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55节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第555节

  一个行业我看好它,不代表能做好,就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论起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远超食品加工,但那适合陈清吗?能安稳落地发挥作用吗?只要不确信,就等同在赌,而我不愿意赌。”
  “真话呢。”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罗学云咧嘴一笑,“田集镇可以叫做青云乡,难道陈清县能叫做学云城吗?我不想自讨苦吃。”
  商赟深深看着罗学云,道:“陈清有你,真是走运。”
  “我觉得也是。”他毫无愧色,道:“我还打算在陈清办一所大学呢,家门口上大学,想想就刺激,没有我,乡亲们的娃娃哪有这样体验。”
  “你说什么?办大学!”
  “如假包换,我在考虑青云自己做,还是捐给陈清,自己做要等很久才能得到许可,还要挂着民办的称号,容易做不起来,要是让陈清做,又怕不够本领,搞得不伦不类,空费人力物力……”
  商赟无视罗学云显摆,一个劲追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说要办大学,可不是骗人的,能出多少钱?”
  “肯定要够建起大学的程度,而且会连续不断的投入,哪怕它已经变成综合类大学,有校友捐款的程度,只要在陈清,我和青云都会持续资助。”
  “只要你肯出钱,陈清说什么都要把大学办起来,不管是谁的名义。”
  商赟一拳轰在桌上,脸色通红,先前罗学云讲的隆中对,确实很好,但也只是很好,想要实现相当困难,否则陈清不会只有青云金鸡独立,可办大学不一样,有人出线来牵线搭桥,就具备成功的基础。
  此时主正攵一方的人,都知道教育和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更知道大学落在辖区何等有用,能很快以其为核心,发展出一大片产业,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要钱,现在又没得网购,全是优质消费群体。
  跑得快的学校早就跟国外高校建立mba培训班之类的合作项目,跑得快的地方早就引进国内知名高校建立分校区,商赟不是没想过效仿,确实囊中羞涩,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想着想着,商赟恢复冷静,郑重道:“这可不是玩笑,真说要搞,得见到钱,见到切实可行的计划,否则我在上头丢脸事小,连累陈清名声大坏,你就是罪人。”
  “当然,只是要几年时间。”
  “几年?”
  “五六年吧。”
  “太久了。”
  “我又没得印钞机,说变钱就能变出钱,别看青云蒸蒸日上,到我手里没多少,真到时候,我也是去找香江同胞募集,何况青云办中小学普及义务教育是一回事,办高校又是另一回事,什么时候能允许都还是个问题。”
  “那就让陈清办。”商赟斩钉截铁道,“你需要冠名,加个青云也无妨,需要共建,让你指导管理也没事,总之宜早不宜晚。
  尽早立项,通过审批,然后把校区和一两个专业搞起来,后续资金跟进,再慢慢扩大不迟,本来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名声也要时间传出去。”
  罗学云眉头微皱,道:“许可只是一方面,还有其他因素,我本意是铁路站点开通,高速公路经过以及最重要的包分配工作取消,届时青云优选提供岗位能作为一个吸引力元素,现在一个条件都没达成,有点仓促。”
  第798章
  “这都不是问题。”
  商赟大手一挥,精神抖擞道:“立项申请到筹备成立,再快也得两三年功夫,按照进度预估,彼时京九线必定贯通,我们完全可以到玉阑甚至江城接站,保证学生初印象到位。放假,同样可以集体订票,等过几届人数多时,交通路线也会更顺畅,可选择的方式丰富。
  而你担心吸引不到生源,实在太多虑,全豫人口已至九千多万,义务教育的普及、脱贫致富的努力必将营造念书高峰,就算陈清学院能做到每届成千上万招生,只在本省都是僧多粥少。”
  好家伙,把名字都定了,不过罗学云也是理解商赟的想法,举凡有进取心的人,不可能看到上升机会不去努力,看到好事不去尝试,至于忧心时间,想什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也是寻常,他不可能长待下去。
  罗学祥看到新世界入驻,马上想搞优选的商场,汪全看到玩具的商机,迫不及待想践行实现,都是同样的道理,罗学云本身并没有什么不满的意思,只是这样一催迫,原本慢悠悠,等着条件更好再办的事,忽然就迫在眉睫,成为按下启动开关,轰隆隆往前跑,不能停步的项目火车。
  实打实讲,青农和青食要真正践行高科技、现代化、紧追世界先进水平的理念,家门口办大学确实有助于培养人才,孵化产业,否则陈清发展将会滞后青云,青云越厉害,招来的新职工越强,就越不愿意来总部。
  而若失去青云的辐射和带动,陈清发展就更疲软,以至于情势不上不下,十分尴尬,大多数跟青云一样的企业,到壮大之后都会逐水草而居,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领导,陈清建大学可不是做生意,光把校园盖好学生招来,得真正变成高等教育的院校,上能为发展培养人才,下能为学生实现就业,不是什么学生都能拉进来的。”
  “那也得看办学水平,教研实力,让学校有吸引力,才好优中选优。”
  “要做当然做好的,钱多钱少都是血汗,不是来造景观的。”罗学云道,“我设想通过三方面提升初创大学的吸引力,其一,校企联动产学研结合,譬如青云优选之类,跟学校合作搞研究项目,有助于提升科研实力,而在招聘方面独开一门,也可让青睐企业的学生来投。
  其二嘛,就是活学活用现有资源,跟南农、华农这些青云关系比较好的院校合作,感情到位直接冠名,宣扬某某系是共建分院,教学设置匹配本校区,不到位就聘请其学校毕业生为讲师,教授为客座。
  起步向本科努力,达不到的话就先建校后升级,等成为本科院校,开始争取保研名额,硕士点设置以及国际名校合作,说白了,就是香港、淡马锡这些地方,国际范名头叫得响,一下子就亮眼了。”
  商赟下意识问道:“其三呢?”
