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秋泓缓缓坐直了身体,他问道:“锦盒里面有什么?”
  王吉轻声回答:“次相您知道的。”
  秋泓疲惫至极,他按了按眼眶,抬手一摆:“既然已经给了陛下,哪里有再要回来的道理?给陛下送回去吧,就说……就说臣今日随驾谒陵,明日,明日再……”
  “陛下还有口谕,”王吉打断了秋泓的话,他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若是秋先生执意要辞官,那朕,就和秋先生一起回少衡。”
  “胡闹!”还不等秋泓说话,沈惇就先开了口,他大步上前,拽过王吉的胳膊,把人拉到一旁,“陛下当真是这么说的?”
  王吉一脸平静:“当真。”
  “胡闹,简直是胡闹!”沈惇抬手一指坐在桌后的秋泓,“他只是长缨处大臣,陛下是九五之尊,真龙天子,皇位之事,岂可儿戏?”
  王吉没有理会沈惇,而是转头又向秋泓拱了拱手:“陛下还说,这皇位他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秋先生得想清楚了。”
  这话说得秋泓脸色一变,他蓦然间想起了什么,一下子坐直了身体。
  王吉心知自己已把话点到,于是侧身打开了帘门,迎进了两个捧着红漆木盒的小太监:“陛下特赐秋次相坐蟒胸背、蟒衣一袭,梁冠一顶,今日谒陵,还请次相莫要忘了。”
  秋泓定定地坐着,许久后才答:“臣没忘。”
  说罢,他打开了锦盒。
  锦盒里面盛着一缕细细的发丝,秋泓眯了眯眼睛,看了半晌,忽然意识到,这并非是他自己剪下来送给祝微的那一缕。
  这是小皇帝自己的头发,而如今,小皇帝交到了他的手上。
  秋泓沉默良久,最终无声地合上了锦盒。
  “烦请王公公回禀陛下,就说臣收到了。”他接过蟒衣和梁冠,短暂一顿,“还有……臣感念陛下大恩。”
  这一通哑谜打得沈惇一脸茫然,他只见秋泓捧着那顶梁冠,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今日天亮得可真早啊。”
  今日天亮得确实早,北都五月渐暖,清晨便晴空万里。
  祝微身着衮服走上车驾时,身后天宝殿的金光恰好打在了他肩上的那一对日月间,映得小皇帝额前冕旒生辉,身后溢彩流光。
  “起驾!”中正司提督太监钱奴儿的声音远远传来。
  很快,旗帜招展开来,人马徐徐起行。
  自京师迁到北都,祝家的几位皇帝死后都埋在城外的冠翠山下,皇陵巍峨,守备森严,过去,祝微只在先帝还于旧都后,跟着来过一次。
  他久居深宫不爱动,拜谒皇陵又需登山,这日顶着太阳才走两步,祝微就有些气喘吁吁了,转而要进环翠观歇着。
  环翠观建在半山腰,两侧立着大片竹林,观中被清泉围绕,幽深静谧,冬暖夏凉。
  祝微还是第一次踏进环翠观,他兴致勃勃地看了一圈,又喝了三杯老道长奉上的清茶,方才觉得身上燥热褪去。
  “有人在抚琴。”等咽下了这口茶,祝微忽然眉梢一动。
  “奴婢怎么没听见?”钱奴儿努力竖起了耳朵。
  但还不等他听到琴音,祝微就一把丢下茶盏,转身向环翠观后面走去。
  “皇爷……”
  “谁也不许跟上来。”祝微头也不回地说道。
  观外偏殿中,沈惇正在其中烦躁地左右踱步,秋泓坐在一张小几后,支着头兀自摇扇。
  其余大臣则三三两两聚在一团,有胆大者时不时用余光看一眼阖着双目的秋泓,再压低了声音议上两句。
  ——昨夜太后赶在宫门落锁前召见次相一事已传出了内廷。
  “都在胡言乱语些什么?”沈惇终于忍无可忍,一时怒不可遏道,“你们几个,都给我滚出去!”
  方才正谈得火热的三位翰林院庶常吓了一跳,慌忙低下头,忙不迭地走了。
  沈惇是什么脾气,各部官员在朝多年,谁不清楚?此时忽然见他发火,都唯恐避之不及,最后,只余秋泓一人还坐在原处。
  “你和他们置什么气?”秋泓慢吞吞地说道。
  沈惇沉着一张脸,横眉打量秋泓:“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现在赶紧给我一五一十地说清楚。”
  秋泓放下扇子,无奈道:“有什么好说的,无非是太后责怪我,没有教导好陛下罢了。”
  “就这么简单?”沈惇紧锁着眉。
  “就这么简单。”秋泓一点头。
  第115章 天极三年(十)
  很显然,沈惇并不相信,他眯起了眼睛,将面前这人上上下下扫视了一个遍:“你脸色不对。”
  秋泓有气无力地叹了一声:“淮实,我昨夜一宿没睡,今早又跟着陛下出城谒陵,爬了一上午的山,连水都没喝上一口,这会儿头疼胃疼心口疼,脸色能好吗?”
  说完,他指使起沈惇来:“去把窗子打开些,这偏殿里闷得我直犯恶心。”
  沈惇听话照办,先是为他倒了杯茶,而后又将两侧窗户开开:“礼部的那位王主事留在下面歇息了,你不如也给陛下告个假,留在这里好了。”
  秋泓正在往掌心倒清心丹:“沈公啊,我头上的这顶梁冠是陛下今早亲自派人送来的,我不去,岂不是驳了陛下的面子吗?”
  沈惇不语。
  “还有,方才沈公着实不该为我生气,那些流言蜚语,我不承认,谁敢说是真的?可沈公生了气,背地里保不齐就有人会说三道四,认为是我,做贼心虚。”秋泓咽下清心丹,幽幽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