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32节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32节

  “诶呦,我自己来。”
  “那你就自己来吧,这地你挺熟悉的。”王世佑笑道,“恭喜,不仅圆满完成接待任务,还替玉阑大大争了一光。”
  “还不是王书纪深谋远虑,早就料定专家会看青云,这才游刃有余。”
  “青云之于玉阑,是不亚于毛尖茶的名片,只要是对农业,对乡村经济感兴趣的人过来,都无法忽视这两样,还要什么深谋远虑。”王世佑忽地一叹,“茶叶节办了三届,稍稍有了口碑,青云公司出口内销成绩喜人,没少给地区长脸,然而……”
  罗学云端正坐直:“您有话直说,我洗耳恭听。”
  王世佑咔地点燃香烟,吞云吐雾起来。
  “地区给省里交出来的成绩让我脸红,武山书纪那么好的基础,经济数据还是不能力争上游,特别gdp,徘徊在腰眼上去很难,下滑很快……”
  不是罗学云敏感,而是这话近乎直球,很明显需求投资的味道,怪不得称量家底。
  “那不是地区底子差么,光是脱贫致富,解决温饱就已经耗费绝大部分资源,一时间有些差距不算失败,未来的路还长,我们奋起直追就是。”
  “说到点上了,就是底子差,排前面嗷嗷叫的地区哪个不是家底丰厚。”
  “咱自力更生,厚积薄发,我相信乡亲们一定会赶上来,青云公司愿做先锋,带头冲锋。”
  “好!”王世佑一拍桌子,高喝道:“就要有你这股劲头才能把事情做成,你说我们地区跟省城宛洛相比缺了什么?”
  “那可就太多了,首先缺资源,产业结构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足,无法带来强有力的增长,然后缺人才,玉阑地处交界容易被三省城联合虹吸,最后缺资金,没有资金就无法创造机会。”
  网络时代有个笑话,说豫人有三个省城,汴郑杭,一千年前要把杭州做汴州,一千年后依旧要,玉阑尤甚,能跑的地方更多。譬如去江城,火车票从几块钱涨到三十年后,也不过三十几块,三个多小时,然而去省城,票价时间都要增加三分之一,学生放假宁愿去看黄鹤楼长江首义馆。
  这种情况下想拔尖,属实不容易的。
  王世佑赞道:“你说得对,我们缺少的东西太多,所以追上来就困难,可就能这样放弃吗?敷衍了事吗?不能,反而更要坚定努力的决心,力争上游。只是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空有一腔热血,蒙头蛮干。”
  他严肃地望着罗学云,说道:“学云呐,班级里有同学跟不上趟,成绩差,你说该怎么办?”
  燕国地图终于铺完。
  “要老师多关心,同学多帮助。”
  “不愧是俊杰,一点就通,明年的十大杰出青年,地区一定把你推上去。”
  “不必了不必了,都是浮名、浮名。”
  罗学云说心里话,真觉得是浮名,也真觉得不必,名声够了,不用再涨,否则今年见完王世佑,明年还要见别人,完蛋,肩上全是重担。
  “好小子,胸怀宽旷,淡泊名利,一心为家乡,越是这样,越是不能让你寒心。”
  “真不必,人红是非多,害得我连做事时间都不够了。”罗学云诚恳道:“有什么事您指示,我一定竭尽所能。”
  “地区希望你能发扬作风,再为地区投资一家支柱企业,能和青云公司一样,广泛带动供应企业发展。”
  “您的意思是?”
  “不妨猜一猜,看看我们的眼光能不能跟你这位青年俊杰媲美。”王世佑微笑道。
  我去,怎么玩起来了。
  罗学云蹙眉凝思,忽然觉得此情此景有些熟悉,莫名想到一个梗,网友打趣某君账上只有冰冷的四十亿,然后就有人找上他,请他造车。
  “造车?”
  “对头!”
