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于是在这么一番愁云惨雾之中,莫郁讲完了他的“因材施教”,并且用心声外放完了整个大清的历史,让这些皇室的小花朵儿们狠狠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
别的不说,至少也算是提前经历了世界的残酷了吧。
反正,从此之后,总感觉大家更加卷了是为啥?
短暂的诧异之后,莫郁对此倒是有些释然了。
反正这古代呆着也没事儿干,他们喜欢卷就卷吧……不过老是缠着我“讲故事”是什么意思啊?
其实我真的不怎么会讲故事来着……
只不过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莫郁就成为了整个南书房的焦点,所有的小花朵儿们都想要跟他做朋友。
应该说,他已经被所有人单方面地当成了朋友了。
其中表现最为热烈的居然是之前一直不怎么理会他的弘皙和弘昱,这俩小冤家,最开始在攀比谁比谁沉稳,这会儿倒是都不装了。
两个小朋友对莫郁都是一样的亲密,就是过于亲密了些,让莫郁有些不知所措。
但是这两个小朋友也都是那种好学的类型,让莫郁无奈之余,也少不得有问必答,不知不觉也做了一回“点读机”。
日子很快就这么过去了。
因材施教的效果渐渐显示出来了——是的,再被亡国的结局震感之后,老太傅痛定思痛,居然决定采纳莫郁的建议,对皇子、皇孙们“因材施教”起来。
性格活泼的十七阿哥、弘晖等人,主要是上一些骑射啦、室外的运动类项目。顺带对什么孙子兵法之类的策略类书目一起培训了,一来是他们对这些比较感兴趣,二来是刻意引导培养,这些孩子将来很明显是要往武将的方面发展了。
至于性格沉稳内向的弘皙、弘昱、十六阿哥等人,倒是喜欢科学、哲学、教育类的——现在没有啥人只埋头读那些儒家经典了,正巧康师傅让三阿哥带着陈梦雷等一批人在搞《古今图书集成》,如今虽然只搞了二年,但是收集的图书倒是不少,老太傅便就把很多珍贵的、已经编录了的藏书都弄了来供大家学习。
还别说,不愧是要搞《古今图书集成》,老三带人搜集的书还真是不少,而且天文地理、算学律历无所不有。
这倒也是让莫郁觉出些当“助教”的好处来。
是的,因为那天关于“因材施教”的精彩发言(不是),白胡子老太傅对莫郁十分高看,当场就拍板儿把他提拔成了“助教”。
这个职位在这个时代也是有的,不过不是叫这个名儿罢了,有些是称呼为“学正”、有些称呼为“教习”,但是功能和职能都是跟现在的助教差不多一模一样的,就是辅助老师教学、帮助布置一下作业之类。
莫郁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小的助教了。这个事儿很是能够让贾敏和林如海高兴……他们林家的孩子,果然不同凡响。
当然,担忧也是与日俱增……总感觉他们家默哥儿实在是太不同凡响了些,千万不要惹出来什么大麻烦才好。
正所谓越怕什么越来什么,林如海和贾敏刚刚略微放下了点儿心,准备让莫郁放心放飞自我、爱干啥干啥的时候,他果然就又折腾出个大事儿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精修完毕,滚走睡觉,呜呜呜,希望明天加班早点结束!咸鱼祈祷【】
第60章 科考
莫郁进南书房陪阿哥们读书的时候正是农历三月二十日,康师傅南巡回京的第三天,陪完了老子陪儿子,顺带几个大孙子,就,基本上算是无缝衔接了。
而等他一进了南书房之后,因为起早贪黑、不但要读书还得偶尔客串一下“助教”,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时间也就过的飞快,没多久就进了农历四月,晃眼儿就是本次殿试放榜的时候了。
莫郁这运气很是不错,去年穿过来之后,刚过了年,就赶上了这个热闹。只因按照三年一次的科举规则,今年刚好有一场春闱。康师傅跑江南转了一圈儿回来,殿试的时间刚刚好,完事儿之后正好四月放榜,产生了包括前三甲在内的一百多名新晋进士。
本届的状元郎是扬州宝应人,名叫王式丹,是一位五十九岁高龄的江南才子。
按照五岁启蒙计算,这位王大人已经刻苦学习了五十四年,他的才华那真的是没得挑的,就是这年纪么……也是真的有点儿大了。
虽然历朝历代“白首童生”数量实在不少,也有诸如“范进中举”那样的戏谑故事,但是其实能够最终获得这个成绩的,不管是什么年纪,都很难得,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近几年来都是这种成熟的考生参考,康师傅结束了这一次的殿试之后,就不是很开心,大概是觉得老王这位状元郎实在是太老了一些,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而且更加郁闷的是,这一届的榜眼赵晋、探花钱名世,也都不算太年轻。
他想要的那种真正的青年才俊,是真的不多。
这是为啥呢?
之前林如海做探花那回那几个就很好啊,怎么这次都这样了呢?
因着不大高兴,康师傅索性也就不自己闷在屋里吃饭了,直接出了门儿一路往南书房走准备跟小儿子们、大孙子们和他们的新晋小伴读、“神奇”的林家小娃娃一起用午膳。
鉴于一甲前三名的年龄和颜值都很一般,康师傅一边儿感叹他们的才华横溢,一边儿惋惜他们不够完美,便走便想,不免就想起曾经什么时候好像有几个年轻人读书还行来着,除了前科探花林如海之外,再往前也好像有不少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