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将军, 你等等我, 我,我也走。”副将想了想, 要不他也跟着走吧,留下来也打不过燕王, 到时候败了还得被当做叛徒。
  将军说的对,与其在大明朝内耗,不如跟着燕王朱棣打外族去!
  此刻,已经被关押的徐辉祖还在纠结,到底反还是不反。
  徐辉祖和朱棣的关系不一般,徐辉祖的父亲是开国功臣徐达,而徐达则是朱棣的老丈人,这么算起来,徐辉祖是朱棣的大舅子。
  但徐辉祖可没因为自己是朱棣的大舅子而对朱棣心软,在他的心中只有朝堂!
  在这次白沟河之战中,正是徐辉祖掩护李景隆撤退,若不是徐辉祖,明军可以要全军覆没。
  可如此功劳的徐辉祖却因他和朱棣的关系,被朝堂重查,甚至比大将平安更为严重。
  徐辉祖自认为对朝堂一片忠心,不想却换来如此结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其实,朱允炆只是下令严查,但是命令传到下面就变了质,成了只要和燕王朱棣有关系之人便捕之……
  所以大将平安和徐辉祖成了首要目标,明明二人没做什么,却已然成了燕王朱棣的细作,大明的罪人。
  甚至已经有文官上书弹劾二人,并列举出两人的罪状。
  正在徐辉祖纠结的时候,外面的大锁被平安和盛庸一起砸开了。
  光线照进屋子,徐辉祖抬头看向二人。
  “徐将军,你要不要一起走。”大将平安开门见山问道。
  “我……”徐辉祖还在纠结,“你们都要去投靠燕王朱棣?”
  “如何都是大明江山,不如拥护明主,不让大明成为第二个大宋。”盛庸道。
  “徐将军,你想想当年的岳飞岳将军。”平安道。
  如神迹所述,目前明惠帝朱允炆的操作和当年大宋如出一辙,如此帝王即便手下有再多强兵强也无用。
  当年的岳飞,当年的文天祥不都如此么。
  “大明江山。”徐辉祖喃喃道。
  明朝的情况与宋朝不同,要说接近则更接近于唐朝。
  “自己人打自己人,何必呢。”盛庸道,“若咱们齐心合力,定能踏平漠北!”
  想到神迹所述的未来,盛庸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为将者,谁不想抵御外敌,如同当年的霍去病!
  “徐将军,你走不走?”大将平安问,“你可是燕王的大舅子,定跑不了。”
  平安知徐辉祖的实力,这样的将才不跟着明君太可惜了。
  “好。”徐辉祖最终下定决心,他反了!
  “等我一会,我想去找找铁铉。”徐辉祖还想拉一个人。
  “铁将军已经在收拾粮草。”
  盛庸和平安二人来徐辉祖这之前先去了铁铉那。
  到此为止,李景隆麾下的几位副将都已决定要造反,投奔燕王朱棣。
  在大营门口,他们几人遇到了李景隆。
  气氛有那么一丝丝诡异的尴尬。
  除了几位大将外,士兵们全部带着粮草投奔燕王朱棣。
  “粮草就不要带了。”李景隆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总归君臣一场,彼此留点情面。
  其实带不带的都无所谓,反正无人镇守,燕君迟早要来拿的。
  *
  燕军营
  “大王,李景隆率大军投诚。”副将张玉来报。
  正在看地图的朱棣一愣,显然没想到李景隆会投降,按照神迹所述虽然李景隆最后为燕军开了城门,但是在此之前还是坚守的。
  “他带了多少人马。”朱棣问。
  “回大王,朝堂的所有兵马!”
  “多少?”朱棣又问了一次。
  “全部军马。”张玉回。
  朱棣楞住,他是想过会有人来投奔自己,但是没有想到会是全员投奔。
  不光是李景隆这一直大军,其他藩王也带着他们的军队过来投降。
  最后还坚守在朱允炆身边的只有些文臣和亲卫,将臣几乎全部投降。
  “为何?!为何会这般。”朱允炆想不明白事情怎么发现到如此地步,全员奸细?!
  “该如何,朕现在该如何?”朱允炆问黄子澄,问齐泰,问方孝孺。
  但这一次,三人却没有给出朱允炆解决之发。
  被天下人所辜负的帝王…能如何?
