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肖元明一听是这个事,没有多加思考就点头答应了。
徐书记乐呵呵的笑道:“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先去吃午饭,下午再安排采访。”
吃完午饭,徐书记抢着肖元明付钱“这顿不用你请,到了我的地盘上自然是我出这个钱。你要请客,就下次请。”
毕竟肖元明可是答应了出六千多重建小学,还要教全县种植药材的。
李容哲也是说道:“阿明,你不用跟徐书记客气,这顿饭他请。哈哈哈。”
他村子里出来了一个这样厉害的人物,他脸上也有光啊!现在这十里八村的哪一个不羡慕他?
不仅村子里出了几名大学生,还都有出息,回报家乡,带动家乡经济,他们村子比其他村有钱多了!
肖元明低调道:“我有今日的成就,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当年要不是我媳妇鼓励我,每天晚上教我读书,给我习题,我也不能考得上大学,后面在京城办厂,也是我媳妇的主意。”
所以,他觉得这个人采访,得采访他媳妇皎皎才行啊!
“对对对!贺皎皎同志也是很厉害的,她可教出了这少裁缝徒弟啊,还从村子里带了不少人出去工作,解决了乡下青年待业的问题。可是她这不是在嘛!”李容哲道。
徐书记一听,这贺皎皎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啊!
当即他就拍板道:“这个不急,现在先采访你,等你媳妇哪天回来了,也是要给她做个人专访的。”
他们山县出了这么多厉害的人才,当然要做专访了,也好让其他眼热眼热。
刚才吃饭的时候,就已经谈过了,种植药材的村子,先从长兴生产大队开始,再慢慢的从周围辅射过去。
一下子全县都跟着种药材肯定是不现实的,肖元明也不能保证所有村子种的药材都能成功,总是要慢慢尝试的。
而且,要是大家全都种药材了,到时候大家吃什么?总得有人种粮食啊!
所以这些都需要好好商榷。
第495章 重建老屋
下午的电视台专访,肖元明也做得很好,采访的记者给肖元明徐书记和李容哲三人拍了一张合影,又给肖元明单独拍了一个单人照,是一个拉进镜头的特写,镜头里肖元明年轻帅气,五官端正,十分上相,记者连连称好,这样的个人专访提交上去,他肯定也能受到表彰。
肖元明跟着李容哲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匆匆吃过晚饭后,又去整理药材,准备后天发走。
到时候让黄立龙和万宽跟车回去,他还需要在这边多呆一阵子,筹备一下重建小学的事情。
两天后,车子就发走了,为了安全起见,运输队那边安排了三个人,两个司机,一个是学过一些武术的保卫科队长,不仅给配了刀具,还给配了一把手枪,以作防身用的。
这时候的路况都不好走,而且半道上也容易遇到一些盗匪什么的,不管是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还是人员安全,肯定是要配一些防身用的。
黄立龙和万宽一路上都有些紧张,这跟车送货也不安全啊!
…
第二天,肖元明抽空给贺皎皎打了个电话,告诉她他在这里捐了六千多块钱要重建公社小学,贺皎皎自然是欣然点头同意。
“阿明,六千块钱够吗?要是不够,可以再追加点,我这边还有一些钱。”今年上半年丽人服装厂的分红已经下来了,半年时间,她就分了四万多了,要知道丽人服装厂的股份可不只她一个人,半年创造的利润就有二十来万,这生意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肖元明在丽人服装厂也是有股份的,只是没有贺皎皎的多,虽然他有一个制药厂,但现在是前期以投资研究药品为主,所以暂时见不到什么钱。
肖元明笑道:“足够了。我这次过来,身上带了五万块。”
贺皎皎点头“要是不够,你就说话,我这边可以给你汇过去。”
顿了顿,肖元明说道:“对了,皎皎,有一件事情我要跟你商量一下,我打算把老家的房子拆了重建一下,建成一个两三层的小楼房,你觉得怎么样?”
贺皎皎只是略微思索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可以啊,我也觉得老家的房子需要重建一下了,虽然我们只有过年才回去,但那也是我们的家。现在生产队种植药材,要是建成小楼房,你带人回去收购药材的时候,也能有地方住,有地方放药材。”
对于贺皎皎无条件的支持,肖元明心中像是喝了蜜一样甜,他就知道他有什么事情找皎皎商量,他定会二话不说就同意的。
但是他是喜欢什么事情跟皎皎汇报一下,他们是夫妻,是一体的,虽然现在都不缺钱,但是还是需要知会对方一声,这是对方的尊重。
打完电话之后,肖元明就去找了村长李容哲“队长,我打算把老房子拆了重建一下,你知道有靠谱的泥瓦匠吗?”
李容哲有些诧异的看着他“你要重建老房子?”
肖元明点头“恩。”
“重建一下也好,不管怎么说这里就是你的根,是你的家,确实需要重建。要是你爸妈泉下有知,肯定也会高兴的。”说到后面李容哲的眼角都有些湿润。
阿明这孩子是真的不容易啊,这些年他也是看着他过来的,现在有出息了。
可惜的是肖父肖母命不好,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他们却不在了。
这也是无福消受啊。
“泥瓦匠我倒是认识几个。你打算什么时候重建?我可以去帮你找人。”李容哲拍了拍胸脯说道。
肖元明点头道:“就这几天吧。早动工早完事。等晚上我先画个设计图吧,先看看他们能不能做。”
晚上,肖元明从李容哲家借来纸笔,便开始画起来。
虽然他不是学建筑专业的,但是平时看贺子文霍建中画过不少建筑的设计图纸,画得是没有他们好,却也是能过得去。
第二天一早,李容哲就跑来跟他说找好了泥瓦匠,问他要不要见见,有一个是本村的,另一个是隔壁村的。
“我打算重建公社小学,也让他们着手安排。”
“嗯,先见一见吧。”肖元明拿上图纸跟着李容哲去见了这两个泥瓦匠。
当对方看了他手中的图纸后都摇了摇头,表示这样的房子他们没有建过,不知道能不能建得成。
以前的房子都是那种泥胚房,建起来简单不怎么费事,花的钱也是最少的,就是那种土房子,都是只有一层的,最后上面盖上瓦片就行了。
肖元明画的图纸是三层楼的小洋房模式,而且看样子是要用那种红砖砌的,这种他们没有建过啊,不会啊!听说这种房子还要用什么水泥钢筋之类的。
肖元明想到既然要重建公社小学,肯定也是要建那种大楼房的样式,装修不说多好,肯定是得打个水泥地的,学校的操场里也要砌上水混,省得一下雨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一片沆沆洼洼,全是泥浆。
还有,学校里得装电灯风扇啊,不然下雨天,教室里就是一片黑乎乎的,大夏天又闷热的很…
既然这样,不如直接打电话叫三哥过来好了,三哥那边的长兴建筑公司,这一年多的时候大大小小生意也接了十来个,建个学校和小洋楼肯定是不成问题的,顺带着让他们给简装一下,安装好水电,这样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