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677节

大明话事人 第677节

  等林泰来上了午门,万历皇帝劈头盖脸的斥问道:「为何辞官?莫非你以为朝廷亏待了你?」
  对皇帝的话,一定要认真进行阅读理解。
  「莫非是朝廷亏待了你」和「莫非是你以为朝廷亏待了你」这两句话,看着近似,其实完全是两种意思。
  林泰来奏答说:「陛下未曾亏待臣,臣亦感念于心。只是近期心灰意懒,早想辞官归乡。
  又念及还有献俘大典,臣不敢坏了陛下之兴致,所以才一直等待。
  如今献俘已经完毕,臣也就到了该辞官的时候。」
  万历皇帝不听这些废话,喝道:「你细说,心灰意懒作何解释!」
  林泰来奏道:「臣去年奉旨出征,朝廷屡屡有人对臣诽谤污蔑和无端指责。
  臣一开始在西宁不出,被指责怯战;其后接连出兵两次大捷,被指责冒进。
  臣防范哱拜,被指责苛虐;臣预言哱拜要反,被指责为构陷;等哱拜叛乱后,又说是被臣逼反。
  种种类类非议,一年来始终不绝于耳!」
  首辅申时行站出来,开口道:「朝廷议论虽多,但皇上明断万里,并未轻信,你还有什么不满?这不是你辞官的理由!」
  林泰来继续奏道:「臣并未有什么不满,但确实气不过朝廷某些人的行径。
  在臣看来,不明实情就不负责任的大放阙词,对出征大臣只以攻讦为目的,无异于通敌卖国。
  先前臣回京师时,曾一口气弹劾十数人,就是为了制裁此辈!
  那时臣只想着,拼着功劳不要,拼着放弃爵位这样的赏赐,也要整顿风气,以减少以后做事的掣肘!」
  直到现在,在场所有人还是没听明白,林泰来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好像只是把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又重复说了一遍?
  可是事情全都已经翻篇了,再复述又有什么意义?
  出于谨慎心理,连申时行也不说话了。想着在不明白的情况下,避免言多必失。
  身边不是太监就是阁臣,没有言官之类的在场,万历皇帝说话也就比较直白了。
  「难道朕没有为你出气?没有罢免工部宋纁?没有罢免太仆寺卿艾穆?没有外调几个言官?没有将孙学士调南京国子监?」
  林泰来悲愤的说:「陛下关爱之心,臣铭感五内!
  但是,最终还是白费力气!所以臣才心灰意懒,蒙生去意!」
  还是没明白,万历皇帝忍无可忍,急躁的说:「什么白费力气?再说不清楚,就拖出去打!打明白了再来回话!」
  结果林泰来反而更悲愤了,有点失态的叫道:「并非是臣不想说清,实在是被现实扼住了喉舌!
  陛下不妨再看看最近那些空缺官职的提名!
  随便找一个朝臣询问,都知道名单上那些人要么是臣之仇家,要么对臣怀有恶意!
  先前臣为整顿风气,拼掉了一个爵位,以换取罢免那些恶官!
  但是罢免之后又如何?重新提名的官员,全都是对臣有敌意的人!
  可以说,先前那些被陛下罢官的大臣,全都白罢了!什么也没改变!」
  卧槽!大学士们和司礼监太监们齐齐震惊,还可以这样解释的吗?
  这角度有点清奇,先前都没想到这些!
  反正听到这里,大家总
  算明白林泰来今天的核心逻辑了。
  当初林泰来想用功劳换「人头」,皇帝也同意了。
  但如果换上来的人还是林泰来的敌人,岂不就白换了?
  站在林泰来的角度看,等于是付出了功劳后,却一无所得,这就是天大的冤屈。
  可别说从四品太仆寺少卿升为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就算是赏赐了,那是对七战七捷、先登破城的侮辱。
  趁着别人因为震惊发懵时,林泰来抓紧时间对皇帝进行情绪输出。
  「所以臣刚才会说,最终仍是白费力气!
  臣本该得到的封赏,等于全部打水漂!
  臣立下大功,最后等于没得到恩赐!」
  万历皇帝顿时被气炸了,这说得自己像是个吝啬赏赐、亏待功臣的皇帝似的。
  林泰来赶紧又调整了方向,激情控诉说:「发生这种情况,当然与陛下无关!而是朝中女干臣太多,坏了陛下对臣的好意!」
  万历皇帝怒问道:「谁是女干臣?」
  林泰来坚定有力的大声的奏答:「臣不清楚别人是不是女干臣,但近期被提名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大理寺卿、太仆寺卿的人,一定是女干臣!
