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耽美>高阁之囚> 第34章

第34章

  “你但说无妨,我和他……朋友只会因为发现对方并非同路人才分道扬镳不是么,如果他做了什么动摇了这个根基,那就说明我们本来就无法做朋友。”
  裴霓霞闻言神情莫测,忽道:“我本犹豫要不要告诉你,但在看到你说这些话时的神情后,我的私心叫我必得说了。”
  “我是什么神情?”秦疏桐半惊慌地叁指一搭面颊。
  裴霓霞不答,只兀自续上前言:“婚约者归京后,两人首次会面,短暂相交,裴小姐即对婚约者颇为倾心。她最早的喜好是世俗享乐,后来接触佛学后,那些享乐就变得乏味,她曾经以为她在佛门找到了此生所求,直到她遇到这个人。”
  “修佛不是要六根清净么?所以是佛门不许?”
  这一问当然也在裴霓霞预料之中:“果然佛传有误,世人现在竟都作此想……并非如此,此事我亦去询问过师父,师父说我悟性太差,对佛理七窍只通六窍。清规戒律只是苦行,于参悟并没有帮助,愿意苦行的自去遵守便可。世尊所传法门从未要求断情绝爱,若真如此又如何广爱世人、领悟慈悲。”
  原来裴霓霞最终还是成功拜师了,这倒是值得他为她高兴的一件事。
  但秦疏桐愈发不解,裴霓霞话里话外在做同一件事——排除所有现在为止表面上可能成为理由的因素。可这就让真相越发扑朔迷离,也更指向这次构陷背后矛盾的无解。
  裴霓霞继续道:“裴小姐问过婚约者有何想法,毕竟订下婚约时,他们一个尚是孩提、另一个甚至还未出世,如果对方另有意中人不想继续婚约也无妨。裴小姐虽钟情对方,但她不想强迫对方在对她无意的情况下结亲。”
  秦疏桐垂在桌面下的那只手不禁紧握:“所以那人怎么说?”
  “他说,如果裴小姐认为有情才能做夫妻,那他可以满足小姐的要求。”
  “荒唐!这又不是能以意志控制的事。”
  裴霓霞微微一笑:“裴小姐和你想法一致,于是提出解除婚约。”
  “……他没有同意?”
  “不,他同意了。”
  同意了?
  可现在裴霓霞是用非常手段才让谢雁尽去退了婚,也就是说之后又有变故?
  但对秦疏桐来说,故事如何屈折现在不是重点,重点是——谢雁尽是这样的人么?一个将感情视为可以随意操控之物的人?婚姻在他眼中又是哪种意义?而他对他说的做的那些,还能算真意么?
  秦疏桐开始害怕,他忽觉自己是因对象是谢雁尽才如此害怕,他已经在白汲身上学会不该去问“一个人是不是自己认为的某种人”这种愚蠢又自负的问题,但他永远不想在谢雁尽身上问“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已知不愿知的答案后问出的问题。
  “得了答复后,说不伤心是不可能的,但执着是苦,造业更苦,裴小姐并不想强求一个苦果、造成恶果。两人谈妥后,她还需将此事告知双亲,婚约者又不克在京久留,于是两人约定,在婚约者下次返京之时,再行解除婚约之事。归家后,裴小姐对父母如实以告,不出所料自然是……”
  裴霓霞犹豫良久。
  秦疏桐还以为她在等他主动问,便道:“是什么?”
  她轻抿一下唇,再开口道:“自然是不解,而后略有责备。”
  秦疏桐便知,非是“略有”。
  裴霓霞倒不甚在意,只继续道:“裴家的儿子你也看见过了,如你说我能猜到他和杨天赐说了什么,那么你肯定也能猜到裴小姐归家说明婚约之后的一些事。不错,因裴小姐心意决绝,裴少爷原来指望谢姓的姐夫替他还赌债,现在却落空。国公府多年来奢靡挥霍,国公夫妇自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给儿子补窟窿,再加之齐国公府的风光全由谢家而来,国公夫妇虽不明缘由,但对皇帝态度还是有感知的,怎能不尽快另做打算呢?”
  “所以你才说‘说是有关,又算无关’,原来如此……”就如大多数知情人都忘了国公爵位是裴家在女儿出生之后才获得,裴杨两家的婚约也不是裴霓霞设计退婚的理由,恰恰相反,是因为裴霓霞想解除与谢家的婚约,才会有裴家将女儿以婚配形式送给杨家垫资一事,“‘无关’的部分我已经明白了,那所谓‘有关’……”
  裴霓霞道:“这就再简单不过了,裴小姐不愿嫁杨家,国公夫妇自然要她回到谢家那边。”
  “可……谢雁尽不是已经同意退婚?”秦疏桐马上反应过来自己又问得多余了,既然现在是这种光景,那就说明后来谢雁尽又同意婚事了,“如此反复,他变得倒快……”
  “变?啊,从旁观之确实如此……”裴霓霞伸出一指沾上茶水,在秦疏桐面前漆光饱满的黄杨木桌面上画下一个圆,“你知道裴小姐最喜欢谢雁尽哪一点么?”对上秦疏桐疑惑眼神,她轻点那个圆,“那个人给人的感觉是不是很像这个圆?从无犹豫,从不退让,从心所欲,很接近自在完满的状态,也就是说,以佛视之,似近涅槃。”
  秦疏桐不自觉颔首。
  “就在今岁,也是你所知的婚约者这一次的归京,裴小姐再找上他,厚颜提出想前言作罢的时候,他毫无迟疑就同意了,在裴小姐还在为自己把他当作避险工具而羞愧的时候,他就同意了。”
  “他对裴小姐动心了?”秦疏桐说出一个非常自然的猜测。
  “不,正相反。所以,这是一个无所谓。”
  秦疏桐一下绷紧了脊背,回想起玉福酒楼谢雁尽扣动他心弦的那句话……
  “因为无意,所以无所谓,退婚无所谓,成婚亦无所谓,乃至于对象是谁,也是无所谓。”
  “竟然……怎能……”
  裴霓霞读出秦疏桐未竟之语中的意味,于是又问一遍已问过两次的问题:“秦疏桐还坚称和他是朋友关系么?”她进一步明确提问含义:“还能坚称么?”
