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351节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351节

  “光看天不瞅地,走路不怕跌跟头啊?”曹国宏道,“有多少家跟我一样,光看二十年以后,不顾眼下二十年怎么过?”
  罗学云道:“宏叔太小看大家伙的脑袋瓜,有人往大城市踅摸工作,有人自己想办法谋生计,每天都要吃饭穿衣,哪有人那么多闲情雅致,像宏叔这样胡思乱想?
  你要真担心,就多去县里乡里学习,像曹正钱一样带领大伙做竹编草编,都比杞人忧天好上许多,为一口饭吃,大家能蹚出路子。”
  曹国宏摇头:“大家都是普通人,光是顾着眼皮底下一日三餐就已经筋疲力尽,像你一样考虑长远谈何容易?你既然造成这种变化,就应当多多考虑,叔不是赖着你,确实你有这个义务。”
  罗学云道:“实打实讲,青农推广的种植养殖,已经给田集乃至陈清带来许多经济效益,影响千家万户,真要面面俱到,那是陈清都做不到的事情,宏叔何必为难我?
  心思活的大胆做,像叶岗葡萄多,酿酒也好,晒干也好,发挥能动性创收,心思不活的跟着别人做,曹正钱竹编小组,桂园咸鸭蛋这种,少不了用人。
  再或者,宏叔你直接说,黄岗谁家因为拖拉机就吃不起饭,告诉我,青农把田还给他,看看是不是拖拉机影响他家过日子。”
  青农做项目不是脑袋一拍就决定,即便铁了心要搞,各部门也要开会,商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应对。
  曹国宏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但不能就把锅甩在青农身上,即便田地仍给一家五六口,把他全家锁死在这几块田上,一年到头喘不过气,没有别的想法。
  可这又能怎样?过年吃不吃得起鱼肉,孩子穿不穿得起新衣,大人发不发愁,忧不忧来年,依旧是要解决的难题。
  反而田地交给青农之后,最起码交粮不用担忧,无论是出去打工,还是帮人做活,不必时时刻刻担心几块地能不能种好。
  黄自立拉住曹国宏,不让他继续扫兴,众人观看完拖拉机表演,接下来几天的谈资就有了。
  割下来的麦子,很快送到陈清烘干,经过一系列手续后,打成面粉,进入青云食品的车间,三五天前还在地头沐浴阳光,三五天后就变成一块面饼,数根辣条,身价连翻数倍,登堂入室,颇有一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风采。
  对于青云农业讲,这同样是毫无疑问的一大步前进,能忍住惰性惯性,主动改变,坚决向前。
  曹安俊的话更是一语成谶,青云农业确实得到许多表彰,再次都有个文件说明,好一点就是证书奖状,而罗学云本人也不例外,点名要他去省城领奖。
  “中州青年精英。”
  罗学云看着这个名字,嘴角忍不住抽动,原来不是后来人爱自创烂大街名号,而是一脉相承传下来的,当然这时候精英还真是且只是精英的含义,没有骂人的意思。
  “我能不去吗?孩子离不开我。”他看着张武山,表情十分认真。
  第537章 中州精英
  “你把青云公司关了吧。”张武山没好气道,“什么东西能推,什么东西不能推,都拎不清还做什么生意?前些日子你还说要搞控股公司,知不知道步子迈得大了会扯到蛋。”
  “所以……”罗学云眨了眨眼睛。
  “经济方面还是国营大哥走在前头,你跟在后面吃不了亏,无非是面子里子的事,不要心急。”
  张武山道:“俗气的话我不喜欢多说,什么朝中有人好办事难听得很,但是有名没名两码事,证书往公司一摆,领奖的照片办公室一贴,会少很多麻烦,别以为这个奖项烂大街,你不去就没有,等着后悔吧。”
  话说到这份上,罗学云顾全大局也得去。
  这年代的省城乏善可陈,商圈高楼大学城都还不多,充斥一种老旧的气息,被人戏称火车拉来的城市,那时候火车可不像后来各种字头,速度慢不说关键是挤是乱,可想而知城市什么情况。
  好在此时空气还算清新,没有成堆的雾霾遮蔽天空,梧桐树种满城区,俯瞰下去湖水绿植相映成趣风景如画,还有绿城的美誉。
  成为省城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远没有后世虹吸全省,接连上分的老大派头,豫大都还没计划过来建个分校区,可想而知其在兄弟心中的地位如何。
