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而直播间那头, 乐瑶的老粉丝情况好像没有那么好。
  *
  隋殿
  内殿中弥漫着一股药汤子味。
  龙榻之上的杨坚面无血色, 老眼浑浊, 气息已愈发沉重。
  隋文帝杨坚没想到自己大寿将尽之时还会再见神迹, 遥想当年, 那年神迹说他儿子杨广的昏庸无道还历历在目。
  但是杨坚没狠下心来,毕竟他那几个儿子当中, 只有杨广拿的出手,他不可能仅仅因为神迹所言就杀了太子。
  杨坚把杨广流放, 并派人观察。
  “求问,神迹,我大隋国,国运 。”杨坚问,他想知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他没杀杨广对不对。
  可惜此时的杨坚气息太弱,他的话都没法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屏幕。
  *
  宋。
  “文治,到唐太宗的文治了!皇兄!”赵匡美干脆搬着小板凳在赵匡胤脚边坐下。
  这小板凳是赵匡美特意带的。
  虽然每次神迹出现,赵匡胤都会给赵匡美赐座,但是座总在一侧,看神迹要使劲伸头,好不方便。
  于是赵匡美就为自己定制了这个小板凳,矮是矮了一些,但架不住视角好啊。
  看着坐在自己脚边的赵匡美,赵匡胤的眼角抽了抽,“如何,那么多座不够你坐的?”
  “弟弟只想守着哥哥。”赵匡美语气真挚,“难道哥哥嫌弃弟弟,不想让弟弟守着您么!”
  赵匡胤皱起眉头,怎么觉的那么恶心……
  【咱们先来说说隋炀帝留下的烂摊子,又是长城又是运河,又是三征高句丽。
  基本把杨坚留下的人口都祸祸没了,这点咱们之前就说过。】
  听神迹再次提起那个败家子杨广,躺在龙榻上的杨坚心头一紧。
  【除了接了隋朝的烂摊子,再有的就是天灾,要说贞观之年既是盛世,又是大灾大难之年。
  首先是水灾,三大天灾之一,历朝历代都抗击过水灾,但贞观年间的水灾不得不说,真的太频繁了。
  咱们来细数一下,李世民在位期间到底发生了多少次水灾。
  贞观元年(627年),发生了第一次水灾,大灾降于关中,几乎淹了所有庄稼,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贞观三年,再次发生水灾,这次比关中之灾还要严重,累计受灾高达九州。
  贞观四年,发生水灾,受灾三州。
  贞观六年,再次发生水灾,受灾两州。
  贞观七年,大灾,累计受灾达三十多州。】
  听到这,李世民握紧了拳头,连年灾祸,都是他这个为君者不贤,却让百姓遭殃。
  李渊一听,好家伙,除了贞观五年,年年发生灾害,这这这…
  李渊心中感叹,幸好他退位退的早,不然面对如此烂摊子,他该怎么收拾。
  难不成是天要亡了他们大唐?
  幸好我不是亡国之君,李渊再次感叹。
  听到如此多的天灾,赵匡美不由感叹,“太宗真是太不容易,若换成一般皇帝,怕不是要亡国。”
  赵匡胤跟着叹了一口气,“有人说贞观之灾乃是太宗得位不正的天谴。”
  赵匡美点头,“那咱们大宋的报应就得生了一串败家子,好不容易有两个不败家的,还短命。”
  赵匡胤……
  李世民得位是不正,但是赵匡胤也没好到哪里去。
  赵匡胤看着他弟的小马扎,特别想一脚踹倒,亲弟弟,绝对的亲弟弟。
  “太宗是天灾,咱们就纯纯的人祸了。”赵匡美摸着下巴,“皇兄,你说天灾和人祸,哪个更好?”
  这让赵匡胤怎么选,他哪个都不想选!!
  *
  秦
  嬴政听到有如此频繁的天灾降于大唐,心疼李世民的同时,又再次感叹唐朝小儿的能力。
  如此天灾的情况下,唐朝小儿还能让四夷称臣,不简单。
  于是同时,嬴政又在思考,若天降大灾于秦朝,他该如何应对。
  嬴政在竹简上又刻了一个“灾”字。
  【贞观八年,大灾,累计受灾三洲。
  ……
  贞观二十二年,又发生大的水灾。
  咱们算算,这二十三年来,只有贞观四年没有发生水灾,灾难发生之频繁令人发指。】
  乐瑶之前只知道唐朝多灾多难,但查完资料后,乐瑶自己都震惊了。
  【一方降水一方必定大旱,除了水灾之外,唐朝还饱受旱灾摧残。
  像贞观九年,就有二十多州大旱,贞观十二年,也有二十多州大旱。】
  【除了水灾和旱灾,最让大唐困扰的还是蝗灾。】
  隋文帝杨坚听此,不由感叹,没想到后朝竟然比隋朝还多灾多难。
  隋朝的灾难也不少,当然不如唐朝那么多,水灾发生了十多次,旱灾也有九次,瘟疫较少。
  别的不说,隋文帝对自己整治灾害的手段还是很自信的。
  自己还设置了义仓,囤积的粮食足够后世子孙吃一辈子!
