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目送秋实离去,春华看着青石板上静静躺着的古铜色钥匙,叹了口气。
秋实得多疼,才发觉不了钥匙自手心滑落了。
春华弯腰,捡起钥匙放进腰间荷包。
罢了,待她忙里偷闲抽空回去给秋实上药。
再抬头,面上已是恭顺谄媚的笑容,如同最巧妙的工匠打磨出的木偶人。
“王嬷嬷。”
王嬷嬷颔首“小姐可在?”
春华还未来得及开口,房门应声而开。
“王嬷嬷。”陆明蕙轻轻柔柔软软绵绵道。
王嬷嬷不着痕迹的扫了一眼,又飞快的低下头“夫人得了匹浮光锦,想为小姐置办身衣裳,特命老奴请小姐过去。”
不管到底是何原因,面上的原因总要过得去。
“浮光锦?”陆明蕙眼睛一亮。
经过月余恶补,她早已脱胎换骨。
浮光锦,以紫海之不染其色也,以五采丝蹙成花纹,各一千二百络。
光彩动摇,令人炫目。
王嬷嬷笑了笑“确是浮光锦。”
“小姐,请。”
王嬷嬷在前引路,陆明蕙状似无意道“听说王嬷嬷以前唤明朝一声姑娘,她离府时,嬷嬷极为不舍。”
“明蕙自知不如她与嬷嬷朝夕相处十余年的情谊深厚,许是听不到嬷嬷也唤我姑娘了。”
王嬷嬷心一紧,面上神色不改“大姑娘说笑了。”
陆明蕙笑而不语。
她早晚要除了这老货。
上一世,王嬷嬷是陆明朝的陪嫁嬷嬷,入镇国公府后协助陆明朝掌家管事,忠心耿耿,主仆情深。
全心全意惦念着陆明朝的人,她怎么可能容忍对方留在侯夫人身边诧异耳边风呢。
王嬷嬷只觉得自己仿佛被一条毒蛇盯上了一般,身上密密麻麻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永宁侯府认祖归宗的这位大小姐,不是好相与的。
柔顺、善良、内敛都是表象。
她是夫人身边的老人,兰熹院的事凡过夫人耳,如过她耳。
从夫人把兰熹院下人的身契交给大小姐,兰熹院已经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杖毙了三个丫鬟了。
夫人怜惜大小姐,处处替大小姐遮掩,这才没有传出去。
刚刚,她远远瞧见了秋实。
秋实脸白的像死人,她看了都觉得吓人。
到了主院,王嬷嬷守在廊檐下并没有入内。
声音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传出来。
王嬷嬷盯着有几分萧索的院落,放空思绪。
不敢听,也不愿听。
“母亲,浮光锦呢?”
永宁侯夫人面色有些难看“浮光锦自然给你留着呢,娘听说兰熹院这几日瓷器替换如流水,且昨夜又杖毙了个小丫鬟?”
陆明蕙一怔,旋即眼眶微红“母亲,女儿知错了。”
“那丫鬟嫌弃女儿是乡下长大的泥腿子,上不得台面,明里暗里鄙夷女儿比不得陆明朝的一根头发丝,女儿也是气急了。”
“下令的时候,话说得狠了些。”
“母亲尽管责罚,女儿绝无怨言。”
越说,声音越哽咽。
永宁侯夫人叹了口气“不过一个下人,死了就死了,娘是担心你的名声。”
“你近来脾气愈发躁了,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灭口而非封口】
第一百五十七章 灭口而非封口
永宁侯夫人轻轻掠过陆明蕙的发鬓,目光凝重地注视着她。
有漫不经心,有担忧怜惜。
漫不经心的是兰熹院里一个个被杖毙的下人,担忧怜惜的是陆明蕙纯善温柔的名声和高嫁的婚事。
陆明蕙感到头皮一阵紧绷,额头上不禁渗出冷汗,长睫也不由自主地快速颤动。
永宁侯夫人手中动作微滞,眸中闪过一丝淡淡的不悦,沉了声“明蕙,你若有能力妥善处理此事,选择隐瞒也无伤大雅;然而,若因隐瞒而导致事态恶化,届时再坦白也于事无补。”
“你初返京城,既无旧日熟识之闺中密友,镇国公府对于婚事的态度亦显疏离冷淡,更兼顾淮置两族体面于不顾,擅自请旨外放离京,你的处境可谓险峻,须时刻谨慎行事,不容有丝毫疏忽。”
“明蕙,娘只得了钰儿和你一双儿女,娘定是全心为你们兄妹打算的。”
陆明蕙心中有了计较,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低垂着头啜泣着“娘,女儿认祖归宗后时时处处以高门闺秀的仪态要求自己,不敢行差踏错。”
“只是……”
陆明蕙适时露出一抹羞愤欲死的神情“在常喜村陆春和父子曾有意欺辱女儿,女儿警醒,才免遭于难保清白不失。”
“可,终究是一桩见不得人的丑事。”
“镇国公府本就对女儿多有不满,一旦这桩旧事传出,那女儿的一生就毁了。”
“女儿也是命苦,陆明朝在侯府金尊玉贵锦衣玉食,我在乡下吃尽了苦头,如今好不容易各归其位,还要担惊受怕夜夜难寐。”
陆春和父子,必须死。
这是她带着记忆重生后就决心要做的事。
这一世,她是要代替陆明朝做名声无瑕人人推崇的豪门贵妇的。
如果可以,她更想把常喜村和大河村都变为焦土,无人生还。
这样一来,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她的愚蠢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