  “其三就是特色专业,比如供应链管理,青云优选有实际经验,能派出从业行家做客座讲师,领先传授知识,提供实践机会,还有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之类,做一些小而美,名头不大实力强的独门专业,就好像青云茶饮、申龙辣条之于青云,能作为它吸引生源,牢固经营的根基。”
  “这……”
  商赟愣住,不知该如何回应罗学云的昂扬热情,只得长长的叹息。
  “我原以为你只是心血来潮,说出来堵我的话口,还刻意激将,逼你不得退缩,没想到早已深思熟虑,有近乎成熟的规划,真不知该怎么说。可叹,你对陈清殚精竭虑,比我做得更好。”
  “谁让我‘降临’在这里呢。”
  罗学云亦是叹息:“作为农民,就像生长在地里的谷子,深深依赖这片土地,哪怕振翅高飞,往往也是纸糊的翅膀,总是被丝线困着,想着落叶归根,所以农户有钱就是整地盖屋,把自己的窝建设得很好,从狗窝变成金窝,变成风景秀丽的宜居之地。”
  他曾伶仃过太久,一朝得到归属感,就变本加厉地奉还,想要弥补从前没体味过的画面,即便有很多负累,也甘心情愿,因为他已经将这种生活视作心中的乌托邦。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商赟由衷道,“正是有你这样以家乡为重的人,许多地方才有额外的良好发展,只是……”
  “我明白,可有些事无法避免,就像玉阑搞侨务,若非这里是他们姓氏的起源,有他们祖辈的坟茔,有他们放不下的亲朋,海外同胞缘何会跨越重洋来此地投资建设呢?若把乡土之情的联系抛开,偏远地方还有什么臂助,可以帮忙发展。”
  “你说得对,我该谢谢你。”
  “领导言重,人活在世上,总是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就像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书中写到,人的一生……”
  “打住。”商赟表情僵住,赶忙叫停:“既然我们达成共识,就尽快推动,作为一个重要事项争取成功,算是为后来人造福。”
  他收敛表情,严肃道:“争取三四年内,开学。”
  “压力有些大呀。”罗学云实话实说,诸如明州大学,鮀城大学虽说是爱国同胞捐助,但同样有上级支持,是以从刚开始就朝着本科院校,一流大学努力,陈清学院,姑且这么称呼,眼看主力都在自己身上,哪敢一口答应。
  商赟绝非蠢人,当然明白他的难处,陈清肯定没钱,能找到谁当婆婆,给些正儿八经的帮助也是茫然,毕竟人家有太多更好的选择,不必来找陈清。
  “我有两个办法,一是徐徐图之,先做陈清职业技术学院,由小到大慢慢扩大规模,若是陈清发展如你祝福,冲击百强之列,你罗学云也不忘初心,肯拿出钱,能拿出更多钱,再升格综合大学不迟。
  二是攀高枝,你募集到办学资金,挨个跟地区、省里联系,谁肯点头校区落户陈清就捐过去,或者跟那些大学联络,请他们来办分校。”
  罗学云沉吟不语。
  “怎么,有话直说。”
  “与我预料出入太多。”他苦笑道,“原本目标朝着综合大学努力,到最后一降再降,还要求着别人怜悯,真的是一言难尽。”
  商赟道:“咱有多大锅,吃多少饭,不打肿脸充胖子,对你一样,对陈清也一样,眼下情况就是如此,无论你、陈清还是两者加起来,就是办不起一所综合大学,不服气行嘛?”