  哪怕后来,经济地位不断加强,努力虹吸各兄弟家的人口,依旧显得落魄,江城庐州长安甚至都有豫省杭城的戏称,属于是表哥比大哥好使。
  罗学云喜欢独自一人出差,这样就不用带着太多行李充样子,有什么事灵活处理也比较轻快,等下了车站,本地优选超市的负责人颜朝荣就迎上来,开车带着他前往酒店。
  其实大可不必。
  毕竟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省城站附近几个区基本上就是商业交通、经济文化中心,既传统意义上的城区,在国际酒店品牌还没过来时,最负盛名的酒店就是车站附近的和平大厦。
  罗学云不禁想到和平饭店,看来大家的心愿一样,都是希望世界和平。
  “去优选超市看看。”
  颜朝荣道:“罗总要不要休息一番,毕竟舟车劳顿,人来人往的。”
  “明天领完奖我就走,返程的车票已经买好。”
  罗学云不多解释,只是表明自己的决心。
  颜朝荣只能听从。
  八十年代做自选商超,绝对算得上领先,放眼全国,也就几个城市有,好处就是你来,基本上就不缺生意,不需要怎么炒作,大家看热闹凑热闹,声势就鼓噪起来。
  坏处就是很难,要排除万难,才能建立一家店,比后来挥舞着品牌搞连锁加盟,一夜之间开遍大江南北,难太多。
  有时就连罗学云都觉得迷惑,分不清是快还是慢,有些地方一顿饭吃掉成千上万,有些地方连贰分的“银角子”都要攥出汗。
  “格局不错,有三层楼。”
  罗学云不吝夸奖,他是过来人,当然明白分公司看到老总过来,朴素的希望就是不要挑错,再好一点就是能得到夸奖,而现在这时候,正是做错比不做可贵。
  “祥总讲优选超市省城总店,应该是地标建筑,对本省都有一种示范作用,是招牌更是名片。”颜朝荣笑道。
  “地标建筑只能起到话题作用,想要作为招牌和名片,更重要的是管理,除却青云食品的货物,其他供应商都要严格把握评级,特别是地方特色的食品企业,若是优选卖出的东西出问题,先砸掉的是我们的招牌。”
  “这并不容易,我们只能降权,将部分企业的产品放在不显眼的位置,若完全不让他们进来,超市都难开。”
  颜朝荣面对自家大老板,没有藏着掖着。
  “该软的软,该硬的硬,一味让步等同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我宁愿优选不开,也不能让它的牌子烂大街,牵连我们所有人挨骂。”
  罗学云道:“好有些牌子我瞧着挺眼熟,都是去年拿到食品博览会金奖的吧,像这个双鹿糖水梨罐头,少林龙须面。”
  “是的,本店货架多,食品种类也多,去年好多牌子得奖。”
  “怎么没想着搞一个促销活动,专门弄个展区,就叫庆祝得奖,跟厂家打招呼,双方各让一部分利润,吸引更多客人来优选,认准牌子。”
  “这……”颜朝荣被问住,尴尬道:“一直以来,优选的客流量都不错,所以就……”
  “所以就没考虑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罗学云笑道,“别紧张,聊聊天而已。”
  他继续走继续看。
  “经理店长员工的薪水都是从这家店卖出的商品得来,若是你们知道销售业绩越好,奖金越高,就是经营还没有步入正轨,若是你们不知道,就是学祥没做到位。
  先走一步并不代表什么,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美,否则优选的先行一步,非但不能成为领先的优势,反倒会化成后来者进步的阶梯,成长的养料。”
  颜朝荣后背一阵闷热,感觉压力山大,脑筋飞转记住罗学云的话。
  “总体来看没什么问题,完全复制江城总店的格局,只是有些布局凌乱,还需要调整。”
  罗学云道:“颜经理,记得因地制宜,譬如说主食,我印象中省城吃面最多,优选就要给各种面制品更多的空间,既是充分展示,也是有所比较,给他们优中选优的印象。
  至于大米,可能并不常吃,偶尔买来待客或者尝鲜,也不知道哪里好,优选的大米跟粮油店有什么差别,你就得准备牌子介绍。
  像说青云农业的黄米,你就要告诉顾客,并不是黄色的米,而是黄稻新品种,颗粒饱满,味道软糯,更适合米面混合口味习惯,我这么说你能理解么?”
