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741节

大明话事人 第741节

  在一切程序从简的万历朝中后期,今天林经略陛辞已经算仪式感拉满了。
  躲在深宫不出的万历皇帝竟然能派了太监出来传话,可见重视程度。
  其实加起来时间也没多久,也就是多了几句话的工夫。
  林经略手捧新到手的上方剑,转身出了午门,又来到东朝房外面。
  而后林泰来捧着上方剑靠在门边,叫道:“我只是路过旁听,你们继续!”
  本来正在议论刑部尚书孙丕扬为左都御史,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了。
  结果林泰来出现后,东朝房里就像是按下了暂停键。
  杨俊民再次忍无可忍,“请无关闲杂人等离开!”
  林泰来仍然嬉皮笑脸,很不正经对杨俊民说:“我有事找你,怕明天走了就来不及!
  你世侄韩爌那八两五钱银子托我转交给钱司乐,但我实在找不到人,所以先把银子还给伱。”
  杨俊民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不必了!如果找不到人,你自己留着吧!”
  然后杨俊民就不理林泰来了,别人就更不愿意开口赶人。
  王天官就当是没看到林泰来,对众人问道:“若推举孙丕扬为左都御史,谁赞同,谁反对?”
  王天官话音未落,左副都御史詹仰庇在来自门外的死亡凝视下,突然像是打了鸡血,跳了出来叫道:“我反对!”
  杨俊民总觉得不妙,烦躁的直接爆粗口:“你反对個屁!难不成你这声名狼藉之人还想升左都御史?”
  詹仰庇没理睬杨俊民挑衅,大声的对众人说:“去年腹地重要省份风宪官接连出问题,所以自从今年开春以来,朝廷开始对各省风宪官倒查三年,主要是万历十六年到万历十九年!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阶段性结果,可谓是触目惊心啊!
  在这期间陆光祖先为刑部尚书,后为左都御史,应当负主要责任,但人已经辞官,所以就不追究了。
  还有吴时来当了两年左都御史,负次要责任,但人已经病故,也就不用追究了。
  而孙丕扬在这期间当了一年刑部尚书,最起码也有个玩忽职守的责任!不处分就是朝廷宽大了,怎么还能进位左都御史?”
  就像是平地一声惊雷,资格很硬近乎无可挑剔的孙丕扬,突然就被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突破口。
  虽然看起来还不足以掀翻孙丕扬,但金身出现裂纹,无论如何也不是好兆头。
  谁知道林泰来接下来还有什么后手,不断扩大这个突破口?
  在这里,没人怀疑林泰来的搞事能力。
  想到这里,东朝房里众人齐刷刷的看向站在门外的林泰来。林泰来很奇怪的叫道:“是詹副宪在问责孙大司寇,诸公却都看我作甚?
  我就是一个路过旁听的,什么话也没说!”
  林泰来越这样装无辜,别人越觉得有阴谋,绝对有阴谋!肯定还有后手收拾孙丕扬!
  这时候,主持廷推的王天官悠悠的说:“孙丕扬瑕不掩瑜,不能就此否定。
  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刑部尚书与民生息息相关,职责重大,人选必须要慎重。”
  这意思就是,孙丕扬可以去当左都御史,但空出来的刑部尚书就要让让了,你们清流势力不能什么都占!
  本来准备被推升为刑部尚书的现户部左侍郎孙鑨无语凝噎,为啥被突破的人是孙丕扬,但受伤的却是自己?
  自己同样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现在朝廷高层里年科最老的人,还在当侍郎!
  清流势力本来还想着挣扎一下,再硬推孙鑨,但是看了看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决定“见好就收”。
  虽然野蛮人不说话,但人站在旁边,仿佛就有无形的强大威慑力。
  挣扎就相当于赌博,如果林泰来动手把孙丕扬干掉,那就更亏大了。
  为了明年京察,必须要保住孙丕扬进位左都御史,只能先让孙鑨忍耐了。
  最终廷推结果是——刑部尚书孙丕扬进左都御史,工部尚书陈于陛进刑部尚书,嘉靖朝老进士、反复横跳了几次、各方都能接受的工部侍郎衷贞吉升为工部尚书。
  廷推散场,兵部尚书叶梦熊和林泰来一起向宫外走。
  他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你准备了什么后手对付孙丕扬,才能逼的他们让步,放弃另一个尚书?”
  林泰来淡淡的说:“真没有后手,我只能站在门外不说话,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害怕我彻底废掉孙丕扬。”
  叶梦熊:“……”
  原来是空城计?廷推还能这样玩?
