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哎!哪能如此啊!”秋鹤原痛心疾首,也只能连声暗叹。
  袁琼师揉了揉眉心,推门说道:“不早了,津儿,你们先回小院休息吧,子时都已经快过了。”
  秋南亭听见声音,慢慢醒来,睡眼朦胧地与父母对上视线,瞬间清醒过来,羞赧地将李津手里的书接了过来。他意识到自已在父母面前的失态,心里一阵慌乱。
  秋鹤原走到二人身边,伸手把秋南亭拉了起来,问道:“南亭,你那院子中的人是不是有些少?”
  “啊?没有吧。”
  “明年春闱你若是要参加,院中少不得兵荒马乱,过完年我再给你寻些好用的人去。”秋鹤原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秋南亭心中不解,怎么总有人往他院子里塞人,但父亲的好意,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便点了点头应下。
  告别了秋鹤原和袁琼师,李津拉着秋南亭往外走。
  外面依旧在下着小雪,路上的积雪已经能埋到小腿肚,就算是扫过的必经之路,也格外滑溜。
  李津一出门便蹲下来,对秋南亭说:“上来,我背你。”
  秋南亭摇头:“不了啊,这还在主院里呢。”
  李津不由分说,将他一揽就背了上去,秋南亭也不敢挣扎,心中有些无奈又觉得温暖。
  背在李津的身上,他能感受到李津的温度,心情不由得轻松起来。
  殊不知风雪中,背后的门悄然打开一条缝,里头的人悄悄往外瞧好半天。
  第171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16)
  大年初一,街道上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硫磺气味,空气中夹杂着烟火的热烈。
  白茫茫的地面上,随处可见被鞭炮炸过后的红色碎片,像是满地绽放的花瓣,满溢着新年的喜庆与欢愉。
  早晨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在浅淡的烟雾中,反光却不显得刺眼。
  秋鹤原和袁琼师早早便起了床,换上新裁的冬衣,亲自走到府门口点燃了一串鞭炮。
  随着“噼啪”声的响起,仿佛将过去一年的霉运与晦气统统炸掉,迎接新一年的喜气和福气。
  火光明灭,在二人脸上映出红色,夫妻俩对视一眼,四手交握,袁琼师牵起柔和的嘴角。
  与此同时,秋南亭的小院里,清晨的寒意依旧,秋南亭在温暖的被窝里懒洋洋地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听见了鞭炮的声音。
  “要起来了”他脸埋在李津赤裸的胸口上,“去放鞭炮。”
  “嗯。”
  嗯完有的人也没动,仍把人圈在怀里,亲亲他的发顶,甚至还用双腿把人夹住了。
  被男人的体温完全笼罩的感觉,比睡在烘烤过的被子里更舒服,秋南亭手脚全软了,迷迷糊糊说再睡十分钟,必须起来了。
  “嗯,十分钟。”李津眼睛都没睁开,也不知道这俩人怎么在这个没有钟表的地方判断十分钟的。
  两人黏黏糊糊地在被窝里又睡了个回笼觉才起来,也不算太晚,正好袁琼师派人来叫他们去那边吃早饭。
  秋南亭在自家小院门口也放了串鞭炮,点完火李津便用披风罩住他,搂着人退后,两人待在一个披风里看着鞭炮炸响,大红的纸屑飞溅。
  待二人都收拾完毕,正院早已准备好了大年初一的第一顿饭。桌上摆满了各种馅儿的饺子。
  然后写袁琼师一人吃到了三枚钱币,而秋南亭吃到了一枚,另外两个一大一小的男人完全没吃到。
  秋南亭把自已那枚钱币擦干净,塞给李津。
  袁琼师看在眼里,分了两个钱币给父子俩。
  “希望今年也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这就够了。”袁琼师露出温柔的笑。
  吃过早饭,便要开始准备回老家祭祖了。
  秋家的本家不远,就在京城南面的一个小城里,他们每年初一都会回去一趟。
  不过今年得多带一个人回去,康王至今都还在为难民的事焦头烂额,对自已儿子,多少是有些分身乏术了。
  所以秋南亭一家顺便就将李津也给带上了。
  府门口早已停着两辆马车,夫妻俩一辆,秋南亭和李津一辆,车夫将马儿的鞭子轻轻一挥,马车便缓缓驶上大道,往京城外去。
  一路上,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马车摇晃着,车轮碾过碎冰和雪,发出清脆的声响。
  到达秋家老家时,一众亲戚便迎了上来。
  秋鹤原还没走到门口便被亲戚们围住,恭贺新年。
  家族中许多小孩也挤了上来,缠着秋南亭,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兴奋得像小鸟一样。
  “南亭哥哥,我好想你呀!”一个小女孩拉着秋南亭的衣袖,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秋南亭蹲下来,将小堂妹抱起来,“润雨长得这么高啦?哥哥也想你,待会儿给你糖吃。”
  “她换牙了,近日可吃不了糖。”秋润雨的娘站在旁边,笑晏晏地看着他们。
  小女孩听见亲娘的话,撅着小嘴趴在秋南亭肩膀上,忽然发现秋南亭身后站着个不认识的,很高的哥哥。
  “哥哥,你是谁呀?”秋润雨歪歪脑袋,“是南亭哥哥的好朋友吗?”
  秋鹤原听见女孩声音才想起来忘记给众人介绍了,赶紧走到李津身边,跟亲戚们正式介绍了一番。
  “这位是康王的世子,与南亭关系不错,过年这段时间康王事务繁忙,他便跟着我们一起热闹热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