  颜朝荣道:“有些理解,就是商品名录要根据本地顾客的喜好订正,不要盲目按照总公司的供货来,在具体的销售策略上,要有所侧重,不能光是复刻江城总店,照搬模式。”
  罗学云笑道:“看,你这不是挺明白的,难道老师不来检查作业,就不想认真写?”
  “没有罗总,确实员工都是从江城学习回来的,还处于摸索阶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颜朝荣解释道。
  “知道问题懂得改正就好,将来优选的模式肯定是全国总公司,下面各省分公司,像颜经理这般草创就来的功臣,必定能分到分公司股份,乃至于总公司任职,多想多做,也是为了自己。”
  “是,罗总,我一定改正,好好做事。”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罗学云觉得自己越发像个变色龙,一接触不同的环境,就启动相应模块,对青云公司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得大义凛然,对优选超市就是单刀直入,晓明利害,说得金玉满堂。
  有时候真的挺无力,扮演角色太多,真我到底如何,根本分不清楚。
  烩面烧鸡就是晚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就在于体会当地特色,到哪都是家乡菜,未免辜负旅途。
  颜朝荣一直说薄待薄待,要罗学云去大饭店,根本劝不动。
  吃完之后,俩人分别,等到翌日上午,颜朝荣又开车来接他。
  “找个司机就行,哪能让你老是忙前忙后?”
  罗学云没有说给我车钥匙这种骚话,这年头没有电子地图导航,不认路就是不认路,当不了司机。
  颜朝荣笑道:“罗总来领奖,不光是青云,更是优选的光彩,我过来见证也是应该的,到时候证书不要,照片得留一张的。”
  “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就是感觉有点眼皮浅,好像对这个奖很在乎似的,捧回家要供着。”
  “说的哪里话,五四七十周年,中州青年精英,这种奖项能给私企,已经是破天荒,供着不丢人。”
  “那我把相机交给你,好好拍。”
  “得嘞。”
  颜朝荣想得美,这次表彰规格不低,没有受到邀请的记者,根本不允许带着摄像器材进入,要不是优选超市有点声名,他连后排旁观的资格都没有。
  一路都有人引导安排,罗学云出示邀请函和身份证明资料,自然畅通无阻,到前排落座,不用怀疑,周围获奖者都是年轻面孔,毕竟五四青年,三十岁以上再杰出都超标。
  有些人年纪比罗学云大些,身体坐得板直,罗学云跟旁边的小伙子打招呼还要被他们训斥,批评他不尊重大会,问他是哪里来的给单位丢人。
  若不是大家都戴着获奖人员证,罗学云差点以为他是经办大会的领导。
  当然,罗学云也没跟他计较。
  他目力很好,看到最前排桌子上的台签,显示***都要来参会,真吵起来,自讨苦吃。
  这种庄严肃穆的仪式,没有取巧的余地,都是按部就班听从指挥,尤其是音乐一起,氛围感腾腾上升,若非罗学云道心坚固,恐怕也要热血沸腾。
  领奖,罗学云得以跟***握手,近距离看到其白发皱纹以及温和笑容。
  “做的不错。”
  “谢谢领导夸奖。”
  毫无营养的对话过后,合影留念,登报宣传。
  下台时,罗学云被拦住。
  “陈清来的罗学云同志过来一下。”
  张武山早有暗示,他不慌不忙,举手靠近,安静站在一旁等待,于一个特殊角度看完大会。
  “养气功夫不错。”
  散会之后,易宗阳单独约见,上来就是一句夸奖。
  罗学云已经习惯,华夏风气如此,若非有仇,陌生人见面总要夸奖两句,用来缓和气氛,特别是长辈对晚辈,干巴巴地上来就谈,彼此都没有心理准备。
  “主要是大会精彩,呼啦啦就结束,没怎么感觉时间长。”
  “小同志很会说啊。”
  “领导过奖,做生意的本质就是跟人打交道,学会说话不是坏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