解,有信息差优势,而这样的人大都聚集在上层。
  而对于那些不怎么有名的人,就没有信息差优势了,反而不如大人物好拿捏。
  高高在上久了,平时出入皆部院、往来宰相家,没往下面正眼瞅过。
  今天在三流衙门走了走,原以为一鼓而定的事情,结果全都搞不定。
  在这朝廷里,真是什么样人都有,各有各的生存智慧。
  顾秉谦又道:“关于通信司选址的事情,东主的意图实在太明显了。
  如今已经路人皆知,别人都在防备,所以对东主很不利。
  建议东主不必着急,稍稍等上几天,看看朝廷情势有什么新变化,然后再待机而动。”
  林泰来想了想说,“最近朝廷主要情势似乎已经跟我关系不大了。”
  别看林泰来最近很平静,但朝廷其实很热闹。
  最热门的事情当然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拉扯,为了东宫问题。
  清流党人再次吵吵请立东宫,而皇帝则罢免了工部尚书宋纁,拿捏着左都御史陆光祖的辞疏。
  而后清流党人又不得不“营救”宋纁,另外还要防止陆光祖被罢官。
  所以宫廷朝廷吵成了一锅粥,而林泰来把宋纁和陆光祖这些劫材扔给了皇帝后,就置身事外了。
  似乎热闹都是别人的,林泰来只在经营自己的“小确幸”,比如抓抓更新社组织建设,指导一下文坛大会宣传工作,着手组建通信司。
  最后林泰来说:“如果为了通信司选址就插手朝廷情势,那得不偿失啊。”
  国本大劫,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在申府,申首辅和儿子一起用晚膳时,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
  “事情都是林泰来挑起来的,但他如今却跟没事人似的。”申首辅有点怨气的说。
  皇帝和大臣激烈拉扯,首辅必定是夹在中间最闹心的那个。
  申用懋答道:“当首辅干的不就是这个吗?林泰来又不是首辅。”
  申首辅没好气的说:“现在真不想搭理他!”
  正在这时候,忽然有太医院的人来报信说:“被罢官的工部宋尚书一直病重不起,刚才已经没了!”
  申首辅大惊,宋纁年纪不小,身体也一直不大好,上了辞呈后就生病了,没想到这么快说没就没了!
  皇帝正在拿宋纁转移焦点,和大臣进行拉扯呢。
  这下人都没了,拉扯直接拉断了!肯定要直接改变当前情势的惯性!
  申用懋问道:“父亲要做什么?先奏报皇上?”
  申首辅立刻吩咐说:“不,你快快先去通知林泰来!”
  申用懋:“……”
  这就是你说的不想搭理林泰来?
  ------------
  第六百一十六章 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候,林泰来还在琢磨通信司选址的问题,如果皇城南区这个黄金片区实在挤不进去,是否可以在邻近的商业街区里找个地方?
  比如南边的棋盘街,比如东边的灯市口,又比如教坊司胡同
  林泰来的心态有点像是后世的买房青年,在预算范围内,对地段、配套等各方面都要尽可能力求满意。
  正在教坊司胡同和棋盘街之间纠结时,忽然申用懋到访,并带来了工部尚书宋纁去世的消息。
  林泰来有所感慨,叹道:「逝者如斯夫!老人们逐渐开始退出舞台了。」
  历史上这两年朝廷大员更替极其频繁,除了国本大劫的缘故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有不少去世的。
  对于宋纁去世,林泰来没有表现出喜悦之类的情绪,很客观的评价说:「其实宋尚书这个人不错。」
  宋纁和另一个清流党大佬陆光祖不太一样,属于被卷入大势、身不由己的那类人。
  他和清流势力领袖和创始人沈鲤是归德府同乡,所以他在政治上别无选择。
  但宋纁并不像陆光祖那么跳,骚操作也没有陆光祖那么多,为人称得上本分。
  「家父想问你,怎么办?」申用懋问道。
  林泰来似乎很无所谓的随口答道:「凉拌!」
  申用懋愣了愣,「好歹是一个尚书没了,你一点都不关心后面的局势发展?」
  林泰来便答话说:「皇上本来正以宋纁官职为棋子,与清流党人角力。
  清流党人为了门面也好,或者为了团结也罢,不得不力保宋纁。
  可是现在宋纁突然去世,这个棋子就等于是瞬间消失了。