  秦疏桐无言以对。
  “你说他变了,不对,他一直都没变,所以他无所谓裴小姐的出尔反尔。裴小姐这才发现他在意的从来不是婚姻对象是谁。或许是因为裴小姐表现得很聪明,也表现得像一个值得沟通的合作者,婚约者不再敷衍,他说不管裴小姐对这桩婚姻有什么要求,他都会在能力范围内做到,而他对裴小姐只有一个要求,裴小姐在婚后必须生孩子直到生出儿子,而且最好不少于一个。”
  “哈。”
  “又要谢过你为此鸣不平了,但在这一点上你我都误解了。虽然确实与继承有关,不过他并非是那个意思。”
  “那是……”
  “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他的身世么?”
  “当然,与此有关?”
  “裴小姐听到这种要求自然拒绝,她不可能允许自己亲自造就一个一降生就缺失一半亲情的生命,生下一个在出生前就注定不被父母其中一方所爱的孩子,是造恶业。是不是有点像阿阇世太子,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十六观经》引用其事后,不是以阿阇世太子的恶报为续,而是以王后韦提希受世尊渡化为续。言归正传,没想到婚约者对其他诸多因素无所谓,对此却十分执着,他表示只此一点,无可商议。可哪怕不论孩子的处境,生育一事,古往今来就不是人力可定,裴小姐提出过这个可能,他们就算成婚,也可能发生无法孕育孩子的情况,所以她试探性地提出收养孤儿的备案,却被严词拒绝,这拒绝里甚至不含纳妾的意思。他表示如果是裴小姐不能生育,那他必然另娶,但如果原因在他,他也不会接受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
  “裴小姐肯定察觉了内中别有异因。”
  “是,所以就在两人各自不能妥协之际,裴小姐明示婚约者自己知道近叁十年前的谢家旧事,意思是婚约者可以言明根本利害,不需要遮遮掩掩。婚约者沉默了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最终明言,需要儿子是为了让亲生儿子继承谢家,要求不仅一个是为免孩子夭折或因发生其他意外亡故而无继。”
  “这、这和我最开始理解的意思有什么区别么?”
  “这世上可最少还有一个人相信着他是皇室血脉,且鉴于这个信者特殊的身份,那谢家的继承权还是样好东西么?”
  秦疏桐陡然领悟:“对他来说,为了保全亲弟亲妹,就可以将其他亲人当成工具来利用?虽然那是假定的、将来的亲子,但那难道就不是他的亲人了么!还有妻子,不管哪个女子成为他的妻子,被加上这个身份,但在此之前她都首先是个活人啊!”
  裴霓霞对秦疏桐温柔一笑:“所以裴小姐发现谢雁尽这条路也走不通,虽然她另有第叁、第四、甚至不止于此的别路可选,但她很快就做下一件蠢事,也是她此生第一件、也许也是最后一件后悔的事,以致她只能走上一条通向现在的路。我们觉得他把妻儿当工具,但别忘了,他又是个只认亲缘与血缘的人,所以他也是真心将妻儿划入了他信任的关系范围圈内,比如这之后他告诉裴小姐,他觉得裴小姐这样的聪明人是十分适合的成婚对象,而他对齐国公府亦有了解,国公夫妇和裴少爷平日对裴小姐如何他很清楚,他当然会为妻子解决一些她弟弟钱财上的小事,但这叁人从长远来看,可会成为裴小姐的累赘,甚至隐患。”
  秦疏桐咂摸出异样:“这算什么意思,说得好像他要除掉裴家其他人,还是为裴小姐好?”
  “如果他就是这个意思呢。”
  秦疏桐僵若泥偶,连脸色也近于泥偶面上之色。
  裴霓霞自嘲道:“可惜当时的裴小姐太自负,认为自己会喜欢上的对象必然是好的。人啊,从来都有这种可笑之处,将对方归于好与善,却不是凭据事实,结果只是自己的自命不凡由镜反显罢了。所以她一开始并未将婚约者的话放在心上,她想当然地认为一旦婚约不存,那两人间种种自然如风过无痕,而裴谢两家也再不相干。对方对此又是无所谓的态度,那她再提一次退婚之事,对方必然应允。”
  秦疏桐勉强回神,问道:“这次他没有同意?”
  “不,他仍旧应允,裴小姐的去留全然自由,但有别于第一次,这次他的回应还附带了些别的东西。他说,裴小姐既然已经知道了谢家往事,就不再考虑一下完成婚约这个选择么?”
  “呵,他好像问错人了吧?这该去问国公夫妇或裴少爷。啊……抱歉……”
  “无须致歉,毕竟裴小姐也这么想过。自身是自身,亲人是亲人,这一点裴小姐心中有数。就在裴小姐婉拒,想要告辞时,婚约者最后状似随口问裴小姐从何得知谢家往事,裴小姐便也随口答说,裴谢两家的这个婚约已存二十年,裴家会知道谢家的旧事也不奇怪吧。”话至此,裴霓霞终于换下代称:“我永远忘不了说完后他的眼神,也永远后悔自己当时所言。”
  裴霓霞戛然而止,秦疏桐意会这就是结尾,但……她的话有什么问题么?所谓谢雁尽的眼神……又是什么样的眼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