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287节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287节

  第443章 天中
  居然是一张张钞票,花花绿绿,有的齐整,有的卷皱。
  张镇捧腹大笑。
  “我倒是忘了,罗师傅何等人也,这些毛贼怎近得身,自己往铁板上撞。”
  虽然知道丈夫功夫非同凡俗,可这样的效果,秦月还是非常讶异,她也跟着练了半年功夫,就挨在旁边居然一点察觉都没有。
  “要是争客,该盯着同行,不是冲着顾客挤上来,明显是看我俩穿着不错,年纪还轻,瞧着像个肥羊,互相打掩护上来偷偷摸摸。”
  罗学云微微一笑:“稍等会儿,我把钱交上去。”
  从古至今,交通汇集之地,都是龙蛇混杂,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最要小心防备。
  老话讲,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而这车站码头,正是五种行当的英雄际会之地。
  那伙人并不傻,很快发现兜囊空了,气得当场就要报复,然而一统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被拿走一些钞票,不过只是钞票,别的财物没有损失。
  这意味着对方动作非常从容。
  “算了,这是个硬茬,还有人接站,别去生事。”
  “白干大半天。”
  这伙人当然不满,可干这一行讲究的就是眼明心亮,明知对方是个高手还要硬碰硬,完全是嫌命长。
  天中地区自古就是交通要冲,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誉,因设有皇家驿站,引得信使宦官驻驿歇马,还有个不怎么优雅的别名。
  此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奇山秀水大平原,六山四湖两城一寺,可谓是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
  可惜水患频发,加上是南北冲突的必争之地,导致这地方一直很穷,跟玉阑有点难兄难弟的意思。
  张镇家在下面县乡,接受罗学云建议后,留在地区,一方面替青云公司联络农产,一方面能开班授徒,传播两仪拳法。
  “听你建议后,我开始注重宣传两仪点穴治病救人的功效,医馆武馆同开,真来不少爱好者业余学习,连省里都邀请我去参加功法表演。”
  张镇的感谢发自真心,非但罗学云出点子出主意,更因为提供的资金,钱是腰胆,没有银角子一日三餐都要发愁,哪还有心思琢磨别的?
  而成果非常明显,两仪拳大有复起之势,从村里走到地区,从天中走到省里,张师傅之名号慢慢响亮起来。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传出去谁知道天中有这样的宝藏呢?何况武术要推广,本身就要全身心投入,将之当作事业跟上时代。”
  张镇点头,笑道:“先去住处歇下,吃过晚饭明天再谈正事如何?到时也可见见我的徒弟,给他们指点指点。”
  “暂时就不去了,我们自有安排。”
  罗学云取出一包,递给张镇。
  “公司托我带来青云农业养殖的田黄鸡,说是给张师傅的徒弟们尝尝。”
  “这么老远带口吃的,多费工夫。”张镇说完觉察不对,迟疑道:“田黄鸡我在陈清的饭店吃过,味道独具特色,罗师傅千里迢迢带过来,不会是想杀我们的威风吧。”
  “不然。”
  罗学云嘴上说着不然,头却在轻点,惹得秦月差点笑出声。
  “主要是想这边的朋友能对青云公司的要求,有个较为形象的理解,如果只是普通产品,天中有的,玉阑也有,我没必要跑这么老远。”
  张镇道:“我明白,你想要的是特产,品质高名号响,能有个市场基础。要不我把人叫过来,今晚一起吃饭,有什么事你跟他说?这些事我只知道大概,具体都是我徒弟来回忙活,我最多撑个场面。”
  “好饭不怕晚,我俩先在天中逛逛,过两天再谈不迟,吃住的事,张师傅不用操心,找个大点的旅店就是。”罗学云道,“今天就是带我认个路,留个联系方式。”
  张镇真有些摸不着头脑,直感觉怪怪的,罗师傅这人谈论武术跟做生意,截然两种风格,看来生意上的事,自己还是不要掺和,以免贻笑大方。
  分别之后,张镇把两个徒弟叫到一起,吩咐任务。
  “道文把师兄们带好,过两天统一来听课,生意上的事就交给阿绍,你向来机灵,这件事多是你在忙活,该由你去跟罗师傅交接。”
  大徒弟周道文正在奔三路上,孩子都会打酱油,人也稳重,听到师父的话,轻轻点头。
  张镇的意思他很明白,所谓带好师兄弟,就是管好他们的言行,不要对罗学云有什么不尊重,特别是关于两仪秘传,不得轻浮,须得以师长对待。
  毕竟人家既是武术大师(师父亲口承认),又是大老板,你年轻气盛闹点不愉快,可能赖绍大半年的努力就付之一炬,甚至可能影响师父跟人家的关系。
  这年头的师徒传承,不像往年牢固,甚至都不如跟木匠学做工的徒弟,除了他和赖绍因为跟师父同村,从小在师父家吃到大,情同父子,其他弟子更像是学生,都是先忙本职工作,业余学习拳法。
  尊重是有的,但要指手画脚,也不容易,人家还给束脩呢。
  二弟子赖绍跟着点完头,心却惴惴不安。
  “看样子,罗师傅不像是好招呼的,这事该不会黄吧。”
  他当然不舍得这门生意,说是合伙人,无非就是调查联络吃吃喝喝,大笔大笔的钱花着,还有人尊敬,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到罗学云虚晃一枪,难免忐忑。
  张镇沉声道:“罗师傅不是这种人,他是诚心想帮忙,只不过在商言商,该行的规矩不能少,他带着媳妇来的,两人都年轻,可能就是想四处走走,阿绍不用急,你功课做好,罗师傅不会刁难你的。”
  赖绍将信将疑,无奈点头。
  旅店里,秦月问到同样问题。
  “你不就是为这事来的?怎么还要他们多等两天。”
  “知道我今天来,他们肯定准备得最齐全,拖两天试试他们的底,看看到底是真准备好了,还是做个样子给我看。”罗学云笑道,“咱俩刚好边逛边吃,瞧瞧本地究竟什么东西真好,什么东西出名。”
  “你不信任他们?”
