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话事人> 大明话事人 第837节

大明话事人 第837节

  而林氏集团的信用不仅仅是林泰来的个人声望,还建立在直接掌控苏州济农仓、十分之一扬州盐业这种民生刚需业务的基础上的。
  黄小弟还产生了点问问能不能让自己去管保险业的冲动,不过强制克制住了这种贪念。
  林泰来当然没有给黄小弟加担子的想法,挥了挥手让黄小弟退下了。
  甚至林泰来稍加思索后,都不想让新吴银行负责了。不然金融权就太集中了,这很不好。
  还是让扬州林氏盐业和苏州济农仓出股份,再新成立一个保险会社吧。
  那么这个新业务又该分封给谁?林泰来想了一圈,发现亲近们手里都已经有很多业务了。
  大哥掌管土方工程,负责苏松境内航道维护,还要准备在松江府修海堤。
  二哥坐镇扬州当着林氏盐业的法人,三哥管着日益庞大的工业园区。
  正妻王十五管着济农仓和新吴银行;范氏管着新吴联各堂口的传统收数业务以及各港口、码头的服务业,正在推进苏松常一体化;黄氏管着水运、走私、太湖,以及未来的海贸业务。
  白秘书没那么大野心,也不想抛头露面,目前主要是工作协助王十五管理家务,处理机密信件。
  此时已经到了正午,林君侯先去侍奉父母吃饭。
  席间林泰来忽然对父母抱怨道:“你们当初怎么不多生几个兄弟?”
  林太公:“?”
  怎么?生了你们兄弟四个而且都养大了,这还不够么?
  林泰来表示,根本不够用的,连去倭国娶个“公主”的人选都派不出来。
  实在不行,让刚成年的林家大孙子林易去倭国联姻算了。
  宠爱大孙子的林太公怒了,让林四喜赶紧滚蛋。
  仔细研究林氏集团的高管配置就能发现,核心经济命脉业务用的都是亲人。
  而武装、教育、文化等辅助业务虽然也很重要,但大多用的是非亲人老伙计。
  于是林泰来又去劝没有管任何业务的白秘书了,希望很有文化的白秘书出山,兼管一下未来的保险业务。
  但白秘书婉拒了几次后,也只是表示考虑考虑。
  随即一个时辰后,另一个外室孙怜怜从校书公所杀了过来,吵闹着要加担子。
  很明显,白秘书故意向孙怜怜通风报信了。
  在林府后宫体系里,白秘书和孙怜怜因为出身相同,是一个小派别。
  作为目前唯一未曾生育的妾室,孙怜怜的安全感是极度缺失的,既然没孩子就想多抓业务。
  虽然孙怜怜的文化程度比普通人高,但没有经济业务的经验,林泰来还是不大放心。
  下午林泰来继续接见各方诸侯,现在汇报工作的是林家三哥林福来。
  “位于胥江南岸的工业园区近两年实现了滚雪球式发展,终于在上个月达到了万张织机的目标。
  目前工业园区内拥有织工四五万人,连带家属、上下游产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工业园区内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
  一座新兴的巨镇正在胥江南岸冉冉升起,逐渐取代苏州东城成为江南丝织业中心……”
  林三哥的工作汇报十分振奋激昂,还特意用了大量林泰来所钟爱的句式。
  但林泰来的注意力却没在林三哥身上,一直打量着跟随林三哥一同觐见的宋全、马英明。
  宋全宋叔是同村老长辈了,最早在安乐堂当主计,而马英明原来是申家管庄,也是最早被林氏社团招揽的经济型人才。
  后来这两人都在木渎税关,一个当主吏,一个当主计,然后一起给旁边工业园区的林三哥帮忙。
  不然仅凭林三哥的能力,也未见得能将工业园区做大。
  林泰来忽然将林三哥扒拉到一边去,对宋全说:“集团要新成立保险会社,你去当常务副社长。”
  随即又对马英明说:“从今日起,你正式兼任工业园区的常务副总管。”
  这一轮分封……啊不,人事调整完毕!
  ------------
  第七百六十四章 群星陨落
  林君侯自回苏州后,一直到过年期间,都没有太大动静,生活中只有团圆、祭祖、接见、聚会这四样。
  转眼过完年,时间已经到了万历二十二年的二月,林泰来就召集了林氏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大会。
  在大会上,林泰来做了《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深化革新向质量要效益》的工作报告。
  在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林氏集团要从数量导向转为质量导向,要注重夯实基础、精细管理、挖掘内部潜力,要以质量求发展,同时集中精力解决因为粗放发展所带来的旧有隐患。
  开完集团大会后,将贯彻落实工作都压了下去,林泰来便开始构想今年的个人计划,应该做点什么?