  想到这,隋文帝杨坚忽然心口发闷,他留下的家底再多有何用,架不住有个败家子…
  “陛下,您不可动怒。”一旁太医道。
  “朕知道。”杨坚让自己尽量不去想那个败家子,不过,神迹所述也不一定会发生,杨广也不一定是败家子,杨坚又在安慰自己。
  【贞观二年(628)年,就出现了很大蝗灾,吃掉了长安的大片庄稼。
  蝗灾难治,多少百姓因为蝗灾,眼睁睁的看着庄稼被糟蹋,却又无能为力。
  且蝗灾总会和水灾和旱灾交替发生,并称古代三大灾,看贞观年的水灾旱灾有多少,就知道唐朝的蝗灾有多少。】
  乐瑶放出一个小动画,屏幕上一群蝗虫跳了过去。
  殿中大臣和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看到蝗灾中,都不由的皱起眉头来。
  天灾可不分朝代不分名族,四夷之地都遭受过天灾,对于天灾,他们唯一应对的方法就是争抢别人的资源…
  赵匡美看着面前的蝗虫,忍不住抬起鞋底子就要打,自然打不着。
  “死虫子,你们不要落在我手上。”赵匡美咬牙切齿。
  “如何,你还能吃了它们不成?”赵匡胤难得怼了赵匡美,心情一下好了很多。
  【咱们来看看,面对如此天灾,唐太宗李世民到底该如何应对,成就了贞观之治呢?
  在这先讲一则小故事,贞观二年,长安蝗灾,李世民在宫阙中看到蝗虫。
  看着糟蹋百姓粮食的蝗虫,李世民心痛不已,他道,你们这些害虫,吃了百姓的庄稼不给百姓活路,百姓若是有错,那就是朕的错。
  你们若是听的懂,就冲着朕来,吃了朕的心,不要祸害百姓。
  说罢,李世民就把捉到的蝗虫吞了下去。】
  听到李世民生吞蝗虫这一段,赵匡美真心佩服,不由感叹,“太宗果真一心为民,兄长!咱们也去捉个蝗虫吃吧!”
  赵匡胤…
  听天可汗竟然为了天下百姓生吃蝗虫,四夷各部族的酋长和首领心中佩服。
  并要以李世民为榜样,等着回去,他们也生吃一个蝗虫!
  【如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当真是心里有百姓的好皇帝。
  且还是个办实事的好皇帝,李世民登基之后,首先就减免了百姓的赋税。
  大唐的赋税到底有多轻 ,举个例子,若收获了四十斤粮食,只需要上交给朝堂一斤粮食。
  这么说大家可能还是没概念,那咱们就用别的朝代来对比一下。
  咱就不和隋朝比了,毕竟隋炀帝后期都不拿百姓当人,最后哪里是收赋税,基本和强差不多。
  咱们还是用同样经济发达的大宋类比。
  大宋的赋税可是唐朝的七倍。】
  再次被做对比组的宋朝。
  还有不配对比的隋朝…
  “没有办法,俺们大宋得付岁银,需要钱,哎呀。”赵匡美长长叹了一口气。
  同时,赵匡胤也吐了一口气,不是叹气,是被赵匡美怼的有点心口发闷…
  第91章
  【除了减轻百姓的赋税外, 李世民还重点整顿官吏。
  李世民认为严苛的法律并不能让百姓安乐,民间治安为何不好,农民为何起义,若百姓安居乐业, 吃穿不愁, 他们怎么会做偷奸犯科之事。
  说白了, 还是繁重的赋税已经那些不干实事, 贪赃枉法的官员导致。
  什么叫做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为何要反?】
  一句话, 正中李世民心窝。
  他心中的太平盛世不是官家的太平盛世,而是百姓的太平盛世!
  说到这,乐瑶给李世民配上了如雷贯耳的掌声特效,要不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真处处为百姓着想。
  这样的皇帝真的是太难得了, 乐瑶其实挺不理解的, 二凤都这样了, 怎么还有黑呢, 难道功绩还能是假的么。
  见神迹鼓掌,众臣也跟着鼓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