  蟹不肉,还真是这个套路,不过话说回来,汽车制造确实是比较适合发展的产业,整套供应体系可以提供无数就业机会,轻而易举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就像有十个堰的地方完全因为二汽兴起。
  只是要造车,那得多少投入,还是从零开始,一不小心就血崩呐。
  “学云,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班级里的好学生,家庭里的大哥哥,从来都不是光为自己着想,他要发挥榜样作用,发挥兄长作用,这样艰难困苦的班集体大家庭才能越变越好。”
  王世佑之苦口婆心,差点让罗学云反思,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诚心,为什么连个造车都不敢痛快答应。
  “我明白。”罗学云说道,“只是汽车制造素有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老车企都要市场换技术慢慢学习补课,咱玉阑可有什么预案?像做什么车型,跟谁合作,市场定位以及需要多少资金之类的。”
  “玉阑小胳膊小腿,从来都没有过造车经验,哪敢上来奔着轿车卡车使劲?我们不是好大喜功,追求纸面数据,而是要实实在在建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不能踏踏实实落地,没有明朗的前景,将来无颜见你事小,对不起地区事大。
  我们要学习青云经验,因地制宜,发挥所有有利条件,充分保障事业的成功。”王世佑道,“我们的想法是以玉阑修配厂为根基,建一家以农用三轮车、低速货车为主要产品的车企,相对来说能压低技术难度,争取些资源就能做成。
  届时依赖青云农业在乡村的根基,还可帮忙解决很大一部分销路问题,不说别的,光是你们那些生产基地、合作伙伴,都带着很大市场。”
  不知怎地,罗学云竟然松了一口气,或许是觉得以农村为市场比较务实,投入成本低,成功概率大,不像上来就冲乘用车或者商务车,一股子乐某恒某造车声名扫地的味道。
  “这是个明智之举,农村市场很大,无论生产作业,还是运输物资,赶集进城,都需要便宜实用的代步工具,需求具备,溧水金蛙、宣城飞彩、唐高时风都把目光投向这一蓝海,亦容得下陈清青云,只是经营管理需要能担起责任的人才,他要懂行,还敢做事。”
  “等等。”王世佑打断罗学云,“你说陈清青云是什么意思?我应该说过,要以玉阑修配厂为根基,改造创办农用车厂,厂址和主要供应商肯定要放在地区,哪能放到你们陈清,有个青云公司还不够么?”
  “都一家人还分什么你的我的。”罗学云嘿嘿笑道,“青食不也有很多地区的供应商吗?农用车总部设在陈清,供应商同样少不了地区。”
  “门都不行。”王世佑轰然道,“我求来金鸡,放在陈清的窝里养着,下多少蛋还能摸着?学云呐,你格局要高一点,别跟商赟似的,只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多想想地区的乡亲也是乡亲。”
  “我就是想着一家人,才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搞成呀。”
  “屁,你小子,当我不知道打什么主意?京九线修路,你是不是给人家捐好几台工程设备,还包票要把陈清站广场修得漂漂亮亮,以后邻县乡亲坐车都到陈清下,汽车接驳安全送到。
  商赟也是,整修县道,大力发展运输车队、客运公司,连出租车都有了,玉阑谁比得上你们拔尖,要是把农用车还放在陈清,两条粗腿都摁在那,以后行署是不是要搬到你们陈清才行?”
  “万万不敢,咱们要听指挥的,您也别多心,地区偏西,住在下面的乡亲出院门确实辛苦,没想过别的。”罗学云沉吟道,“那就放在地区好了,需要多少启动资金?”
  “你出三千万元,占一半股份。”
  “青农跟修配厂合作日久,对他们实力略有分寸,恐怕撑不到三千万。”
  “修配厂可以借调兄弟单位的职工,友情价引进相关技术,有什么事挡在前头……”
  “青云账上没有这么多资金,而青食处在扩张周期,若是抽调资金,清兰一定不愿意,若是分红上缴,又削弱上升的势头,您真给我出了大难题。”
  “我相信你能解决。”
  “分两年三次付清,各付千万,如何?”
