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奇幻玄幻>玄浑道章> 第1140章

第1140章

  交代过后,在瑶璃目光之中,他身影一闪,一道宏大清光腾空而起,便隐没了在天穹之中,只留下了滚滚雷音四面传荡。
  清穹道宫之中,张御这一缕意识回到了正身之上,他稍作思索,守正宫的职责便是镇压内外神异,故是得知了‘神子’和‘长者’的存在后,自是要检查下天夏内部是否有这等力量的混入了。
  不过正如他与瑶璃所言,若是自认为天夏人的,自然可以接纳。当然前提是其力量可以自主。
  要是受外在力量所制,那么不单单要看他们自己怎么认为,还要看他们身后的人怎么认为,所以首先是把这些人找出来,然后再做甄别。
  此事也不易为。
  似如瑶璃这般,可以从根底上查证并非是天夏的出生之人尚还是容易的,但是那些能代替融入的就不同了,还有些甚或可能从孩提时代就被神子侵占,那就不容易找出来了。
  但首先可以排除的是那些前代真修。这些人大多数是跟随天夏渡来此世的,不可能与这里的上层力量牵扯上任何关系。
  所以若有修道人有问题,最大可能的是落在玄修群体之中。
  还有一些,就是军众了。因为军众是依靠神袍来激发出神异力量,那么若动用高层次的神异力量反过来压制神袍,甚乎利用神袍的力量都是可以的,要是这些人各自分开还好,要是联合到一处,危害却是较大。
  反而是天机院的可能性是最小的。因为工匠天生与神异灵性相冲突,神异力量一旦暴露出来,也就没法继续打造造物了。
  这个事情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所以在思考过后,他先是将此事告知了陈首执,随后他将风廷执、晁廷执请了过来,与这两人讨论了一些问题后,决定先是从玄修这里处理这件事。
  三人议定后,便令神人值司将梁屹、英颛、俞瑞卿、姚贞君,师延辛等玄修唤了过来。
  待诸人皆至之后,他便将这件事说与诸人知晓,又言:“这等隐患极可能存在于我辈玄修之中,该是如何处置,诸位可以说下自身之意。”
  梁屹率先出声,但他的态度很是激进,道:“廷执,这些人都是祸患,必须及早清理了,梁某以为,该是展开一次彻查,将这些污秽全数清理出去,绝不能留存一个在我天夏之内。”
  师延辛道:“梁道友,大可不必如此激烈,暂时也不必针对太多人,若是有些人认同自己是天夏人,那自是无碍,我们可以暂且不问。
  而有些人想攀附在天夏这棵大树上,那么唯在获得足够高的地位时才可能造成危害,故我等可先排查那些拥有足够资才的修道人,先确认这些人没无问题便好。”
  梁屹立时驳斥道:“师道友,这话不对,难道造成的危害小便不是危害了么?而且若是此辈融入了他人身躯,代替了原来那人,这首先便是侵害了我天夏人,此事绝不能容忍!”
  ……
  ……
  第两百四十七章 理内分清浊
  梁屹的话立时得到了在场其余几人的认同。
  哪怕再小的危害也是危害,都是在必须清除之列。
  师延辛则是继续道:“梁道友,若是融入占据我天夏修士的神子,那自然是要找出来的,可是做事情,总要有主次先后之分,事情要一步步走,首先要排除的,就是那些较大危害的,而后才能顾及根节末梢。。”
  俞瑞卿道:“俞某认为,不管此事如何,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此辈之手段,若是查证不出此辈手段,难免事倍功半。”他看向张御,“所以是否能先搜查出一个神子来,从其身上了解一些具体的情况。”
  张御颔首道:“此事可以安排,只些神子未见得都在天夏,也有可能在别处,还有可能是未曾入我天夏的,所以如今不止要查证,还要加以防范,诸位需要有所留意。”
  诸人都是神情一肃,应了下来。
  英颛这时忽然开口道:“大混沌当是可以鉴别。”
  在座大多数都是玄法玄修,所以对此有些不解,甚至有些警惕。
  张御却是明白的,无论是神异力量和神性力量,最避讳的其实就是大混沌,因为这两者几乎是不可能共存的。
  至今也没有哪个脑袋清楚的神明去主动沾染大混沌,那些不清楚的统统变成混沌怪物了。
  因为这个缘故,大部分浑修其实是可以排除嫌疑的,因为神子定然会主动躲避这等力量。而为什么说大部分,因为若是层次足够高,那么是可以伪装成浑修的。
  他道:“道友是准备牵连大混沌之气以作判别?“
  英颛点头。
  梁屹质疑道:“赢道友,你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么?”
