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古代爱情>明月在窗> 第16章

第16章

  没有书册在手,学究又默认青阳斋的都懂,讲得深奥,也不多加解释。
  一时之间课堂上只听得学子们马不停蹄,动手将学究的话记在纸上的声音。
  大家都秉持着,就算课上听不懂,好歹课下可以好好巩固研究的想法。
  在如此氛围中,林清樾随手翻着珍贵的书册,便显得不太认真。
  尤其,她还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日光,饶有闲情地去打量隔壁的祝虞。
  清风吹开祝虞几缕碎发,扫着他清秀的面颊,鼻梁上的小痣早没了踪影。
  也不知道梁映是怎么解释的,又怎么让祝虞守口如瓶的,林清樾不能不多留心一些。
  “讲到这里,谁愿说说,至圣为何修《春秋》?”
  “学生孟庆年愚见,乃为尊周公之制,明将来之法。”
  李学究笑着摇头,“尚未达。”
  青阳斋里静了静,孟庆年能跟上李学究所讲已经是斋中佼佼者,连他的答案学究都不能满意,其余人更是想不到学究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带着厚厚的叆叇也遮不住孟庆年微微胀红的脸色,他的视线不安地转了转。这一转很难不注意到身旁这有经义
  不看,歪头看别人的林樾。心里的燥意不免烧上来几分。
  “学生们手中经义不全,不过想来林樾林兄早已读过,应已通达此理。”
  冷不丁被点名的林清樾,回望了一圈斋堂里都聚拢到她身上的视线,最终落在孟庆年的身上。
  孟庆年缓缓扭过头,身姿依旧端正,好像他不曾发难。
  也不知自己怎么就得罪了人家的林清樾姑且起身,但并没直接回答。
  比起不知答案,更似是,没听清问题。
  祝虞莫名感受到林樾的视线,不算炙热,但绝对忽视不掉。他悄悄掀起眼帘,林樾清亮的,又带着三分示弱的眼神更清楚地出现在眼前。
  在向他求救?为何?
  祝虞摸不着头绪,可对着那样一张脸,偏也聚不起拒绝的心思……
  回过神,手中记了提问的纸页已经默默往林樾的方向送了送。
  林樾勾了勾唇,须臾,清朗的声音在斋堂之间清晰响起。
  “学生以为,修《春秋》不为复周礼,而在救时之弊,革礼之薄。”
  林樾答的几字言简意赅,但并不难懂。
  课堂逐渐响起吸气声。
  原来如此。
  其实,刚才孟庆年所答并非错答,这答案是修书以来众多大家探讨后的主流之意,只是李教谕不认可,众人思绪仍困在前人总结的教诲里抽不出身。
  林樾的话一下点透了他们,联系李教谕先前所讲的深奥晦涩的句意。
  他们终于明白,李教谕想让他们读懂的是什么。
  李之望捻了捻花白的胡子,颌首。
  “不错,正是此理。我教诸位读经义,不是只为明章句,通训诂,而是通经致用。今日的课,可以不用再上了。”
  孟庆年脊骨一僵,眼睁睁看着李学究收好经义,一点没管放课的钟声还未响起,说完散学后,脚步轻快地离开了斋堂。
  斋堂里的学生们在学究走后,面面相觑,不知该不该离席。
  这才上午呢,这样就下学了,那他们大半天的时光该干什么?
  林清樾倒自在,把手中用不上的书册收起递给祝虞。
  “谢过祝兄救急,若不嫌弃,这份薄礼还请收下。”
  薄礼?
  完整的经义书册市价便不低,何况是林樾手中这种国子监刊印版本。
  祝虞忙推拒,“我受之不恭。”
  “几本书而已,与交个朋友而言算不得什么。”林樾温煦一笑,让祝虞确实记起了林樾在常悦客栈住着时,交朋友就是这么个一掷千金的性子。
  不得不承认,对林樾来说,书册教义唾手可得。反而是他,书肆买书花销太大,他这种贫贱人家,通常只能欠人情去借书誊抄。
  虽然金海楼一事后,梁映给了他一笔封口费,但他午夜梦回,何亮那张死不瞑目,鲜血乱淌的脸时常出现,以至于昨夜乍见关道宁,对上他那敏症的脸,他差点以为是鬼上门。
  这封口费实在拿得让人寝食难安,祝虞至今都没有动过,甚至想找梁映把钱还回去。
  可如今进入书院,没有挣钱的法子,即使他不用在食宿上花销,但读书所需的花销又何止这两项,往后还要算秋闱春闱的路费,钱怎么省都是不够的……
  祝虞还是接过了林樾递来的书册,“我誊抄完再还给林兄。”
  林樾只是笑,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那清润的眼底像是把祝虞那一点自尊都看得分明。
  祝虞不自觉低下脸。
  和何亮有目的的宴请不同,林樾送完书册都没多寒暄两句,很快被斋堂里的其他学生围上,祝虞便是想搭上话,都有些困难了。
  “我们这是算下学了?可李教谕这一看就是随心而论,学录肯定不知。我们要是直接走了,被学录逮到在学册上记下劣迹……”
  “是啊,我来长衡,便是为了能升到国子监的名额才来的。学册有了劣迹,名额肯定没着落了……”
  “林樾,你怎么想?”
  学子们嘀嘀咕咕,都想让刚刚被学究称赞过的林樾拿个主意。
  孟庆年的书案一时不查被几个人挤歪,本就郁闷的眉头皱得更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