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哦,原来今天是六月二十四。”崔彻恍然,“在江南道,就是观莲节,又称‘荷诞’。的确像你说得那样,男女老少倾城出动,人山人海。大小船只全都汇集在荷塘赏荷,为荷花祝寿。人们载酒湖上,夜以继日。”
  微风吹动迭湘的发丝,她一双圆圆的眼扑闪扑闪的,“公子是怎么知道的?”
  “当然是书上看来的。那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她眼神一闪,想了一秒,“干娘说的。”
  崔彻对贺初道:“我母亲是江南道人士,齐妈妈虽然不是,但对那里十分熟悉。她做的酱鸭,不输我安都宅子里的庖厨。明日你就知道了。”
  “那船上可有酒,可有新鲜荷叶?” 他问。
  “有,我去拿。”
  崔彻将酒倒入鲜绿的荷叶中,捆扎一番,“既然是观莲节,我们也应个景,喝一喝那里的碧筒酒,先放一会,过会再喝。”
  等他们的船行到湖心,“差不多了。”崔彻道。取了簪子刺破荷叶的叶心,让它和叶茎相通,演示给他们看:“就这样从叶柄里,直接吸着喝。”
  贺初二人照着他说的方法做,酒里有荷叶的清香,多了说不出的清音幽韵,既有凉意,又有野趣。
  远处,天与湖相连,广阔无际。近处,美丽的鱼在湖里游来游去。三人坐在船头,吹着微风,吸着碧筒酒,看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一提起江南道,贺初想到的是顾汾、戚衡君,当然还有她喜欢的菜肴。可今天是六月二十四,迭湘似乎特地来接他们,她唱的第一首曲子,显然和江南有关。第二首曲子,养蚕缫丝 ,吴声歌曲,自然也和江南有关。她一个常年生活在杏子坞的人,似乎对远在一方的江南有着无尽的喜爱,是齐妈妈常常对她提起那一带的风土人情吗?此时时刻,他们在湖上过了一个江南道的观莲节,看似毫不相干,可又总觉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55章 怨眸
  船靠岸后,便是杏子坞地界。
  崔彻道:“杏子坞之巅有一座寺院,还有一处书院。最下面是田地,山脊是崔氏族人居住的地方。”
  贺初所见,到处是田地、桑树、竹林。远处传来钟声,农人身背斗笠,在夕阳下归家,美好闲静,安宁和乐。
  山行一段路,便到了崔彻原来的住处笛唱阁。他虽被家里赶了出来,但一点也不见外,顾自就在笛唱阁住下,跟贺初用过晚饭后,问仆人:“有位卓先生到了吗?名韧,字孤城,他现住哪里?”
  仆人想了想,禀道:“卓先生住在采薇林。”
  崔彻又吩咐:“把书房整理好,给我的这位客人住。”
  仆人走后,贺初简直不敢相信,“崔南雪,杏子坞这么大地方,你让我住你书房?”
  “高木园住的是太子殿下,采薇林是你四哥,东园住着四世家的人,励剑轴一带是朝中大臣。你打算住在高木园还是采薇林,是想和你二哥亲近些还是跟四哥更近些?”
  的确,她得了她阿耶的指令,看住她两个哥哥,无论是住高木园还是采薇林都不合适。可卓兄住在采薇林,他是追随她四哥的人吗?
  崔彻顾自轻笑一声,笑意游荡在唇角,眼神却是一凉,“王云骓住在东园的南边,还是说你想住那附近,跟他谈一谈,让他以后不要再招惹你了。的确,住得近些,谈起来也方便。”
  又来了!贺初道:“那就没有别的地方了吗?我是你的客人,你在你家里也打算欺负我?”
  “有是有,但都距离我太远。”崔彻的语气压着一点撒娇意味,“我要照过你的月光再来照着我,这样我才能睡得安稳。”
  贺初一言难尽地看看窗外,“可今晚没有月亮啊,而且,就算我住在宫里,照过我的月光也会同样照着你,崔南雪你就娇吧。”
  崔彻:“……”
  “离我太远,难道你能睡得好?”
  贺初道:“为了你的事,我有两天两夜没合眼了。别说书房了,就算柴房,也能睡得香。
  崔彻:“……”
  他垂眸道:“可我晚上会怕。”
  见他长的睫羽在眼睑覆下一片阴影,春花般的唇微微颤动,贺初忍不住伸出手指捏他的下颌,“真是我见犹怜,来,美人说说,你在可以横着走的家里,到底怕什么?”
  崔彻受了她的调笑,也不反抗,“怕黑,也怕鬼,从小就怕。”
  “点上蜡烛就好了。”
  “那不是更可怕吗?烛火一歪,就好像有个鬼影晃过。有一次,蜡烛全灭了。除了熄灭的气味之外,我还闻到了另外一种气息。”
  “什么气息?”贺初睁大眼睛。
  崔彻拿起她的手,贴在脸颊上,有点失神,“我想那个鬼是个修行者吧,一颗心苦涩且幽静。身上带着一点湿湿的霉味,甚至还有没药的气味。”
  他是神仙人物,可此刻就像一个孩童一样,怕黑,还怕鬼。贺初亲了亲他的头顶,把下巴支在那儿,抱着他的头,安慰道:“风一吹,烛火就会晃,也会歪。风太大了,熄灭了蜡烛,也是有的。至于你闻到的气息,说不定是雨的气息呢?有时候,雨就是湿湿的、霉霉的味道。你说的那只鬼怕是你小时候的想象。如果鬼真得存在呢,应该和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比如善恶吧。他若是只善心鬼,就没什么可怕的。但如果是只恶毒鬼,你要比他更恶劣才行。这么想,就没什么好怕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