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吴正哲和吴青娥兄妹俩,还在质疑着夏青黛的水平,并不是很想把夏外公送医检查。
  两人都是地地道道农村人,一辈子都是在赤脚医生那儿看病,对西医和医院天然抗拒。
  吴正哲自己得带状疱疹的那一年,就是因为拖着不肯去就医,最后才留下个神经痛的后遗症。
  但是他从来不承认是拖着耽误了病情有后遗症,反而怪吃西药才有的副作用。
  并对后来治好他带状疱疹的中医针灸推崇备至,从此上了针灸网播课的船,就没下来过。
  眼看是议论不出结果了,夏商陆偏头问夏青黛:“你真有把握?”
  夏青黛点点头:“哥,我诊脉真的还行。”
  夏商陆于是直接拍板道:“等明天一早我带外公去检查吧,检查了放心。”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自然也没有再反对的,纷纷同意下来。
  吴正哲表示明天他会陪着去,不用外孙费这力。
  夏商陆笑说:“我反正明天也休息,正好有空的。”
  大表姐夫也主动表态:“那明天坐我的车去,我开车送爷爷。”
  “那再好没有了。”
  这件事讨论完,大家开始吃晚饭。
  因为决定了明天带外公去看医生做检查,所以今晚夏商陆兄妹俩改变行程,选择留宿一晚。
  外公外婆家别的没有,空房间很多,留宿一晚没有问题。
  就是床比较简易,都是很古老的竹板床,几十年的老物件了。两兄妹也不挑环境,凑合着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早,夏商陆和舅舅及外公一起坐大表姐夫的车,去翁山医院。
  大过年的,医院里人比往常少了许多。昨晚夏商陆挂的普通门诊号,没多久就轮到了。
  夏青黛没跟着去,待在舅舅的书房继续看医书。
  差不多到午饭的时间,夏商陆的电话打了过来。
  “哥,检查得怎么样?”
  “你看的没错,外公确实有肺积液,要住院抽掉,还要做进一步病理检查。”
  “告诉舅舅和外公,不用着急,没大问题。”若有大问题,夏青黛能“看”得到。
  她虽然不会治,但是很会诊。
  且夏青黛“看”病的本领强,即便她说自己不会治,大家也还是觉得她可以。
  她说外公没有大问题,大家就都安心了。
  医生说的可怕,但他们家里人包括外公本人,都不担心,全都开始无脑相信夏青黛的说法。
  毕竟能靠把脉把出病状的医生,家里这些人都还没遇到过呢!
  现在大部分的中医院给患者看病,其实也是让去做仪器检查的,并不靠望闻问切诊断病情。
  毕竟好用的仪器设备,跟后续治病又不冲突!
  西医之前都只会放血,有了科学仪器,水平才突飞猛进,中医也可以利用仪器发展,这是必然趋势。
  外婆得知老伴得住院后,着急上火地要去陪夜,被姨妈和舅妈两人拦着不让。都八十岁的人了,不敢让她太操劳。
  但是外婆与外公伉俪情深,一定要去。最后女儿媳妇拗不过她,只得叫车把她送去。
  接下来就没有夏商陆什么事了,外公有医保和存款,自己出钱,儿女出力,没孙辈什么事。
  经此一次,全家人都对夏青黛的医术刮目相看。原本回家被追捧的准医生王军,变成了对照组挨批。
  吴青娥颇有些不是滋味地说:“看看人家青黛噢,才高三自学都能有这水平,我看来宝(村里的赤脚医生)都没她的本事。你都上医学院了,咋就还什么都不会呢?你舅妈让你看个光片你都不会。”
  王军无奈:“我才学了一学期。”
  吴青娥:“人青黛才高三,都是自学的,医生学校里一天都没上过课呢!”
  王军:“……她特别逆天。”
  吴青娥幽幽叹了口气:“青黛的面相就是后福深厚的,这孩子果然厉害。今年我得赶紧把家里的风水局补好,保证你以后医术比青黛还厉害。”
  王军:“……”
  此时的夏青黛,背着一书包舅舅送的医书,跟哥哥一起坐在回江城的动车上。
  她现在就捧着医书全神贯注地在看,越看越喜欢。
  首考成绩考得不错,家里还有高斯、马丁、欧文帮她进行三对一私教,夏青黛对于学习一点都不慌了。
  这次出来都没带书,此刻也很有闲心看医书。
  她舅舅买了好多没有注释的中医医书,古文原版实在太艰涩,根本看不懂,索性就挑了出来都送给夏青黛了。
  吴正哲一个快六十岁的人了,不指望自己真的能学成中医,就专攻针灸。把针灸学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第99章 暴雪天,大堵车
  大年初六,夏青黛拎着哥哥给她准备的两瓶茅台酒,两条软中华,一起去梁老家给他拜年。
  梁老住的和徐艳、颜士贤他们是同一个小区,夏青黛再来这小区已经熟门熟路。
  今天来梁老家拜年的,都是他的弟子,夏青黛是唯一一个没有正式拜师的。
  中医的传承与西医不太一样,师生关系相对更紧密。在某些医院里,甚至还会每年给中医科举行简单而庄重的中医师承、研究生、中医住培医师的拜师仪式。
  虽然并不一定每个学中医的人都必须拜师,但大部分是。毕竟有正经师门传承的中医,走的路更顺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