  “当然可以,本来就是要分阶段的,刚好,你也能用后续资金鞭策,若是不好好做不取得阶段成果,就要拖延资金到位,农车厂一定会抖擞精神的。你要个人投资吗?”
  罗学云苦笑道:“我个人哪有这么多钱,只能想想办法找找朋友,凑一凑聚一聚,总是为家乡付出的好事,岂能犹豫。”
  “以什么名义?”
  “青山公司吧。”
  “青山?”王世佑意味深长道,“我有耳闻,说是亲朋好友排着队找你支持创业,你顾不过来,不得不搞一个青山公司负责管理这些资金和项目。
  还有个说法,从青山公司投出去的钱,就当亲戚之间的试金石,做好了赔本的准备,若是出而未归,将来就做不成亲戚。那么,你是做好了赔本准备?”
  罗学云心中一凛,他确实有糊涂账夹生饭的心理准备,毕竟五五合作的风险异样大,谁都能说话,谁都说不了话,想要成功只能寄希望地区重视,大伙争气。
  但是,不管心里怎么打算预估,面上都不能露出半分,否则军心不利是一回事,人家以为你挥金如土,三千万都不眨眼更为麻烦。
  “投资必定伴随风险,没有任何人能保证一粒种子肯定长成参天大树,结出累累果实,都是怀着期待努力做事,希望能有好收成,我也不例外,虽然嘴上说做了赔本的准备,还是非常希望亲戚能成功,这样可以接着做亲戚,我也能有余力帮助更多亲戚。
  这笔数额很大,一旦有什么损失,我必须玩命搞好青云食品,以期填平这个坑,若是寻常,我怎么都不敢,可农用车项目跟我亲戚搞什么玩具厂、扑克厂、水果刀这些东西不一样,是为了带动地区发展,既然落到我肩上,我责无旁贷,硬着头皮也要上……”
  第771章 益友
  罗学云一回陈清就找袁晓成,请他给参谋参谋,后者也不惯着,上来就训斥。
  “怎么不知道拖延拖延,你这金口一开,想讨价还价都没法子。”
  “我倒想拖延,可人家不给机会,愣是跟我对着耗,又是打感情牌,又是道德绑架,仿佛我不表态,他今天什么都不做了,谁敲门都不应,你说我怎么办,当场翻脸?”
  袁晓成顷刻无言以对,叭叭地抽着烟,好像比罗学云还发愁。
  “这一步倒是走得大胆,恐怕心意已决,就算你想讨教还价,都不给多少余地,细细一琢磨还真是情理之中。
  张武山稳住局面,给地区留下青云公司这么大一块金字招牌,他眼看要动动,肯定得做出成绩,总不能萧规曹随,老是拿前辈的功劳顶事,茶叶节是一个,农用车厂是第二个。
  我估摸着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股份制企改轰轰烈烈,上市企业接二连三出现,步子迈得更大,管制放得更开,他提陈清运输公司摆明关注很久,认可混合所有的初步尝试,想来压力也不小。
  国企管理死板,民企管理混乱,互相谁都瞧不上谁,再加上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什么流失侵吞占便宜之类的舆论风险,很难走到一块,王世佑如此壮举,显然决心想将农用车厂打造成另一张名片,要你发挥能量经常指导监督,促其成功。
  这也是他选择你的原因,看中你手里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还有战略眼光,管理技术等等,只是……”
  罗学云问道:“只是什么?”
  “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两个人结婚,诚然是怀着相亲相爱白头到老的期望走到一起,但是否真的能白头,日子能否幸福美满,从来没有百分百的可能,此一时好,彼一时呢。届时你的声名能否镇得住乱子,就算镇得住,一定能好吗?”
