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周桐你不回朝廷了吗?”谢辰仍有所顾虑,毕竟当初他也是说走就走,还顺带把韦秋拐去了边关。
周桐摇头道:“我为朝廷征战五年,替他们扫平了边境动.乱,天大的恩情也该还完了。定国侯府有我大哥,还有我爹,我还有两个弟弟,周家总不至于没我就不成,况且人人都知道周小将军已经死了……不过,话说回来,那天我们去索命司的事情,我爹应当是已经知道了,可他为什么没有派人来追。这不合常理啊。”
没人能回答周桐的问题,连周桐自己都回答不了。定国侯周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连身为他儿子的周桐都说不清。
在周桐儿时的记忆里,周岳就是个英雄,像所有父亲一样,有着全天下最为坚实的臂膀,无所不能。
但最后亲手拆散了他和韦秋,差点让韦秋命丧黄泉的人,也是自己的这位父亲。
周岳对母亲却非常冷淡,几乎很少踏进后院,永远只在前厅,和一群门客幕僚商讨着幼小的周桐不能理解的东西。可他在战场上却有着洒不尽的热情,永远的身先士卒,他手底下的将士全都以他为荣。
他既伟大又卑鄙,既无私又自私,宛如一个矛盾的集合。
半晌无言,韦秋看着天上,忽然觉得星光比方才朦胧了些许。
渐渐的,薄雾如同躲在暗处的野兽,瞅准了一个时机,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谢辰皱着眉头,问道:“怎么突然起雾了?”不过片刻而已,星星已经被隐入了雾中,本来晴朗的黑夜,瞬间变得混沌了起来。
“先回船舱再说,说不定是快要下雨了。”周桐帮着韦秋将杯盏收了回去,再三确认关好了船舱,才坐在了韦秋的身边。
“这雾明天能散吗?”韦秋忧心忡忡地问道,他总觉得这雾气起得蹊跷。
周桐也说不准,只让他放宽了心。
韦秋第二天醒来时,甲板上依旧是雾蒙蒙的一片,完全没有要晴天的意思。
出海前汪平信誓旦旦地保证过,四天时间绝对可以上岛,可这突如其来的雾把计划全部打乱了,他们不得不停靠在原地,等雾散了才能继续航行。
王忆谙吐了好些天,整个人都是蔫的,正靠在围栏边上朝着海面看。
“看出什么来了没有?”谢辰很急,因为他们带的物资有限,不可能让五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无期限地在海上耗下去。
小少爷摇摇头,指了指不远处的海面:“非要说的话,今天一早多了很多的礁石。”
“礁石?”谢辰顺着王忆谙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出现了很多藏在雾气当中的礁石,只不过它们隐没在迷雾当中,除非像小少爷这样闲着没事盯上几个时辰,否则是绝对没有办法发现的。
说话间王忆谙又朝海里吐了一回,之后觉得自己的头脑清醒了一些,顺带着想起来了一点儿贺阆书里的内容:“这个不会是海魄迷阵吧?”
“海魄迷阵?”韦秋听见两人的谈话,走了过来,“那是什么东西?”
若是从前,王忆谙早就翻个白眼,质问韦秋的《沧海寻踪录》读到哪里去了。可现在他已经知道了韦秋就是自己的偶像,对待偶像和对待朋友,当然是会有区别的,于是他耐心地跟韦秋讲了一遍。
海魄迷阵是贺阆和成乾在上岛前遇到的阵法,起先是起了雾,之后他们发现,无论前一天把船开到哪里,一夜醒来都会回到原处——一堆礁石旁边。最后两个人在阵法里困了小半个月才找到了阵眼得以出来。
“那阵眼是什么?”周桐不知何时也站了过来。
王忆谙皱着眉头,将脑内的记忆仔仔细细地翻了一遍,说:“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是一只千年的老玄龟。”
☆、玄龟
一只活了千年的玄龟?
经王忆谙这么一说,韦秋也想起来了,贺阆的书里确确实实是这么写了。
不过……
目及之处,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去哪里能找到一只活了千年的老乌龟?
韦秋思索了半天,确信自己是真的不记得书中关于玄龟的内容了,遂问:“贺阆他们是怎么找到的那只玄龟?”
王忆谙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贺阆没写,这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写!!
韦秋有点怀疑小少爷的话,贺阆写了这么多有的没的,最后这道关口,他没道理不写啊。
王忆谙是真的记不起来,抱着栏杆又弯腰吐了一通。
“不如试试把它引来?”周桐从船舱里拿出来了些干粮,往海里扔了一些。
干粮很快就被路过的鱼给瓜分了去,海面上又变得空荡荡的,连食物的碎屑都不剩了。
眼看着又快要耗了一天,汪平不知从哪找了几个鱼竿,和一张大网,分别给除了半死不活的小少爷之外的三人分了分:“不如各位试试这些?若是钓不上来玄龟,还能钓几条鱼来吃。”
在船上闲得发毛的三人认命地接过了鱼竿和渔网。
“其实吧,我真得很讨厌钓鱼。”韦秋靠在周桐身上,鱼竿歪歪斜斜地,下一个海浪过来,说不定就会被卷进海里。
周桐拍了拍韦秋的手,道:“我也不喜欢,可也是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
“不如我跳下去看看?”韦秋灵机一动,觉得此法可行。
周桐赶紧把怀中的人紧了紧:“别犯傻,海里不比河里,怎么能说跳就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