  英颛神情平静道:“不能,因为有些人本来就心神不坚,这些人沾染了大混沌后,或许会对大混沌分外渴求。”
  梁屹看向张御,道:“廷执,此法并不稳妥,梁某不赞同如此做法。”
  师延辛这时道:“师某倒是觉得,可以在那些资才过人的修道人先试下此法,以作鉴别,这些同道本来心性坚定,若是他们过不了此关,那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便就守持不住。”
  张御道:“关于如何鉴别,我这里已是有一个想法,稍候完善之后会与诸位道明,英道友之法可以作为备选。”
  他的打算,是设立一个感神章印,并让人所有玄修都是修持,但凡有不属于玄法的力量,便会使得气神不纯粹。
  但这个方法也未必能将那些神子全数鉴别出来,因为若是有自高位力量的遮护,还是可以隐藏的。可好在能得遮护的肯定只是少数。
  诸人再是商议了一番后,便各自分头安排事机。晁廷执也是起身离去。唯有风廷执留了下来,他道:“道友说那些神子还有融入他人之能,除了前代真修,现在的真修弟子,也是有可能的,不得忽略了去。”
  张御道:“只需从入世之后查证起来便可。”
  以往那些真修,整日就是躲在灵妙玄境之中,根本不与外面接触,替代了也没用。那些神子的目的为何不知道,但似乎是为了获取力量,那么替代寻常玄修远比真修来的难度低。
  似玄修打交道的有许多是寻常人,不像真修,平日打交道的只有真修,你要有什么不对,马上就发现问题了。
  风廷执道:“这件事需与各位廷执再沟通,风某去与各位廷执处走一番。”
  张御道:“如此也好。”虽然向陈首执说过这件事了,但是要彻查牵扯到方方面面,的确也需要事先打一声招呼。
  风廷执一礼之后,便告辞离去。
  张御则是在殿中思考,说实话,神子的话,只要玄廷认真起来,相信是能查出一个结果的,只是那个长者……
  瑶璃层次不够,看到的只是一团光亮,可是他通过帮助后者梳理气意,却是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身影轮廓。
  到他这个境界,并不会外形所迷惑,只会看事物本质,故是事机是否如他想的那样,还要真正见到长者才能知悉。
  这时有神人值司来报,道:“廷执,韦廷执来了。”
  张御道:“有请。”
  不一会儿,韦廷执进入大殿,与他在殿上见礼,两人坐下之后,他道:“张廷执所言之事,韦某从首执那处得知了,觉得刻不容缓,此事需要尽快处置。”
  他所负责之事,便是与玉京诸位大摄直接交通,勾连玄廷与内层上下,所以他所要盯着的,主要军府这一块。在听说军卒之中也可能有潜藏的神子,他便主动寻来了。
  张御道:“韦廷执打算如何做?”
  韦廷执道:“张廷执,按理说这是守正宫之事,查证人手也应该从守正宫中挑选,不过听张廷执之言,似是怀疑玄修之中最有可能存在这等人物?”