  “不是信不信任的事,做生意自有一套规则,谁来都一样得遵守,而我要根据他们的表现,决定选择怎样的合作模式。”
  第444章 十三香
  “合作模式?”秦月疑惑道,“还有别的说法?”
  罗学云解释道:“一种就是直营模式,每个地方设点,专人检验估价收购,统一整运,另一种就是总代理。
  比如说天中地区的物资收购,全权交给张师傅的徒弟,我们只下采购单,按订单付款,若有产品问题,我们找中间人,不跟农户直接打交道。”
  秦月沉思一会儿,道:“按我的想法,后者对青云公司更好。”
  “哦?怎么说?”
  “直营就是供销社嘛,县乡村全部设点,既要人力还要物力,不光是收购,连带销售一起,都仍显得庞大冗余。
  对于青云公司来说,需要培训大量员工,物资品类一多,需要的人力就更多,何况不止要跟农产品打交道,还得跟人交流,一来二去,不仅需要公司付出大量财力物力,还要牵扯员工很大部分的精力。
  青云公司求贤若渴,正是缺少人才的时候,这样折腾属于自找苦吃,没事添事,反观让当地人接手整个收购工作,对极速扩张的青云公司来讲,反而是最省事的。”
  “不愧是数学老师,账算得很清楚。”
  罗学云微笑道:“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没有谁一定优谁谁一定劣的说法,而是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
  就像你说的打交道这件事,别人总负责虽然能避免我们跟广大农户直接对面,可是这个总代理,却是一个人抵得上数百个,我们只不过是换个博弈对象。
  农户知道卖东西时增加重量来赚更多钱,难道我们的供应商不会这样对付青云公司?况且供应商做大,就有能力反过来节制我们,远没有亲自建立收购渠道稳妥。”
  秦月皱眉道:“所以青云公司直营最好?”
  “也不尽然。”
  罗学云道:“就像你说的,事必躬亲会导致机构臃肿,很多事不都是人越多越乱嘛,我向来的主意是不拘泥形式,谁更适合就选谁。
  就像青云食品采购原材料一样,验收标准就在那里,无论谁能通过,都会接受,是不是青云农业种出来的,没有那么重要。
  只不过青云农业的存在,会让一些供应商坐大后反过来节制青云公司的意图破产,特别是那些本来就是由青云养起来的人。”
  秦月认真点头。
  “青云特色就是别具一格,喜欢做特产,这就意味着替代品可能不那么多,就像上蔡红薯,若是相关渠道都被张师傅徒弟掌控,而我们又把系列产品卖出去,到时真要头疼。”
  罗学云竖起大拇指。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所以要我晾他们两天,看看成色,如果人品不错,就全权交给他们,稍有点风险,就入股监管,实在非常烂,看在张师傅的面子上,给他们口饭吃就算了。”
  秦月咋舌不已。
  “好复杂,做生意也太累了。”
  罗学云道:“与人打交道就是这样的,何况涉及长久的生意和资金往来,一旦不慎重,跌跟头就要摔掉大牙。”
  翌日俩人开启狂吃逛吃的游玩节奏,随身还带有相机,可谓是经典场面,就差发个朋友圈到此一游。
  此时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景最多,设施并不算丰富,就连寻路都得拿着地图边走边问,相较后世的富丽堂皇,一大堆名头,唯胜一个真字。
  “烩面吃起来,跟贡面完全不一样。”
  宽大鲜美的烩面,吃得秦月啧啧称奇。
  “说起来真是怪,都是种麦吃面,我们有贡面烩面包子馒头花卷,欧洲有面条披萨面包,一个面粉怎么能玩出这么多花样?”
  “民以食为天。”罗学云笑道,“只要想活,就必须吃,创造力发挥吃食在上面,再正常不过。”
  店家听到,笑呵呵接话。
  “小伙说得文绉绉的,俺听不懂,就知道咱老百姓奔忙辛苦一年到头,就为一口吃的,不认真点,对不起自个吃的苦。”
  略带口音,但能听懂,秦月偷笑。
  罗学云颇为郁闷,他也没拽文,怎么就文绉绉的?
  岂料店家似不想放过他一样,问东问西盘起道来。
  哪来的,没什么口音啊,干什么的,这不是饭点的时候,咋有空在外面溜达。
  听得罗学云尴尬症都犯了,秦月连忙将剩下半碗吃完,打算走人。
  “妮慢点吃,别呛着,还没到点,俺不着急忙活。”
  罗学云目光几转,在店内寻找转移话题之物,突然看到桌子上摆放的小袋子,上面竟写着十三香。
  这个名字,瞬间勾起他的回忆,跟着浮现脑海的还有老干妈。
  “爷爷,十三香是什么?”
  店家被转移视线,跟着扯开话题。
  “汪守易十三香,调味料!”
  店家兴头更浓。
  “兴隆堂秘方,里面不仅有香料还有药材,炖汤炒菜放一点,香得很,不仅能提味,还跟药一样理气,关键是便宜得很。
  大前年汪老爹搬过来,跟他儿子鼓捣这玩意,天天推着车上街叫卖,两三年愣是把名头打出来,大伙都用起来,真别说,就是好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