  “再等几年,必定可以。”
  “你敢说我都不敢想,学校不是办企业,能生产经营,每一年都要钱,做大做强要更多钱。”
  “那就听领导的,我都接受。”
  “怎么耍起小孩脾气。”商赟失笑道,“人力有时穷,有时候退让是为了更好蓄力,这道理难道你不懂?着急成立,是为了尽早带动陈清,放缓扩大,是为了脚步更稳,谁不想一下子最好,媲美世界一流,不都得时间和付出嘛,青云能埋头苦干,学校不能熬一熬练一练么。”
  “我真心支持决定,无论选择那样,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罗学云道,“请您主导吧,我会派人跟进,及时筹集资金。”
  商赟瞧他意志坚决,不再劝解,另起话题,说道:“小麦良种的评审,青云有信心吗?评审团规模可大,都是专家行家。”
  “当然有信心,干啥都不能忘了老本行。”罗学云朗声回答。
  “好啊,好啊,有信心就好,全民奔小康,首先得吃好。”
  商赟做事雷厉风行,刚有初稿不久,便开始讨论,设立筹备组,方案做得很扎实,尽可能表达诚意,以期达成合作。
  罗学云稍闲两天,处理琐事放松心情,有时自省还真有些小孩脾气,王世佑主导农用车厂,资金相对少,前途相对广,他不满意,吭吭哧哧讨价还价,商赟同意建学校,资金要求多,风险相对大,偏偏乐不可支扑进去,还嫌弃规模小了,气魄矮了。
  是不是属毛驴的,毛顺了才能交流,毛不顺就是倔?
  绵延一两月后,福布斯内地榜还是被报道出来,虽然集中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讨论正面作用,但造成的波浪却并不能如预料的美好。
  被公之于众的那些名字,像是架在火上烤,摆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免有各种各样讨论的声音出来,善恶纷杂,良莠不齐。
  这估计是企业家们第一次接受如此巨大的舆情,即便早就漏题,处理得依旧非常糟糕,多半原因在于掌舵者都是一时英雄,商海厮杀的豪杰,声明可行,反驳可以,要他们委曲求全地解释,一五一十讲明内底,很难。
  或者说,没有成体系有经验的公共关系部门,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巧妙地纾解舆情,只能硬钢,摆出一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模样。
  吃瓜群众热烈讨论,有志之士则纷纷大踏步行动,创业的创业,改组公司集团化经营的改组,某种程度上,榜单还真促进经济发展,即便它有很多失实不精确。
  顺理成章,火烧到罗学云身上,或者说青云集团身上。
  “青云食品的广告打得太频繁了,电视剧植入,片头片中赞助,还有昏天黑地无孔不入的线下广告牌,许多新闻热心人士都在赶往香江,打算质问主办杂志。”雷荣打趣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暗爽,觉得天下还是有明白人,知道好货在你这。”
  “虚胖,虚胖。”罗学云微笑道,“再者说,又不是评企业榜,青云有钱不等于我有钱。”
  雷荣调侃道:“真不慌?不慌我也派人去了。”
  “雷云什么时候有经济杂志,我怎么不知道?”
  “可以供稿嘛,雷云好歹有香江合作伙伴,路头更熟,岂不是更容易获取详细报道。”
  罗学云一头黑线,倒也被提了醒,虽然嘱托大卫和李查理好好讲话,可要是一波接一波上门追问,难保不会出现前后破绽,要是置之不理……,他不可能置之不理,办杂志的意义就在于吸引目光,越争论越好。
  “帮我个忙,邀请两三家报纸,带去香江采访福布斯负责人。”
  “你牵线?”
  “不,你牵线,表面要跟我毫无关系,但是一定能见到负责人,并且得到公开的采访机会。”
  “弄虚作假呀。”雷荣戏谑道,“看来你已经把对方驯服。”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雷兄,此时正是雷云文化显身手的时候,万不可退缩。”罗学云义正辞严。
  雷荣分得清轻重,榜单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若是没捂住盖子,重新把罗学云翻起来,无疑会被冲到风口浪尖,嘴上阴阳怪气,做事很麻利,没几天,由雷云赞助的采访团队就出发。
  罗学云则提前到达,安排好接应。
  “这是一场秀,做好能增加你们榜单在内地的传播,但是要记住一点,关于青云集团和我,脑子里多想几遍再回答,我不想麻烦,却也不怕麻烦。”
  中饱私囊的大卫汤姆森,恩威并施的李查理俱浮现出笑容,表示一定不会出错。
  大卫道:“榜单公布之前透露,还有炒作的爆炸力度,现在说出来完全是对自己开枪,榜单也会做不下去,我跟查理都会被辞退,罗先生尽管放心,我们是一伙的。”
  “决心是有了,演技要不过关,我也要捶你。”
  “咱就是吃这碗饭的,要是让同行唬住,也别混了。”
  类似发布会的形式,大卫联合李查理约见内地记者,雷荣安排的人自然分到靠前座位,连带会有更多提问的机会。
  “李查理先生,请问本次榜单的数据调查和统计过程,是不是都由贵方完成?”
  很犀利,上来就有暗讽李查理做走狗的意思,连罗学云都被战术欺骗,还以为都冲自己来的。
  “不,一直都是福布斯主导,我方作为协助,起到的主要作用可能是把这些企业和人的名字,翻译成标准英文。”李查理不慌不忙,“如果我方完成所有工作,何必跟福布斯合作,自己排榜不行吗?”
  还不是没人家背书,你那就是野鸡榜,无人在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