  张御没有避讳,道:“不错,虽不见得事实如此,但必须先做这个假设,故是如今查证人手不宜从玄修之中挑选,需要另择人手。”
  要是以往,这件事若是传扬出去,可能会因此引发真玄之争,但是现在元夏威胁在外,内部矛盾被压到了最底层,眼前没有这个争执的必要。
  再说以往玄修势弱,是因为上面无人。而现在张御坐镇上层,更是玄廷次执,又是玄法开道之人,所以反倒不至于因此引发矛盾。
  韦廷执听他如此说,心头稍松,张御现在威望极高,他若是不松口,非要用守正宫之人,那这个事情也是有些难办。
  而此事说开了,下面的事也就好商量了。
  他想了想,道:“韦某欲抽调一部分真修,先查各上洲的军府。”
  军府这块在他权责之内,至于查修士,不管是查真修玄修,用何人去查,那就都是守正宫的事了。
  张御对此表示认可,他提醒道:“韦廷执,如今各府事务官吏也多数披上了神袍玄甲,那些神子也未必一定躲藏在军府,州府之中也要有所留意,而且从神子的能力看,也排除会改换身份,故若是有事务官吏或者军卒亡故,也不能忽略了去。”
  韦廷执慎重道:“韦某会加以留意。对了,”他抬头看来,“张廷执,韦某认为,此事既在东庭发生,那么需先从东庭查起,需向张廷执打声招呼了。”
  张御道:“此事该如何便如何。”
  他不会因为自己出身东庭,就对东庭百般偏护,该查地方就需查。
  而且东庭现在无论是军众和府洲事务官吏,只有少部分还是原来的,大部分是从别处调过去的。
  特别是现在的都尉是苏芊,其直属部队是原来驻守玉京的光烨营,所有军卒的出身都是清白无比,想要完全替代的难度远高于别的地方。
  韦廷执与张御商议过后,也是告辞离去。
  接下来,张御闭关数日,立造了一枚名唤“通神”的章印。
  此印是基于闻印、命印而成,不但可以查证是否有神性外感,而且能提升修道人感应之能,所需要的神元极为微小,实用性极好,且第一章书的修道人便可以观读。
  立造好此印之后,他将之传递给了英颛、俞瑞卿、师延辛、梁屹等人,告知了此中用法,随后他又对着某个命印唤了一声。
  班岚恭敬之声立刻传了出来,道:“守正,可有什么吩咐么?”
  张御将那枚“通神”章印传至到他那处,道:“班玄修,你且观读此印。”
  班岚什么原因都没有问,当即应了下来,并于片刻之后将此印观读了,他道:“守正,属下已然得有此印。”
  张御见他无碍,微微点头,这也是预料之中,不说其人本是上宸天修道人,对于身边大多数人都很防备,而且本身功行也足够高,所谓神子,也未必有其人的力量层次。
  他道:“你设法将此印传播出去,让越多人知晓越好。“
  班岚依旧没去问为什么,道:“是。属下一定做好。”
  如果是主动去推动的,那么那些神子一看就会引起警惕,但若是由修道人推动,特别是班岚原本就有着传授法门的名声,那却是不至于引起较大怀疑。
  他当然不会只找一个人,除却班岚之人,那些在训天道章之中有着一定名声的玄修也是在他择选之列。
  这些人自不用他自己一个个去关照,传谕吩咐各地玄首加以安排就是毁了。
  在安排下来此事,只是半个夏时过去,却有传讯送至。
  这段时间里,这等玄修大多数都是接受了章印,但是有三人拒绝了,理由各不同相同。其中一个直言神元正好用尽,所以延后一段时日。
  而另一个却说自己章印排列的整整齐齐,不想再多一个。这个理由看着很敷衍,但是他却是相信的。
  最后一个人则是说自己不擅长感应之类的手段,不愿意浪费神元去做此事。此人看去似是最为可疑。
  只是他看下来之后,却是认为第一个人疑点最大,因为延缓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甚或拖延到不再有此事。
  他看了下此人背景,此人出身冀空上洲,名唤练青云,修道八十二载,如今修为已臻第四章书。
  ……
  ……
  第两百四十八章 获躯代心识
  冀空上洲,此方上洲所在处处皆是高低错落的飞空岛陆,若繁星一般分布在天穹之中,上洲所有的建筑都是建立在这些浮岛之上的,乃是真正的空中楼阁。
  某些飞空屿陆也极其庞大,不亚于州郡之地,但由于翼空上洲的产出和各种神异生灵并不是集中在一地,而是相当分散的,需要修道人进行频繁调动。
  这就导致在此洲之中,修道人若是没有飞遁之能,又没有自己的法器飞舟的话,那么只能被困在这一座座形若孤岛的飞空屿陆之上,非常之不方便。故而有一个说法,翼空上洲的修道人若不具备法力及心光飞遁能力,那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修道人。
  这等情况很难改变,因为此上洲一直出于卫护玉京而存在的,需要涵盖的范围极广,这些浮空岛陆就相当于一处处堡垒和阵坛,反而符合守御要求,所以没有可能整合到一起。
  此刻诸多形若山峰的浮空飞屿之上,一驾法器飞舟正在其中穿梭而行,练青云坐于主舱之内,驾驭着飞舟在洲外行驶而去。
  这时迎面飞来一大群飞鸟,竟是撞击在飞舟之上,但是又被灵性光芒弹开,两名弟子正在那里认真记录着路程之上见到每一头生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