  对清流党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利好,不用再花费资源去死保宋纁了,同时左都御史陆光祖的官职也能保住了。」
  申用懋疑惑的问道:「等等,为什么宋纁去世,陆光祖就保住了?」
  「这里面原因请你自己思考!」林泰来说。
  如果看到皇帝现在很烦清流势力,就认为皇帝恨不得清流势力全部消失,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万历朝前三十年混朝堂,就需要明白一个基本原理——清流势力其实是万历皇帝亲自扶植起来的,目的是为了钳制内阁权势。
  毕竟在万历皇帝心里,有个叫「首辅张居正」的童年阴影。
  国本问题虽然重要,但对内阁的制衡也很重要,从这个逻辑出发,万历皇帝是不会让清流势力彻底被清除的。
  对比嘉靖皇帝在「大礼议」的表现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的主要动作是拉扯,而不是直接政治清除。
  那些在国本之争中陨落的大臣,也更多的是被情势所逼,而不是被皇帝主动政治清除。
  所以宋纁去世后,另一清流势力大佬陆光祖就安全了,肯定会被慰留下来继续当左都御史。
  最后林泰来总结说:「总而言之,陆光祖安全后,清流党人再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了!
  他们不会放任这个斗争高潮随便过去的,他们一定会尽力扩大影响。
  他们会用舆论逼迫首辅、内阁、礼部在国本问题上表态,或者直接进行强力弹劾!」
  申用懋正听的入神,忽然又听到林泰来转而说:「所以,后面的局势跟我有什么关系?
  热闹都是内阁、礼部的,我只是一个醉心于铙歌艺术、为了新衙门选址而奔波的人而已。」
  申用懋感觉自己脑子不够用,迷茫的说:「若以后的局势与你无关,那家父让我急急来告知你,又是何故?」
  林泰来思索一
  番后,猜测着说:「也许是令尊预感即将遭到猛烈攻讦,所以暗示我准备出手帮忙?
  毕竟令尊身为首辅之尊,拉不下脸面求我这个小辈,所以只能通过你暗示了。」
  申用懋想了想这种可能性,点头道:「莫须有。」
  林泰来便娴熟的报价道:「你回去告诉令尊,只要让给我一个工部左侍郎位置就行了,这很划算吧?
  我先前答应过翰林院陈学士,让他去工部避避风
  头,正好一并办了。」
  申用懋:「……」
  老爹说不想搭理林泰来,林泰来说后面局势与他无关,真是信了你们的鬼!
  如此申用懋得了准话,就回去复命了。
  及到次日,林泰来没有去研究铙歌艺术,也没有为了选址而奔波。
  他一大早就来到了吏部,对王天官请示说:「我认为今天应该召开部议,推举一下工部堂官的人选。」
  王天官有点诧异的说:「宋尚书尸骨未寒,现在就推举后续人选有点着急了吧?」
  林泰来强调说:「他又不是在任上去世的,先前已经被罢官了,我们吏部推荐后续人选,与他去世无关!」
  看林泰来着急,王天官就传话下去,让相关官员都来开会。
  王天官宣布了会议主题后,吏部左侍郎刘虞夔提议说:
  「工部左侍郎曾同亨年资深厚,又兼劳苦功高,早该升尚书,不过朝廷未得虚位而已,如今他升为尚书可谓是顺理成章。」
  林泰来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反对刘虞夔的提议。
  众人都略感诧异,这位曾同亨有个弟弟叫曾乾亨,可是标准的清流党人,你林泰来居然没有发言反对。
  曾同亨是嘉靖朝中进士的老人,在工部当了很多年左侍郎,又亲自在寿宫现场督工数年,论资历、功劳确实早该升尚书了。
  所以曾同亨是那种被朝廷上下公认应该升工部尚书的人,硬要逆着舆论阻拦的话,非常败路人缘,会付出很大代价,完全不值得。
  虽然林泰来答应过陈学士,帮忙将陈学士调到工部或者刑部,但一个工部左侍郎就够了。
  真犯不上为了陈学士,付出巨大代价去争夺工部尚书,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到那个份上。
  王天官事先和林泰来通过气,知道林泰来的想法,所以也不拖节奏,又开口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