  坐在堂上掐指一算,林泰来发现,今年已经是穿越以来的第十个年头了。
  在饮马桥头写下《那年十八感怀三首》的事情,仿佛宛如昨日。
  弹指一挥间,时间过得真快,自己好像也没干多少事。
  主要就是挣了几百万身家,控制了苏松经济命脉,文武科场连中九元,以诗宗名号主盟了文坛,又顺便打了十多场战役,歼敌十几万以军功封侯而已。
  至于促进江南地区开海、五次先登、斡旋北虏、重建女直人秩序、开发铜矿、打开倭国门户之类的小事,更是数不胜数。
  对了,还把《本草纲目》在苏州刊印出来了,刚刚完成。
  将近二百万字,一千多篇插图,全部刻版刊印是一项非盈利的浩大的工程,万历十九年就已经答应了李时珍儿子,但直到现在才完成。
  第一版印出来的全部一百几十册都被高长江送到了林府,摆满了几大张桌子。
  林氏集团内部,教科文卫方面业务都是由高长江负责的,所以刊刻《本草纲目》这项工程就由高长江牵头主持。
  虽然《本草纲目》的开篇序文是林泰来写的,但他没兴趣阅览这种枯燥的记录式医书。
  因为这真不是什么消遣性读物,只能收藏当纪念了。
  欣赏完自己所创造的“文化奇观”,林泰来继续思考今年的个人计划。
  也许应该先召开一次文坛大会?自从王老盟主和自己双双北上后,已经有三年没在南方开过文坛大会了。
  正在琢磨文坛的时候,忽然门丁来禀报说,知府屠叔方前来拜访。
  虽然知府已经没什么卵用,不过好歹是“父母官”,林泰来还是请了进来。
  原本以为屠知府是来讨论今年交税计划的,却不料听到屠知府是来报丧的。
  “我们浙江的名士徐文长去世了,本省文坛怜悯他的遭遇,托我恳请君侯亲自撰写悼文,以为他正名。”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个名字的林泰来愣了愣,叹口气道:“我与青藤先生神交已久,可惜缘悭一面,不想天不假年啊。”
  九年前开始在文坛打拼的时候,为了与复古派斗争和恶心王老盟主,尚还弱小的林泰来一直打着徐文长的旗号,甚至自称与徐文长并列为“文坛之敌”,走的是叛逆路线。
  不过林泰来一直没想着去绍兴府山阴县拜访徐文长,因为这真是个脑子经常不清醒的精神病,敢砍老婆敢自残的狠人。
  林泰来害怕发生物理冲突,万一失手打死徐文长,那影响就太恶劣了。
  再后来,逐渐打败复古派并成为“主流文坛”后,林泰来也就不怎么提徐文长了。
  但毕竟早年间林泰来推崇过徐文长,所以浙江文坛这次便来请林泰来写悼文。
  嘘唏了一番后,林泰来拍着胸大肌说:“我向来很仰慕青藤先生,悼文我写了!而且连墓志铭,我也包了!”
  屠知府脸皮抽了抽说:“墓志铭就不用了吧?自有别人来撰写。”
  你和徐文长都不认识就写墓志铭?你总得给别人一点露脸机会,哪能将风头都抢了?
  林泰来冷哼道:“除了我之外,谁还有资格为徐文长写墓志铭?还想不想在文坛混了?”
  徐文长这种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在后世有故居之类的纪念物,给他写墓志铭也大概率能跟着流传后世。
  在变成恶龙的少年面前,屠知府无奈低头道:“我会把君侯的意见传回浙江。”
  正当林泰来给徐文长写墓志铭的时候,忽然王世懋从太仓州过来拜访了。
  说起王世懋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他是文坛老盟主王世贞的弟弟。
  林泰来还以为王世懋是来苏州城玩的,结果王世懋也是来报丧的。
  “从武昌那边传了消息到我家,川楼公已经去世了!”
  林泰来稍稍惊讶,今年是什么年份啊,怎么又去世一个文坛名人?
  王世懋所说的这个川楼公乃是文坛巨头吴国伦,与王世贞并列为复古派后七子之一。
  如今复古派后七子只有王世贞和吴国伦还健在了,一直称为东王西吴。
  在当今文坛,差不多就是“东邪西毒北丐南帝”这个级别的。
  林泰来严肃的点了点头说:“知道了!吴川楼逝世乃是文坛大事,悼文啊墓志铭啊之类的,都由我来执笔吧。”
  王世懋连忙道:“我就是来向君侯报个丧,墓志铭自然有家兄”
  王世贞和吴国伦可是几十年的老兄弟老战友了,哪能轮到别人给吴国伦写墓志铭啊?
  但是在林泰来威严目光的逼迫下,王世懋声音越说越小,改口道:“那就劳烦君侯了,家兄今年来精力不足,就不必再让他费神了。”
  两人正说着话时,忽然又见到苏州名士张凤翼匆匆走了进来。
  这位可是林泰来的文坛老合伙人了,他弟弟张幼于还是林泰来名义上的授业师。
  看着张凤翼的脸色沉痛,林泰来下意识的问道:“你不会也是来报丧的吧?莫非我那老师?”
  话音刚落,就看到一身白孝服的张幼于从张凤翼背后闪了出来,对林泰来嚷嚷说:
  “祸害遗千年!为师这命还硬着,不过可以先给为师办个丧礼,你去给为师当个主持!
  对了,且帮为师买个上好的棺材,我先去里面睡两夜,看是否舒服!”
  林泰来:“……”
  虽然他也称得上口齿伶俐,但面对这位当了半辈子神经病的老师时,也常常有词穷之时。
  “别胡闹了!”张凤翼对弟弟呵斥道,然后对林泰来说:“确实是丧事,徽州那边派人来给我送消息,汪道昆没了。”
  林泰来和王世懋一起吃了一惊,这些文坛名人怎么一个接一个的去世?连死亡也扎堆凑热闹吗?
  汪道昆曾与王老盟主并称为“南北两司马”,数十年来既是盟友又是竞争对手,同样属于“东邪西毒”级别的文坛巨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