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只不过出来之后,还难免要交流一下对莫郁房产那么一番表现的感想。
  林如海:“虽然咱们家默哥儿经常想些有的没的,但是这孝心还是有的。”
  小黛玉:“的确如此,有,但是不多。”
  贾敏:“黛玉你瞎说啥啊,还是咱家老爷说的对,你弟弟这孝心真是不小啊。天可怜见儿的,咱们默哥儿他可千万要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呀。”
  林如海和小黛玉对此也表示同意,总感觉,自从她们家默玉大病初愈之后,这性子是一天比一天活泼了。
  这可是好事儿啊。
  希望他能一直这样下去。
  反正,连万岁爷都已经接受他的那些胡思乱想了不是?那还怕啥呀?
  看着莫郁睡得那么香甜,林如海、贾敏和小黛玉也有些困意上涌,都道,既然默哥儿睡了,不如咱们也去睡一下,正好养精蓄锐,明儿好去贾府吃席呀。
  于是在这个农历八月中旬的午后,秋日的暖阳之中,一向勤勉自律的林家人在莫郁的“带领”之下集体呼呼大睡,整个林府都沉浸在一种闲适舒缓的气氛里,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治愈的气氛。
  直到晚间,他们几人才陆续醒来,梳洗之后,简单用了些晚饭就早早歇下了,次日一早,便就起床收拾,分坐了两辆马车,朝着贾府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引用自李白《月下独酌》其四,嘿嘿嘿,是鱼鱼很喜欢的吃螃蟹喝酒赏月的风雅诗句呀。
  忽然想起今年也忘记吃螃蟹惹,呜呜呜。
  每天都争取早一点点。
  热切期盼着春节假期早点到来^_^。
  第79章 吃席
  宁国府举办的这一次的中秋佳节菊花螃蟹宴就定在八月十五的中午开始。
  说是小聚,但其实完整的计划是,中午吃完了午饭之后,还要在花园子里头看几出戏,或吃茶闲话,或者到客房小憩,总之可以一直吃吃玩玩儿、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直到晚上。
  然后是去荣国府晚饭,吃完了之后,一大家子人陪着贾母一起赏月吃月饼。听说还安排了别的节目,是吹笛子还是说笑话、听曲儿,反正这么一套下来,林家一家四口儿须得留宿一宿再回林府。
  主打一个来都来了,那必须要玩儿开心了才走。
  其实这个流程这么说来,这宁国府和荣国府也算是挺热情、挺好客、挺有诚意的。
  但是吧,他们别的日子不选,偏偏就选择了中秋节当天正日子,就,挺难评的。
  像是强行把林家一家子拉过来跟他们贾家团圆一样……本来大家早都不是一家人了。
  午宴在宁国府里头举行,人家请客的帖子上写得清楚,荣国府一行人也在被邀请之列,加上还特意派了几个体面的管事婆子们专门来打了招呼,故此他们一家人只需要安心赴宴,根本就不用费劲先到荣国府客套寒暄,直接去宁国府就行。
  于是到了正日子这天,莫郁跟林如海、贾敏、小黛玉一家四口儿分别坐了两辆车,沿着京城最繁华的大街往城郊的方向走,没过上半个时辰就到了宁荣街的地界。
  一进了宁国府的大门儿,早有几个穿着打扮干净爽利的管事上前迎接引路,接引他们一家四口儿下了马车,立刻有两队人马上前服侍他们换轿子进府。
  莫郁跟林如海算是男宾客,父子俩共同乘坐的一乘轿子在外院儿花厅处就拐了弯儿,进了外院儿一间十分雅致的花厅休息。
  小黛玉跟贾敏是女宾客,母女俩一起坐了一乘软轿绕过了影壁,径直进内院儿去了——哪怕都是一家子亲戚,也得注意男女大防,这就是国公府这种世家大族的规矩。
  说起来还挺没劲的,但是也不得不说,在外人面前,贾家这规矩遵守的还不错,特别是以宁国府在原著里头的那个混乱的名声来说,今儿这么正经地一弄倒是让人有些刮目相看了。
  莫郁随着林如海一起进了专门招待男宾客的外院儿花厅,刚进门儿,早有几个人笑着迎了上来。
  莫郁定睛细看时,却是贾珍带了贾蓉并几个不太认识的旁系子弟拱手相迎,另有贾赦、贾政带了贾宝玉和贾兰作陪,挤挤挨挨十几号人,再加上旁边儿服侍的管事、小厮,乌泱泱地一群人,着实热闹得紧。
  贾珍是这次宴会的东道主,当然一马当先地就迎出来了,贾赦、贾政虽然是贾珍、贾蓉的长辈儿,但是一来是二房的人,二来又是林如海的正经妻兄,故此正好来做陪客,也紧跟在贾珍的身边儿,方才符合他们的身份地位。
  因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贾珍、贾赦、贾政固然能够走再一起,贾蓉虽然是宁国府的嫡长孙,也反倒是按照次序坠在最后头了。这就是综合按照长房、二房以及辈分排序的意思了。
  贾珍虽然不成器,但是好歹也是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嫡长子,又是贾家这一辈儿的族长,场面儿上的事儿倒是还过得去,脸上笑得跟花儿似得,说话也是十分好听,逮住林如海就是一顿夸。
  什么“恭喜林姑父高升”啦、“林姑父能赏面赴侄儿这个中秋菊花螃蟹宴着实是让侄儿这里蓬荜生辉”啦……
  反正什么好听就说什么,没有点儿功力在身上,还真的容易被夸得飘飘然了。
  林如海当然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点儿场面话在他看来一点儿不算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