  “你们倒是说,朕该如何!”朱允炆歇斯底里,几近崩溃。
  这时候天幕再次发言。
  【时间不早了,大家明天见!】
  乐瑶废话不多说,干脆利落的下了直播,明天再接着讲明太宗朱棣的那些事。
  见神迹就这么没了,朱允炆只觉得最后的希望也没了,“你们说,朕该如何?!”
  此时的朱允炆真的不知该如何了……
  “陛下,不若就降了吧。”有文臣劝谏,“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人活着,总有机会。
  “不行,陛下不能投降!”黄子澄反对。
  “陛下不能降,若是降了便失了帝王的节气,为后人所不耻,不能降反贼。”方孝孺也不同意朱允炆投降。
  “陛下,不如臣出去募兵…”齐泰提议。
  “方大人不是想跑吧?”令一文臣发出质疑,连朝堂的大军都去投靠燕王朱棣了,怎可能还有百姓支持他们陛下。
  实际上,神迹只有大明的将臣看见了,百姓还真不知,若此时方泰出去募兵,说不定能招募到一些。
  不过也是螳臂当车,无济于事。
  “南逃如何?”一臣子提议,他们陛下之前一直善待南方贵绅,若是南下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可东山再起。
  只有他们陛下活一日,那燕王朱棣便得位不正!
  “南逃和投降有何区别?!”方孝孺不同意。
  “这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方大人想让朕如何?!”朱允炆已经动了南逃的心思,但方孝孺用大义反之,若他真南下,当真显的贪生怕死了。
  “陛下,为了骨气,为了大义,您不如自缢!让燕王朱棣永远摘不下反贼的帽子!”方孝孺提议。
  逼死在位皇帝,留千古骂名!让日后的文臣写死燕王朱棣!!
  即便有丰功伟绩又如何,照样被后人唾骂!!
  “陛下,方大人说的对!”黄子澄赞同,如此大义的去死,怎么也比苟活着好。
  朱允炆瞳孔放大,他看着慷慨激烈的黄子澄和方孝孺他们,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他的臣子,让他死?!
  “陛下!”黄子澄眼眶通红,满含泪水,大有国破家亡之感,虽然大明王朝还好好的,燕王朱棣也并没有要啥朱允炆之意。
  朱允炆大笑起来,“好,非常好。”
  “既然如此,那你们便和朕一起死了吧!”朱允炆大声呵道。
  “臣愿意和陛下共赴黄泉!”黄子澄道。
  “臣愿意和陛下共赴黄泉!”齐泰道。
  “臣愿意和陛下共赴黄泉!”方孝孺道。
  朱允炆没有想到,他只是问问,但方孝孺他们当真要拉着他一起死……
  在朱棣还未到南京之时,一场大火烧了都城大殿…
  可朱棣却没找到朱允炆的尸首,虽然有身穿黄袍之人,却是无根之人…
  而黄子澄、齐泰还有方孝孺却是真真正正的死了。
  白沟河一战,神迹出现,天意难违,明朝众臣拥立燕王朱棣为新帝。
  而先帝明惠帝朱允炆却不听天意,火烧大殿,自焚而亡。
  朱棣看着文臣的记载,轻叹一口气,“后世不会觉得是朕篡改的历史?”
  “陛下,事实如此,您不必担心。”史臣道。
  【大家晚上好,我又回来啦!咱们接着说明太宗朱棣的第三次北伐!】
  【太子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乐瑶看着第一位粉丝的名字,不由的笑了笑,明太宗朱棣啥时候还成太子了?
  此时,明太宗朱棣第一次北伐大捷归来,迎接他的是两年不见的神迹!
  第129章
  自打朱允炆被贬为庶人后, 他的母妃吕氏也跟着遭殃,朱元璋本是以“子不教,娘之过”的罪名彻查吕氏。
  但没想到竟然牵出一桩陈年老事,果然, 嫡长孙的朱熊英的死不是意外。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立马处死了吕氏, 同时也把已经贬为庶民的朱允炆压入大牢。
  他的好嫡孙…他的嫡孙…
  朱元璋大悲, 竟然一下病倒了。
  与此同时, 秦王朱樉因神迹所述,怕有老妇毒害自己, 因此先下手为强,要杀光他封地内所有老妇。
  只要杀光了他们,自己就不用死了!
  应天府人人自危,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百姓受不了秦王朱樉的暴政, 这次不是老妇下药, 而是秦王身边的护卫, 朱樉亲手杀了护卫的娘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