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在她满怀期待的眼神里,孙富说出了那句话:“这种柿子的做法我从未吃过,别说良州,大约整个颖昌府也是没有的。”
云纱的心脏狂跳了几下,不过随即冷静下来。
想要靠一种东西赚钱其实是很难的,就拿柿子来说,她真想赚钱,则需要考虑原料(柿子),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种问题,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这些几乎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若是那种自产自销的散户,便更辛苦些,也赚不了什么钱。
例如辣椒与番茄,她也并不能握在自己手里运营,只能做个“版权方”。
何况她现在除了稻子,旁的事也没什么精力。
另外她也不能确定,是否出了襄阳府,无论是泡柿子还是柿饼,其实早就很常见了,只是因地域差异不便流通罢了,就像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一般。
这事只能以后有机会再说。
柿子这种东西性寒,不宜食用过多,她和春草只吃了几个,打算将剩下的柿饼都保存起来慢慢吃,毕竟柿饼还是可以长期保存的。
当然,柿子只不过是个小插曲,她最为重要的,安身立命的根本,还是稻子。
在水稻抽穗杨花期间,云纱最担心的就是“寒露风”,就是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持续三天以上。
不过寻常品种的稻子在低于23度之下的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t026号籼稻相比之下表现出了优良的耐低温能力,所以需要持续低于18度以下才会受到很大影响,否则只会放缓发育速度。
稻子的生长受温度影响很大,而且早稻晚稻都有此担心,因为春天也会出现长时间低温。
云纱记得书本上有个案例,曾经某年春种时,低温阴雨来得很早,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稻农播下去的种芽不是烂种就是烂芽,即便长出来幼苗,也叶黄瘦弱,最后几乎全部冻死,那年全市都损失惨重。
好在t026籼稻耐寒,抽穗快,分蘖强,特殊关照的那三亩田的稻子,不过三四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抽穗,其他十几亩全部完成也没到十天。
抽穗之后就是开花,开花后就会开始授粉受精,等受精完成后,就到了灌浆结实期,这个过程是水稻子房经过变化形成谷粒。
而灌浆期正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云纱和孙富经过一番仔细的讨论,定下了具体如何施肥的计划。
这期间她忍不住引用了书上好些知识点,常常说得起劲时,发现孙富一脸发怔的盯着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的表述不当,又赶紧纠正过来。
以至于整个计划定下来时,孙富再次震惊地问:“云娘子,你说的这些真是你做梦梦到的?”
云纱哑然,但厚着脸皮再次认下了。
孙富显然不信,但云纱不愿说,他也没继续问。
日盼夜盼,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终于,云纱等到水稻灌浆结实完成,进入了成熟收割的阶段。
林乔也在这个日子赶了回来。
他瘦了些,也黑了些,但整个人显得精气神更足。
“云娘子,我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第97章 第 97 章
林乔这一趟的行程细节并没有告诉云纱,但他说,他路过襄阳唐州时,意外得知京城有一位户部的大人正在唐州办事,便去求见了一面,与那位大人谈及云纱这二十亩新稻子,那位大人表示有些兴趣,等唐州事毕,会特意过来一趟,要亲眼见见。
云纱有些发怔。
京城户部的大人,要来见她……的稻子?
林乔对她的反应感到意外。
“云娘子,你是有些紧张吗?”
“哦……我不,对,我从没见过这样大的官,实在有些无所适从。”云纱掩饰地笑了笑,“不过这位大人想必是赶不上稻子收割了。”
林乔站在稻田边上,望着秋日金黄阳光洒落在金黄色的稻子上,随着桂花味的秋风吹出起伏的波浪,不禁胸腔一阵起伏,也有些红了眼眶。
“二季稻,真的能种出来啊。”
云纱语气轻缓却坚定。
“真的能。”
二季稻,宛如一颗惊雷,首先在良州的粮界炸开了,之后是州府,再之后就是颖昌府的府衙。
按云纱的理解,就是市政府。
在消息闭塞的古代传播这么快,当然要归功于云氏米行。
二十亩的稻子收割的很快,一共收了三千七百多斤的稻子。
那十七亩没有特异化照顾的稻子亩产较低,平均约一百八十斤,那三亩都超过了两百斤,在两百四左右。
这无疑是道惊雷。
消息有了口子之后,传起来是很快的,尤其是这样的民生大事,能在秋天种出并收获如此高产量的稻子,简直令人不敢置信。
在云纱刚开始的时候去尝试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她会成功,她不过是个天真的小娘子,抱着天真的想法,烧着银子取乐罢了。
因为这样的事不稀罕,稀罕的是没有人成功过。
因此在水稻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云纱与林乔等人,也没多少人关注过水稻的生长情况。
此时已是深秋,云纱的稻子种的太晚了,别的田里稻子已经收完很久了,有些还没有种下其他粮食,所以在田间劳作的人本就少,何况这又偏僻,便更没多少人在乎。
但现在,稻子成熟了,高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