  到了次日,翰林院侍读、太常寺少卿、考功主客通信三司郎中、右佥都御史假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登莱朝鲜等处备倭事务便宜行事林泰来出发东征。
  随行标营有临时“招募”的三百林府家丁,以及甘肃镇松山副总兵达云本部数百骑兵,以达云为中军官。
  本来还有京营官军想着跟随出征,以求建功立业,但被林经略婉拒了。
  对于久疏战阵、连治安战都没打过、最大作战经验可能是街头斗殴的京营老爷兵,林经略表示尔等还是继续执行保卫京城这样更重要的任务吧。
  为好讨一个彩头,林经略稍微绕了路,从北边德胜门出城,兵部尚书叶梦熊亲自送行。
  而后一路向东,出京师地界到了三河,又暂停了三日,与从蓟镇调来的官军汇合。
  这营兵马有三千人,有戚家军血统,其中六七百人都是当年跟随戚少保北上蓟镇的南兵后裔。
  领兵的参将吴惟忠、游击叶邦荣都是戚家军老将,曾经跟着戚少保南征北战,从义乌新兵凭借战功升上来的。
  东南抗倭的峥嵘岁月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如今还在军营效力的戚家军老将真不剩几个了。
  帅臣林经略升帐,吴惟忠、叶邦荣全副甲胄进帐拜见。
  按照这时候的礼节,将官拜见帅臣时,要先身穿甲胄进来参拜,然后出去换了常服,再进来说话。
  等甲胄在身的吴参将、叶游击参拜完了,正该出去换常服时,却看着林经略帅椅右侧的摆设愣住了。
  作为一名方面帅臣,左右肯定要摆一些“装饰”,以宣示威仪的。
  此刻林经略的左侧挂着上方剑和王命旗牌,“便宜行事”的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而右侧则是兵器架,插着一杆形制特异的长枪,枪头尺半长,形状宛如短剑。
  让吴参将和叶游击愣住并盯着的,就是这杆长枪,他们实在太眼熟了!
  神威烈水枪!戚少保的神威烈水枪!
  他们还在戚少保帐下效力时,这杆神威烈水枪就在戚少保身边!
  在这杆神威烈水枪的指挥下,他们从一个应募的平民小兵,一步步升为三四品的武官!
  林经略微笑着说:“本部院乃是戚少保武学传人,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关门弟子。”
  至于到底算不算“关门弟子”,林泰来也不很确定。
  不过没关系,如果在自己后面还有新弟子,那么只要把新弟子干掉,自己就一定能成为“关门弟子”。
  吴惟忠和叶邦荣两人并没有怀疑“关门弟子”之说,若非如此,戚少保怎么会将神威烈水枪送与林经略?
  再说蓟镇距离京师又不远,早就隐约听到过万历十四年武状元乃是戚少保弟子的传说。
  有了这个纽带,两人再看林经略,心态就不一样了。
  林泰来就招呼说:“军礼已毕,两位老将换了常服再来叙话!今日不谈公务,我替老师设宴款待两位故旧!”
  吴参将忠诚度+100!
  叶游击忠诚度+100!
  看着出去更换常服的两人,林泰来想起了后世互联网上一些很流传的说法。
  什么在朝鲜以戚家军为主的南军大功被以辽东军为主的北军侵吞,主将李如松偏袒北军。
  然后又衍生出回到蓟镇后,戚家军闹赏银,遭受镇压血流成河被屠三千人之类的段子。
  只能说,这些段子和戚少保晚年穷困潦倒没钱看病的段子一样,更像是清粉根据一些原型事件加工出来的谣言,以论证“大明失德”。
  在朝鲜之役中,南军北军确实产生过矛盾,但也没到北军完全侵吞南军大功的程度。
  确实有南军将领跑到李如松面前狂喷,李如松自掏腰包才摆平了。
  至于后来的蓟镇兵变,官方材料说明的原因是一群没上过战场的官兵也起哄索要赏银,具体待勘。
  最后兵变结果是镇压中有一二百人丧命,其余哗变营兵被遣散了,并非网上段子里的南兵全部被屠。
  懂点兵变的就知道,这时候的大明朝廷并没有把大规模乱兵都屠掉的传统。
  如果现在的大明对待兵变真有不惜屠掉几千人的狠辣劲,以身试法好几次的林泰来早就伏法了。
  (本章完)
  ------------
  第六百七十九章 我最恨无礼行为
  林经略大军一路向东,出山海关进入辽东地界。
  在路上收到一条消息,万历皇帝又任命李如松为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
  林经略很不爽的看着这个任命,心里就是一阵“卖麻批”。
  先前他只奏请李如松为辽东总兵官,又征调了麻贵、董一元等威望素重的老资格将官,不就是为了制衡李如松么?
  倒不是林经略对李如松这位老哥有什么意见,在私人关系上绝对没问题。
  就是林经略认为,在他的下面,没必要再多一个名义上也可以指挥全局的主将,免得造成令出多头,指挥体系混乱的情况。
  毕竟他这个文武双全的经略和别家督抚经略并不一样,也会亲临前线指挥,并不是只在后方调度。
  没想到,他林泰来才离开京城没多久,皇帝就也起了制衡他的心思,所以才会将李如松从“辽东总兵官”提升为“提督东征军务总兵官”
  这就是领重兵在外大臣的无奈,林经略又不能回京城去辩解,只能继续赶路。
  因为朝鲜事态紧急的缘故,林经略没有在广宁、辽阳这些辽东地区核心城市逗留视察,只是嘱咐巡抚郝杰做好后勤工作。
  万历二十年九月上旬,半岛人民的大救星、未来半岛的唯一太阳林泰来抵达鸭绿江边的九连城。
  这座城堡周长二里多,看似不大,但在鸭绿江沿岸的边堡里已经算是最大了。
  在很多人认知里,九连城应该就是大明万里边墙的最东端起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