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杀了后,一部分拉去镇上给老大支摊子,另外一部分猪肉分了,老二老三各挑上一些,在周边十里八村的叫卖。
他们收猪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说好多少钱一斤,直接上称,还有一种就是靠眼力估价,双方讨价还价,要是说成了,直接掏钱拖走。
段大爷举着竹条对着猪栏里面的猪屁股抽下去。
猪吃痛,疼的在栏里面扭着屁股走猫步,段大爷随意瞄了两眼,对着王小翠道,“王家妹子,你这猪养的好,全是肥膘,差不多得一百六十出头。”
段大爷对这头猪非常满意,猪肥,好卖。
“不过你们喂食了吧?应该也就不到一百四十斤肉。”
王小翠点头,“对,早上喂了,”
段大爷直言道,“那按规矩要扣称头的,王家妹子,你是要上称还是估价?”
要之前自己一个人,王小翠就选估价了,估价肯定是要亏上不少,但现在苏平回来了,这么大壮力,王小翠当然选择上称。
“段大爷,上称吧。”
段大爷点头,“行,老二老三,去板车上把秤拿过来,老大,你跟着这位小兄弟进去抓猪。”
段老大可谓是经验十足了,把手中的麻绳打好结,穿着雨靴进了猪栏,朝着猪慢慢的靠近,随后出手如闪电,快速的扯住了一条猪后腿,手中的麻绳结套了上去,拉紧。
也就是两秒钟的样子,一个死结就绑在了猪后腿上。
猪受惊,惊恐的嘶吼着,四肢蹄子乱刨,想要挣脱禁锢。
“快,摁住它,把前脚给我扯过来。”
苏平赶紧按住挣扎着想要站起来的猪,段老大不等苏平有其他动作,抓着猪蹄子快速的绕了几圈,很快就把四只蹄子绑的紧紧的。
被绑了的猪被苏平和段老大用扁担抬起来挂在了秤上,确实和段大爷估的差不多,总共163斤。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猪肉大概在一块到1块二一斤,年底价格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5左右,但收猪价格要便宜很多,段大爷只出7毛3。
因为猪身上的大骨头,猪头,以及猪肚子里面不少东西都不值钱,卖不上价格。
他们这么大老远出动好几个劳力拖回去,大清早一家人忙活,然后挑着十里八乡叫卖,肯定是要赚钱的。
按规矩扣了称头,王小翠总共拿到了一百零二块二毛钱。
苏安见妈妈数钱,不由的感慨,“养猪还挺赚钱的,一百多呢,要是养上十头,那一年不得一千多?”
王小翠摇头,“哪有你想的那么好,买小猪崽可比买肉贵多了,我捉的时候17斤,快一块七一斤呢,得二十七八,把这笔钱扣掉就剩下不到八十块了,但你想想,我这可是养了快一年了,吃进去的猪草就不说了,它小的时候,还吃了不少红薯呢,那可都是粮食,而且还得承当风险,要是病了或者死了,那可就本都没有了。”
苏平询问道,“妈,猪崽这么贵?那养母猪不是发财了?”
“哪有那么容易?人家小猪刚生出来的时候,要精心养护,跟照顾自己家娃娃似的,大冬天的要给保暖,还得熬粥给它们吃,你只看到了人家挣钱,没看到人家的付出。”
王小翠目光复杂,“在这乡下,大伙全靠地里刨食,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的,能剩下个十几块钱,就已经很不错了,不少人家里连饭都吃不饱,所以,当初妈妈才会想让你们留在城里。”
第141章 检查身体
家里猪都卖了,王小翠终于答应跟着苏安上县城了。
本来是想带着妈妈上a市,市里的医院肯定会比县城的好些,但大舅舅家的王宣英再有两个月就要出嫁了,而且苏平和苏安也想多陪陪姥姥。
这一来一去的折腾不说,转车都要转死人。
所以苏安打算在家里待两个月,等着王宣英出嫁后再上a市,或者直接过完年再上去。
一家三口把屋子锁了,借了小叔公家里的自行车就往镇上去了。
这时候,自行车不但是交通工具,也是运输工具,别说坐三个人了,二八大杠拉十几个大水缸的也有。
上辈子,苏安就见过一辆自行车拉着十一包水泥跑的,承重量一千斤以上。
踩自行车的是苏平,苏安坐在前车杆上,王小翠坐在后座上,随着自行车在泥巴小路上颠簸,王小翠搂着大儿子的腰笑的异常开心。
这几天的日子,让她幸福的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到了镇上,找了个地方寄放自行车,其实镇上也是有诊所的,但是只有两个人值班,医疗条件落后,检查身体的工具除了一根体温计,全靠医生望闻问切。
头晕,医生给你喂土霉素,头痛咳嗽不想吃饭,医生给你喂土霉素,肚子痛发烧,喂土霉素,拉肚子呕吐,还是喂土霉素,烧伤,刀伤,摔伤,大病小病各种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全是土霉素,连家里鸡鸭猪狗生病了不吃粮食没精神,也是喂土霉素。
土霉素可谓是这时代乡下横跨二三十年的神药。
所以面对王小翠说,“妈没事,我就有时候难受一下,平时我一百多斤的担子挑着就走了,就你们大惊小怪,没必要去那么远,我们就在镇上看一下,拿点药吧?”
苏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那还用看啥啊,家里不是有一瓶土霉素吗?都不用看了,你直接搁家里吃土霉素就行了,反正看了也是开土霉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海棠书屋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