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鼠鲨吃人不奇怪,但人类的皮肉组织没被胃液腐蚀,就有点古怪了。
是鲨鱼老了消化能力弱化?是吃进去的时间不久?或是有其他原因?
莫伦曾经阅读过一则20世纪初的奇怪案例。
在澳大利亚,水族馆里的大型虎鲨在当众表演时吐出了一节人类手臂,能模糊地看到纹身图案。
当地虎鲨食人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那节手臂没有鲨鱼的咬痕。断裂切口平整,是被刀砍断的。
显然,虎鲨不会拿刀砍人,那是一起人为谋杀事件。
后来解剖了那条虎鲨,发现它不是直接吞噬人类手臂。而是先吃了另一条小鲨鱼,那条小鲨鱼吃掉了手臂。
因此,手臂的皮肉组织没被虎鲨胃液过分侵蚀,被吐出后还能还原纹身图案。1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19世纪,对动物尚未有严禁滥捕滥杀的念。大鲨吃小鲨,小鲨吃人类,似乎更易发生。
莫伦隔着玻璃无法判断被吐出的人头是怎么死的。
是某人落海后被鲨鱼捕杀吃掉?或是某人死于人为谋杀后,被鲨鱼吞噬了脑袋?
“应该打捞人头与骨骼确定死因。”
莫伦一句话,成功让研究员戴维与院长助博格享受起从未有过的“夜生活”。
博格不敢对资助商说他不干了。
不查明人头的来历,往好了想是他怕麻烦,往坏了想是不是他有意包庇水族馆可能存在的凶手?
戴维再三强调水族馆不可能有谋杀案。
昨晚,他亲眼看着鼠鲨入缸,亲手锁门。今天一早从开门到喂食都是他负责的,没有第二个人接近玻璃缸。
两颗人头一定是捕捞前就在鼠鲨体内。
然而,口说无凭。
科研要看实验数据,定罪讲究实际证据,只有捞了人头才能自证清白。
别看鼠鲨虚弱地吐啊吐,假如一个活人跳入玻璃缸直接打捞,被鲨鱼追着咬的风险依旧很高。
三个选择,直接射杀、强力麻醉或者诱捕鲨鱼关入笼内。
前两个选项相对容易,而麻醉听起来不让鲨鱼感到痛苦,其实效果很难预测。
这个时代,为了人做手术的麻醉剂尚在探索钻研阶段。无法保证人用麻醉剂没有后遗症,更不能保证不存在毒性。
连人也无法获得安全麻醉,何况是对鲨鱼。捕杀中使用麻醉剂,默认会把鱼给杀了。
如果选择铁笼诱捕,过程会非常折腾人。
莫伦没有对他人资产指手画脚。
这条鲨鱼是水族馆与伦敦大学医学院一起购入,那该由两方做出选择。
博格与馆长商议后,最终选择诱捕囚鲨。
从诱捕、放笼子到逮鱼关笼,折腾了整整三个小时。
等鼠鲨进笼,戴维穿上笨重的潜水服进入超大玻璃缸,开始对鲨鱼的人类尸骸进行打捞。
“哗啦——”
水面发出声响。
戴维探出水面,游向玻璃缸边缘。他举起一只胳膊,先把捕捞网交给梯子上的博格。
博格瞧着网里的两颗脑袋与几块骨头,差点梦回五年前的毕业答辩结束时。
心情无法不激动。终于!把这些玩意给捞出来了!
莫伦前来接应,抬头,一眼扫视网内。
隔着玻璃与水,看到的人头与骨头都被略微放大了。
现在近距离观察,它们都小了一圈。
带着皮肉的半颗脑袋,称为人头一号。
一号的断头部位在颈4及颈5椎体之间。颈部的伤口平整,不像是被动物咬的。
莫伦没有立刻说这个发现,先稳稳扶好梯子等博格回到地面,免得他听后受刺激摔下来。
“谢谢。”
博格回到地面。
莫伦微笑,“辛苦你们了。”
博格:“您客气了,也让您跟着受累。”
没法抱怨任何人,今天的麻烦纯粹是他自找的。
假如不主动建议莫伦进行这场特殊考察活动,他也不会来到水族馆,即便需要打捞人骨也是戴维一个人的事。
博格没有责怪莫伦多事要求进行打捞,反而还挺感动。
多好的赞助商,不是抛出一句要打捞就拍拍手走了。留下来陪他们一起加班,还请了一顿法国菜晚餐。
莫伦确认博格站稳,直说:“我看到了人头1号的颈部伤口很平整,我想鲨鱼应该咬不出这种切面。”
博格的感动情绪瞬间被拍飞,就像当头被浇了一盆冰水。他知道平整切口意味着人为谋杀。
立刻从网兜里取出了人头一号,剩下约半个脑袋。
有皮肉组织,轻微腐烂迹象,但仍旧能看出半张脸的面部轮廓。
死者长相很男性化,还有着胡须。
颈部是平整切口,但缺少的左半脑,伤口形状就很诡异。
首先确定不是鲨鱼咬伤,伤口边缘有挤压痕迹。
“就像是大力士,抡起一把大锤子,一下子敲扁了半个脑袋?”
博格不解,无法想象是什么东西会造成这样的伤口。
莫伦也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