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张玉凤拖出了一张大的八仙桌,艰难地挪到门口,八仙桌要抬着才好弄,用拖的,太费力了,里头还有碗柜、木箱……也是如此。
  张玉凤果断洗个手,上了村中的土路,朝西头走去。
  临走时叫带下山的小黄狗看着东西,说:“我去去就来,包里的东西守好了,还有不要去碰这家里的一桌一凳,一砖一瓦,没拾掇干净,晦气。”
  小黄就在张玉凤放包裹的地方盘卧着,很乖地将脑袋靠在自己的前腿上,哪儿也不去。
  张玉凤朝周劲家走去,上了坡,见这一家子围坐院子里弄屋脊,有扎稻草的,有递稻草的,笑声先到:“手里的活急吗?不急的话来帮凤姨一些忙。”
  小楼许久未见她了,一双眸子晶亮,热热络络地叫:“凤姨!”
  张玉凤笑声清朗,也不再拘着什么了,说:“去帮凤姨忙吧,等我那屋子收拾好了,家伙事儿也齐全了,给你们做好吃的。”
  这会儿周劲一家才知道,凤姨从马头崖上搬下来了,而她要住的,是林寡妇林如花的房子。
  “大板,高的那窗子,给我砸了,还有搭在梁上这两根,用来挂东西,给我锯了,留在槽里那一小截也不要,给我弄出来。这屋里能拆能弄的,都弄走,我先洒一遍灶灰,再点稻草熏。”
  用稻草熏完,再从甘水河里打水来泼,一桶又一桶,一遍又一遍。
  是个人的话,早就洗蜕皮了。
  五个人忙了一天,将这房子拆得只剩空落落的几堵墙,且各处都用稻草熏过,用甘水河的水冲过了。干净,明亮,且宽敞。
  结束时,五个人就坐在瓦舍晒场前的石板上,看日头从西边坠落,看二狗和小黄在门前的土路上追逐、打闹,看风吹过甘水河,泛起粼粼波光。
  不远处的河岸上,火光冲天。
  从屋里拖出来的木料、家具,都在那里烧。按这个速度,得烧三天三夜,才能烧得精光。
  等烧完,也就碰上甘水河的汛期了,这些东西陨灭成灰,烟消云散。
  “回去歇着吧,我这头不妨事儿了。在异乡打了个把月的工,攒了好些钱,明天就有木匠上门装门装窗子了。”
  付东缘与周劲领着两个弟弟回家,张玉凤呢,去灶屋看看,那个用土砖砌的灶干爽没有。要是能生火煮东西,她就煮些叫哑婆回来吃。
  正要将铁锅往上灶放,院子里“啪啪啪”响起两道脚步声,朝着她靠近。
  哑婆家的院子是用青石铺的,冲地的水还没干,要是光着脚丫子踩上去,就会发出这样的声响。
  张玉凤回头一看,小楼与眠眠各担着一扁担的柴给她送来。
  柴里有豆秸、有细枝、有粗一点的木棍,也有经久耐烧的木块。
  两个孩子进了灶屋就把柴铺在灶口边上,搭成一座小山,嘴里道:“哥哥叫我们送来的。”
  然后他们跑了,像来时那样,跑得可快。
  过了一会儿,张玉凤正要起锅烧点水,那俩孩子又来了。
  一个搬了一张半张八仙桌那么大的竹木桌,一个搬着两张竹凳子,一级一级地,费力搬上台阶,然后将这桌子打在院子里,同她说:“阿哥叫我们送来的。”
  竹木桌是小楼房里用来写字的桌子,凳子也是他写字时坐的,原来只有一张,佟眠来了以后,周劲也给他弄了一张。
  小楼写字或读书,他就派眠眠在边上盯着。这可比二狗盯梢有用,小楼每次看到二狗,只会想着跟它玩。
  凤姨家里没桌子凳子,他们就将自己屋里的先搬来。
  张玉凤瞧见以后说:“好了,安生在家里吃饭吧,别再送了,这些都不打紧,我能弄得了。”
  没桌子,她就同哑婆在灶面上吃,没凳子,站着嘛。
  也就将就个两三天,后面就都有了。
  小楼与眠眠来去匆匆,光着脚丫子跑得飞快,不给凤姨拒绝他们的机会。
  “阿哥说您别煮饭了,家里饭有多。”
  “阿哥腌的脆瓜,叫我送来给您尝尝。”
  “阿哥煎的鱼,多煎了。”
  ……
  这饭还用得着自己煮么?
  张玉凤那锅水啊,原本是想煮些红薯、土豆的,现在就烧着喝了。
  坐在榕树下的哑婆面朝西方,见那日头落了,见自己与过世的夫君建的房子里升起了炊烟,撑着膝盖站起,迈着罗圈腿,背着手,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家走去。
  晚风拂面,今日出伏了,较之昨日,凉快了不少。
  这路,走得舒爽。
  如豆的油灯刺破黑夜,张玉凤与哑婆面对面坐着,面前摆着几盘小菜,她们安静无言地吃着碗里的饭。
  雨后再变晴朗的天空,星星很多。深蓝色的夜幕上,没有云彩,那些星星也像刚被水冲过,又清爽,又明亮。
  没有床、没有门、没有窗户,周围空空荡荡,简陋至极,可铺着席子躺在地上,两个都能笃定,今晚能睡个好觉。
  第93章 过中秋,捣糍粑
  中秋节,打糍粑,金贵家的厅屋好热闹。
  青石臼与糍粑锤提前一天清洗完毕,摆在厅屋里,供西头的邻居使用。
  中秋节这天,一大早,几户邻居就搬着蒸好的糯米来了。
  挤在一个时间段里来,在东头是要排队的,西头不用。
  西头是不分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