  一定是欺上瞒下、变相贪墨功臣赏赐、败坏陛下声誉的女干臣!
  整顿朝廷风气,首先要整顿的就是这种人!」
  一声炸雷,图穷匕见!
  大学士们又惊又怒,这个女干臣名单杀伤力和杀伤范围都惊人!
  被推出来争夺四个正职的人,都是各方势力深思熟虑过后的重点人物!
  被你林泰来一棒子全部打成女干臣,那朝廷里还有好人吗!
  你林泰来怎么敢的?你到底想不想辞官了,啊不,你到底是不是真想辞官?
  免费阅读。
  ------------
  第六百二十二章 又上来几个(求月票)
  林泰来暴的雷太大,皇帝也一时也不知如何主张,下意识看向司礼监太监们。
  太监们也很无语,他们原本以为,今天只是陪着皇帝开心一下就完事了。
  不料献俘大典刚刚结束,皇帝还没从午门下去,突然就风云动荡。
  虽然这是文臣内斗大乐子,但他们总要帮着皇帝参谋参谋。
  对于皇帝的心态,他们也很明白,无非就两个词,“结果要好”以及“不能担责”。
  于是司礼监太监张诚对林泰来问道:“你说的名单里,可有部院九卿的人物?”
  林泰来便道:“九卿缺三,剩下的都没有被提名,当然不在名单上。”
  而后张诚对万历皇帝说:“不妨将九卿也召上来,让大臣们在御前共同廷议!”
  朝廷里词臣、大学士、吏部尚书之外的重大人事问题,程序上必须要经过外朝廷推才正宗。
  如果由皇帝直接任命,或者由内阁推荐,叫内降和中旨,是大臣坚决反对的非法程序。
  所以掌印太监张诚这建议的意思就是,林泰来闹腾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事问题,可以把外朝大臣叫上来一起扛雷。
  免得皇帝和内阁大学士在这里商定了,外朝文官又要嚷嚷没经过廷议廷推,程序不对。
  这个思路不错,万历皇帝便道:“甚合朕意!”
  三辅王家屏说了句:“可否将部院堂官一起召上来?”
  各部堂官除了尚书,还有侍郎,这意思是阁部院会议变成阁部院扩大会议。
  众所周知,林泰来势力的顶尖战力和中低层战力都不错,只林泰来一人就兼了三四个中层官职。
  但三、四品这个中高层级,却是林泰来势力最薄弱的环节。
  听到王家屏这扩大会议的提议,林泰来不阴不阳的说:
  “好几位侍郎都在疑似奸臣名单上,三阁老想让他们上来,到底意欲何为?”
  王家屏咬牙道:“他们不一定是奸臣。”
  林泰来立刻对万历皇帝说:“王三……三阁老家屏这就是结党,公然在陛下面前结党。”
  三,三你码比!王家屏气得不说话了。
  对昔日老师的面子,万历皇帝还是要给的,决定说:“三三先生虽言之有理,但人多吵闹,让朕头疼,先让九卿上来。”
  不知何时,内外都被林泰来传染的喜欢用数字来称呼阁老们了。
  于是在午门外面等着吃瓜的百官,忽然又接到了旨意。
  传吏部尚书王世贞、礼部尚书于慎行、兵部尚书王一鹗、刑部尚书孙丕扬、左都御史陆光祖、左通政徐申上楼!
  大部分人等了半天,什么瓜也没吃着,就看着别人一个一个的上楼。
  现在上面已经有皇帝、内阁加九卿,这是要临时召开最高层会议了?到底出了什么大事?
  但上了午门的六位外朝九卿,此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毫无心理准备之下,同样被震惊得脑子嗡嗡作响。
  林泰来的指控内容,其实就是说朝臣集体喝功臣血、瓜分功臣功劳。
  所以在过去这段时间,林泰来的示弱相当于引蛇出洞?
  他就等着献俘礼这天,有了直接见到皇帝的机会时,直接当面用辞官来挤兑皇帝?
  此时王天官忍不住看向林泰来,这就是你所说的“过几天就跪”?
  你就是这么个跪法?你觉得向皇帝辞官就算是跪了?
  在新上来的大臣里,情绪反应最激烈的就是左都御史陆光祖。
  先前申首辅把清流势力和林泰来一起打!
  现在又是林泰来把清流势力和申首辅党羽一起反打!
  是他们清流势力挑拨你们两人之间的关系,这没错,但你们两个人直接对打不行吗?
  为什么你们内讧互打,总是连带上他们清流势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