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正在内殿的申屠嘉听到自己如此下场,心里不知什么滋味,他看了一眼一旁的晁错。
  晁错也没想到因为自己,竟然把丞相申屠嘉给气死了。
  两人之间的气氛变的十分尴尬。
  偏偏两人都觉得自己做的没错,两人对视,谁也不肯低头。
  作为老好人的汉文帝想当和事佬,还给汉景帝使眼色,都是大汉的肱股之臣,不至如此。
  刘启不管,爱打打去,看谁打的过谁。
  打架之事,不能劝。
  【路人甲】:该说不说,申屠嘉如此怎么和后宫争宠一样,多大的气,能把自己气死,有本事把对方给气死,才真本事。
  看着天幕中的话,只见丞相申屠嘉的眼神一亮,神迹一句话宛如醍醐灌顶,对,自己为何要自己气死自己!
  “如此谄媚,你和邓通又有和区别?!”申屠嘉把心中所想说出来。
  这算侮辱晁错,申屠嘉这句话的确把晁错给气着了。
  “若直言都被称为谄媚,朝堂之上还有谁敢进言。”晁错不甘示弱。
  【虽然申屠嘉被晁错给气死了,但是晁错的下场也不好。
  他提出削藩论,其实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就提出了削藩论,不过汉文帝采用的是怀柔政策,和汉武帝后期的推恩令的思路差不多,慢慢瓦解藩王的权利。
  但是汉景帝这暴躁性格,他等不了,削藩,马上削,还弄不死他们!】
  听到削藩,汉文帝再次坐不住了,虽然汉文帝心中一直也想削藩。
  但是藩不是那么削的,各刘氏王族手里权利过大,在没万全之策的情况下,贸然削藩,怕会是让藩王联合起来造反。
  如今大汉王朝百废待兴,百姓经不起折腾。
  晁错听到汉景帝采纳了自己削藩之策,满心激动,能遇能如此明君,晁错觉的自己死都值得了。
  申屠嘉却不同意,吴王势力如此之大,贸然削藩等同于给藩王递刀。
  “老夫果真没看错,你就是佞臣,上谏谗言。”申屠嘉怒斥晁错。
  “若不削藩吴王也会造反,与其等其势力壮大,不如速战速决,以绝后患。”晁错坚持己见。
  “你想好如何应对,就敢削藩?”汉文帝质问刘启,看起来是真动怒了,“若造反该如何?”
  “那就打!”刘启直接撸起衣袖,他堂堂天子,还怕藩王不成!
  当年用棋盘打人那个劲又出来了。
  叛逆的太子上线,此时的汉文帝真想揍刘启,但他忍住了,在心里默念,“子不教父之过,都是他的错。”
  要说汉文帝的脾气是真够好的,换刘邦试试,分分钟废太子。
  “那你打不过怎么办。”汉文帝缓了一大口气问。
  这一问,把刘启给问住了,他还没想过这个问题,还能打不过?
  “打不过该如何?!”申屠嘉跟在汉文帝后面质问晁错。
  这下,把晁错也问住了。
  刘启和晁错一心想削藩,但后果如何,他们还没来得及想。
  *
  明。
  朱允炆听到汉景帝削藩,他的眼神亮了。
  这段他在史书上看过,汉景帝削藩可谓大获成功,汉景帝能削藩,他也能削!汉景帝能成功,他也能成功!
  藩王一直是朱允炆的心病,一日不削藩,他这皇位一日做不安心。
  朱允炆自认为他比不过唐太宗,他还比不过汉景帝么。
  若是生在汉朝,朱允炆觉的自己就是汉武帝!
  “神迹这是启示朕削藩!”朱允炆目光闪烁,削藩是大势所趋。
  【朱允炆】:朕要削藩!!!
  朱允炆的心声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神迹上,同时也落入同样正在观看神迹的燕王朱棣眼中。
  本正在赶往京都的燕王朱棣大军停下脚步。
  朱棣看向天幕中的削藩二字,勒紧了马绳。
  *
  内殿,汉景帝。
  听到削藩之事,汉景帝没方才的淡定。
  这件事让他烦死了,汉景帝灌了一口凉茶,烦躁的把茶杯给摔了。
  本来想一举削藩,没成想那几个藩王还敢造反!!真气死汉景帝。
  “当初就该弄死那个老东西。”汉景帝又摔了一个杯子。
  就说吴王那个老东西一早就有造反之心,但他父皇却行安抚之策,如今养虎为患。
  “敢叛乱!你们等着!”汉景帝语气强硬,虽然强硬,但实际上他心里一点底气也没有,汉多年没打过仗,如今他们竟然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造反!!
