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道长,麻烦你了。”
  庙祝嘴角勾起一丝神秘的微笑:“好,这位施主你想要问什么?”
  “既然是在财神庙里,那就问财吧。”
  “好。”
  说着庙祝便坐在一旁的书桌前,从抽屉里掏出一本书看了起来。
  这书不是别的,正是一本求神问卜之书。
  王师爷一看这情形,立刻后悔自己求签的行为了,早知道就不该陪着这位折腾。他们是出来带英吉利红毛参观的,又不是为了财神庙来的,何况这庙里的庙祝也看起来不是很正常。
  但庙祝似是没看到王师爷的神色,看了片刻后,用笃定的语气道:“既是求财,按签上注解,今日宜东行,会有意外之喜。”
  “是吗?”王师爷波澜不惊地应了一声,并无表情变化,他才不信呢。
  庙祝又看向张玉田:“这位是县令大人吧?”
  “不错,正是本官。”被叫出了身份,张玉田也不觉得奇怪,毕竟他又没有想要微服私访,不然就不可能带上自己的师爷了。
  庙祝神秘兮兮地一指欧文道:“看到他头发的颜色了吗?金色!金色代表财富,这就是一位送财童子。带上他,往东去,到和平村的地界上,您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张玉田纵然是心有怀疑,但见这位庙祝说得如此笃定,不由自主地就看向一头金发的欧文。
  在他的地盘上,应该没有闲的无聊的道士来骗自己吧?要不然跑得了道士也跑不了庙。谁会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哪怕是出家人,应该也没这么无聊。
  所以这道士说的是真的吗?
  张玉田与马瑀交换了一个眼神,后者轻轻颔首,给了他肯定的答复。
  得到支持后的张玉田,又把目光转移到打扮奇特的夏青黛身上,再看了一眼已经老神在在坐回蒲团上的庙祝,笑道:“有趣!有趣!难得今日这般有趣,那我们便往东去看看。”
  他看着欧文问道:“这位使者,您刚才说想去我们大清的乡下看看对吧?现在还有兴趣吗?”
  欧文淡淡一笑:“当然。”
  “那就请吧。”
  走出庙外,马瑀望着头顶火辣辣的太阳开口道:“这街头巷尾都看过了,要不现在坐轿子吧?”
  “好。”不待传教士过来翻译,欧文直接代替大家做了回答。
  要改坐轿也很简单,街边到处都蹲着等客的轿夫呢。愿意花力气赚点辛苦钱的老百姓是永远都不缺的,无论是欧洲还是大清。
  几个人纷纷坐上轿子一路往东,围观的人群还是很多,轿夫们好不容易才从拥挤的巷道挤出来,一路直奔城门而去。
  出了城,就只剩下泥路了。但与此同时吃瓜群众变少了,就算是小路也变得宽敞起来。
  夏青黛当然不会巴巴地跟在后头,她直接就在庙祝震惊的目光中原地消失,回到现代玻璃缸前,看着底下的小人们赶路。
  可惜她不是真的神仙啊,不然就给大家来一个缩地成寸的法术,加快一下速度。
  看着轿夫们一路吭哧吭哧地扛着人赶路,累得满头大汗,夏青黛也有些不忍。
  她扭头看了看,很快就眼睛一亮,跑到书桌前拿起桌面迷你扇过来,对着云层往下吹风。
  她并没有把风扇拿的过低,只隐在云层之中。即便如此,对于底下的小人们而言,也能送来不少舒爽了。
  毕竟七月的天,原本是一丝风都没有的。
  除了举着电动桌面扇给大家扇风,夏青黛还拿了一把团扇遮在欧文头顶的天空。这样就好像有一朵乌云一直在跟着他跑,只要别迷信地认为乌云跟着跑不吉利,那么在炎热的赶路途中有一块遮阴之处还挺爽的。
  第497章 芭蕉扇
  午后的烈阳下,英吉利红毛、大清随行官员以及跟在后面的跟班护卫,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往乡下去。
  “今日这云也奇怪,就一路跟着我们。”不知走了几里地,王师爷终于忍不住开口说了一句,“这不像是个吉兆啊。”
  甚至连从天上吹下来的风,他都感觉有点阴森森。可能是在财神庙里的那个神神叨叨的庙祝,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他是不赞成听庙祝的话,漫无目的地往东走的。但是他只是一介小小师爷,县令和总兵大人都一致决定的事,他也没有反对的权力。
  众人在出城前就下了轿子,换乘由农村闲散劳动力组成的滑竿。倒不是他们想折腾,只是运输行里的轿子一般只跑城内短途,滑竿才会接上山和下乡的长途。
  滑竿跟躺椅差不多,能半躺着。因此坐在滑竿上的人,可以望天放松,自然也就能发现头顶跟着他们跑的那片“乌云”。
  “这怎么不是吉兆呢?”张县令也早就发现阴影跟着大家跑的奇怪现象了,一直仰着头在研究,“马大人,你看这天是不是要下雨了?头顶这片乌云一直没散。”
  “难说,这云看着是有雨,咱俩是想一块儿去了。”马瑀嘴角咧出一个笑,心里也正想着美事。
  定海城已经数月没有下过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连今年的梅雨季节都没下过几场像样的雨。岛上水库、护城河以及各沟渠都快干涸了,农业情况非常不乐观。
  身为父母官的张玉田已快被旱灾愁死了,马瑀他身为地方总兵,面对旱灾一样忧心。前者甚至不辞辛劳地走了十庙求雨,最近还计划着把龙王庙里的龙神像抬出来祭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