  “有话直说,跟我还绕弯子做阅读理解?”
  “想想天中十三香,再看看青食那些国营供应商,没那么好磨合的。”
  “你是说像青云食品一样引进清兰,万事由他们出头?”
  “也可农用车厂你全权拥有,地区负责供应链,大家照样可以亲密无间合作,而不至于靠得太近伤人伤己,混合从来没那么容易,要你出三千万,这可不是小数目,老话说,主次不分大小不明取乱之道,连青食这样都一先一后,何况……”
  罗学云微微摇头:“王世佑期望的是以农用车厂为根基,带动机械制造在地区发展,三千万不光是农用车厂本身成本,还要扶持上下游产业链,不好一分为二。何况还有大量隐形资源的便利,若全权由我来操持,等同自讨苦吃,还不如划下去多开几家日用品生产公司。”
  袁晓成皱眉:“你这么说就是不想搞农用车喽?换句话说,任由你自由选择,不会如此选择。”
  “农用车有前途,最起码能红火二三十年,若是我有闲情逸致和多余的功夫,抑或者有这方面的人才期望创业,我不会吝惜资金,但要我自己从头跟到尾,呕心沥血操劳,我做不到。”
  论市场潜力,农村永远不可小觑,那就像一块海绵,吸水能力深不可测,每当外贸受挫或者市场困难就想到它,什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就连拼夕夕杀出重围,从猫狗之中崛起,都是看重下沉市场,在小城农村发力。
  罗学云虽然注重两类食粮产业,看重青云雷云,却不意味着他厚此薄彼有所偏狭,否则徐红搞文具厂、汪全搞玩具厂、王家兄弟搞印刷厂等等,他不会欣然允诺,还出主意身体力行支持。
  只是得遵从联造模式,有林家伟抗在前面,烦心事他都能解决,自己做好监督指导等高屋建瓴的帮助即可,若跟青云农业似的,每天都要看文件跑现场走流程请吃饭,罗学云是疯了,才要飞蛾扑火。
  袁晓成气得直拍大腿:“你真是过有了,千把万打水漂都不放在眼里,你抱着这种心态跟修配厂合作,等着死吧,亏的时候,一堆矛盾,赚的时候,矛盾更多。
  到时候别说收回成本,连及时止损都做不到,你图什么?豪掷千金的大气吗?愚蠢透顶!嫌钱多捐出去,三千万能建多少教学楼,改善多少操场,让多少贫困学生顺利读完义务教育。”
  罗学云被噎得半句话都说不出来,袁晓成商海浮沉,对各种门道了解太清楚,把话说得决绝,他想缓和都不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一开头,附加的东西就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退缩和回头的余地。”
  “别跟我拽文。”袁晓成不满道,“青云的声势根本就是你一手造成的,有什么副作用活该受着,休想撒手一走了之,除非你这辈子不打算回玉阑。不过……”
  “不过什么?”
  “适当的时候也可以以退为进,你公开说不会抛弃家乡,给自己架在上面,所以亲朋好友跟王世佑找你,你很难拒绝,但不走不搬家,不代表锁死黄岗,暑假全家出游多玩些日子,有什么事联络不到你,自然就能拖一拖谈一谈。
  有一就有二,若是农用车厂上软了,搞了糊涂账,后面擎等着麻烦事,何况以你个人名义合作,而不是青食或者青云,本身就蕴藏着巨大风险。”
  “你倾向哪种合作?”
  “这要看王世佑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袁晓成意味深长道,“若是为地区考量,你操持农用车厂,同样可以扶持配套,或者转换过来,你做配套响应农用车厂,大家该合作就合作一样不少,青云能做出什么成果,也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可若非要一半一半,劝也劝不明白,你应该梗着脖子拒绝,无论话说得再好听,华声磁带做盗版,水泥厂产销不清,打火机厂三天两头丢货,你该问问陶莹,她有没有觉得困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