  【吴王刘濞早有造反之心,如此见汉景帝开始削藩,刘濞直接杀了中央派到吴国的官员。
  联合事先已经结盟的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胶东王刘雄渠、淄川王刘贤、楚王刘戊、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六王公开造反,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起兵。
  刘濞等这一天等的很久了,他早就开始招募士兵,并且和匈奴、东越勾结,要一举得天下!】
  汉文帝瞪向刘启,果然,削藩引起叛乱。
  “儿臣当年该把刘濞打死!”刘启气恼。
  汉文帝实在忍不了了,踹了刘启一脚,这混账玩意。
  【汉景帝得知七国造反,忙和晁错商量对策,晁错鼓动汉景帝御驾亲征,助士兵士气!
  众臣不同意,晁错什么意思,让圣人冲在前面去死么?
  事情起因本来就是晁错削藩,于是与晁错政见不和的袁盎他们提议不如杀死晁错,这般七王没有造反的理由就不会造反了。】
  “逆贼已反,岂能退兵。”汉文帝看透了刘濞的本质,“白白送了臣子性命。”
  “晁错,你放心,孤怎会听佞臣之言杀了你。”刘启语气笃定。
  晁错大为感动,“若为江山社稷,臣死又何妨!”
  【汉景帝一想,同意了袁盎他们提议,杀你晁错这个罪魁祸首。】
  晁错眼看感动的眼泪都要落下,却听神迹说自己死了?
  申屠嘉补刀,“为江山社稷,晃大人死得其所。”
  第105章
  自己死了不要紧, 只要自己之策得以重用,死不足惜!
  此刻的晁错特别激动!双目赤红。
  “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为君社稷死!臣死得其所!”
  晁错又连吼三声,以表自己决心。
  待他要喊第四声的时候,申屠嘉上去捂住他的嘴, 把话按了下去。
  申屠嘉没想到晁错会是这般反应, 不知该夸他一句忠臣还是骂他一句疯子。
  从长远来说, 必削藩, 可也不是如此削藩。
  殿内安静下来,“你死就死吧, 那圣人怎么办,一起死?”申屠嘉反问,“好不容易安稳的大汉江山怎么办?”
  毕竟是五朝元老,从小兵一步一步到丞相之位,除了气性大些, 申屠嘉思虑还是比晁错周全。
  要说刘启和晁错二人性格还真有些相似,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二人做事都冲动, 不计后果。
  像晁错提出让刘启御驾亲征,他也不想想要是刘启万一挂了咋办……
  【汉景帝同意袁盎之策, 斩杀晁错。
  此令下的仓促, 晁错被传唤, 他还不知自己已经被汉景帝舍弃, 身穿一身官服的晁错被腰斩于东市。
  晁错之死, 甚至没有审判,皇帝身边的近臣如此下场, 不免让人唏嘘。】
  听自己被腰斩于东市,晁错微微一愣, 他愿为社稷死,君大可不必如此。
  【主播觉的,晁错提削藩的时候其实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像之前晁错之父听削藩令一发,立马从老家赶过来劝晁错,若晁错一意孤行,定会连累全家老小。
  但是晁错已经铁了心,为国为民,必须削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决心,即便是他的父亲妻儿,最后晁错的父亲绝望自杀。
  从这能看出晁错的确是为国的忠臣,只是他这不顾一切的性子,最终害了他自己,而汉景帝的名声也毁于一旦。】
  “臣愿意死,于君何干。”晁错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他愿意为削藩献出生命。
  “于君何干?!”汉文帝不知该如何说晁错,他欣赏晁错的直言不讳,肯定他的才能,但这不顾一切的性子,唉…
  【削藩之策没有错,只能说时机不对,如今中央皇权还不够强大,藩王势力又过于强大。
  这算是一招险棋,赌上大汉国运的险棋。
  晁错被腰斩,虽然安抚了朝堂中的反对派,但是反对派心里也明白,削藩之策是对的。
  但随着晁错被杀,怕再没人敢提议,架不住皇帝甩锅,晁错作为汉景帝的老师,作为他的宠臣都如此下场,何况旁人呢。
  最后汉景帝也后悔了,但人已经杀了,坏名声已经落下。】
  *
  汉殿,汉景帝。
  汉景帝死盯着神迹,心口好似窝了一股气,对对错错,他最烦的便是如此对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