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不需要的时候不理,需要的时候才……是他的不对。
  光写信是不行了,得派人去请。
  张益德一向敬重文士,由他去请最为合适,定能将人给请来。
  刘备给张飞写信。
  他怕张飞对季汐不够重视,除了在信中三令五申一定要将人给请来之外,还把鲁肃推荐季汐的信一起寄给了张飞。
  张飞收到信左看右看,满脸的不可置信。
  但是名字和地址都没错,刘备让他去请的人确确实实就是他认识的那个季汐。
  他拿着信去找关羽商量。
  关羽将季汐视作得意门生,一心想把季汐培养成一名出色的武将,恐怕一时接受不了。
  这事必须要和关羽好好的说说。
  关羽看到好兄弟张飞前来找他,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意,说道:“益德,你找我?”
  他还不知道自己将要迎来一个晴天霹雳。
  张飞一脸的纠结,小心翼翼地试探道:“云长兄,我给你说一个事,你要挺住。”
  关羽见状,严肃地道:“何事?”
  张飞还是没忍心说,递上了手中拿着的信,说道:“这是刘将军寄来的信,你看看。”
  关羽带着疑惑阅读了信件,然后就懵了。
  他像张飞一样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甚至念了出来,“与诸葛亮、庞统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若是王基他还相信,换做季汐,不太可能吧?
  他又看了看鲁肃写给刘备的推荐信,确实是向刘备推荐季汐无疑,而非推荐王基。
  看日期,推荐信还是去年写的。
  去年季汐还没有到弱冠之龄,鲁肃就拿季汐和庞统比?
  鲁肃没毛病吧?
  而且推荐信上任何能证明季汐确实有才能的实例都没有,单单只是提名庞统。
  刘将军还真敢一开始就对季汐委以重任?
  鲁肃对季汐的事迹除了对付孙权这一点,其他的都不知道,而这么丢他们脸的事又不好和刘备说。
  也不怪他会这样推荐。
  关羽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决定去找王基问问,说道:“益德,我们去问问王基吧?”
  张飞点头:“我也正有此意。”
  王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到关羽和张飞来了,拱手道:“二位叔叔。”
  张飞将季汐的任命书给王基看。
  关羽紧张地道:“伯舆,你看这任命书是不是写错了名字,其实应该是你?”
  王基欣喜地道:“不会有错。”
  “嗯?”关羽对王基的反应十分不解,怎么就如此笃定?
  他没记错的话季汐今年才刚到弱冠之龄吧?
  王基眉眼中都带着笑意,说道:“关叔叔,我是青州东莱郡曲城县人,两年前任曲城县县令主薄。”
  关羽点头,说道:“这个我早就知道。”
  王基说到这里陷入了回忆,有些怀念地说道:“关叔叔有所不知,当时的曲城县县令就是季汐。”
  关羽:!!!
  张飞:!!!
  王基接着说道:“去年我任别驾主薄、谏议大夫主薄。”
  关羽和张飞仿佛猜到了什么。
  王基笑着说道:“想必二位叔叔已经猜出来了,我一直都是季汐的主薄。”
  关羽:!!!
  张飞:!!!
  关羽问道:“季汐的身世肯定不凡吧?”
  两年前季汐才十八岁,就当上了县令。这官多半是买来的,或者是走了关系才当上的。
  王基点头,说道:“他是荀文若的义子。”
  关羽和张飞听了都是一个想法,有这么好的家世,年未及弱冠就当上县令且步步高升就不奇怪了。
  张飞摇头叹道:“没想到荀文若也会徇私。”
  王基听了不敢苟同,争辩道:“季汐是因军功举孝廉入仕,得封关内侯的。而非是花钱或者是托关系得来的官职和爵位。”
  关羽:!!!
  张飞:!!!
  关羽问道:“他是立了什么军功?”
  季汐在渭南之战的事迹早就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传开了,在其他势力范围内则没有流传开来。
  王基把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反正他们和曹魏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而且还是曹操追杀的对象。
  说出来不要紧。
  关羽和张飞听后不再怀疑是刘备搞错了,拉着王基就去了王基和季汐的家里请人。
  他们走的时候又没有告诉诸葛亮。
  诸葛亮发现关羽和张飞又旷工,问了好几个人才知道他们是奉刘将军的命令去请人出山了。
  诸葛亮:“……”
  五月天热起来了,季汐自制了一柄折扇,扇骨是用竹片制作的,扇面是用厚一点的白纸制作的。
  白扇子总是不太好看。
  季汐想着在扇面上画点什么就好了,可是不会画画,写的字也不好看。
  他只练了两年的书法。
  王基的字写的都比他好,请王基在扇面上作首诗?
  这时,家里来客人了。
  王二恭恭敬敬地将关羽和张飞请了进来,王基也提前下班回来了。
  季汐听到声响迎出了门。
  他一看到张飞就欣喜地喊道:“张叔叔,你来的真巧,我正有事情想求你帮忙呢。”
  怎么就把张飞给忘了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