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不打鞑靼他们,咱们出海!海上大战!”朱高煦提议。
  “二哥,人家好好的来朝贡,过来做买卖,你打人家干嘛?”朱高燧反问。
  朱高煦长叹一口气…他真的好想打仗啊啊啊!!
  朱棣不语,却在心中默默策划,大明的版图不该止步于此。
  同时,李世民还有嬴政和朱棣的想法如出一辙,他们再等一个契机。
  【咱们先看看此次大战的规模。
  参照明史,蒙古有五万骑兵,而《武宗实录》中有记载明军大概有四万多,若加上后勤保障人员,差不多也有五万大军。
  双方加起来就是十万大军。
  十万也算是挺大规模的大战,就死了十几个人?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理。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总兵王勋无法抵御,是朱厚照从辽东及宣府调兵支援。
  能短时间能调动如此多兵马,怎可能提前无一点准备?既然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怎么就战死了十几个人?】
  “又是这□□臣抹黑。”朱佑樘气的,恨不得把大明史臣全部革职!
  【而且应州大战整个战略部署也十分高明,朱厚照不愧是明太宗朱棣的子孙,他先分兵让众军把守六个要塞
  总兵王勋守大同,辽东参将萧滓守落堡,宣府游击将军时春守天城,陶杰、杨玉还有参将杭雄守阳和,周峦守平掳,游击周政守威远。
  以山脉和河流为屏障,困住鞑靼。】
  乐瑶在天幕中放出地图来,几个要塞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朱厚照快速记下神迹提及的名字,这些人都被列入可用名单。
  【看的出来,朱厚照是吸取了贺兰山大败的教训。
  但鞑靼小王子不是吃素的,识破了朱厚照的计谋,于是他兵分五路南下。
  鞑靼战策变,朱厚照的战策也跟着变。
  他先出其不意,在援兵还没来的情况下,让王勋集中兵力突击。
  如此架势让鞑靼小王子已经明朝主力军突击,于是鞑靼小王子守城不出。】
  天幕地图随着战事而变。
  朱棣不由点头,赞同朱厚照的部署。
  一旁的朱高煦也拍手叫好,他就说这小子有本事,是个打仗的好手!
  【实际上,朱厚照只是让王勋做先头部队,同时让辽东和宣府支援。
  在激战了一天后,鞑靼小王子终于意识到自己中计,于是开始反击,于是有了应州一战。
  之前拖延计谋已经得逞,朱厚照布置的援军以来,经过几日搏斗,鞑靼彻底,朱厚照乘胜追击!】
  大捷!
  随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大字出现在天幕,恢宏的音乐随之响起。
  “好!吾儿!这是吾儿!”朱佑樘激动不已,满心的自豪,这是他的儿子,他竟然能有这样的儿子!!
  【朱棣】:不错。
  本来朱厚照还很淡定,但是看到天幕上太宗爷爷对自己的肯定,他在也淡定不了。
  太宗爷爷竟然肯定了自己!!朱厚照一直把朱棣视为楷模,亦是他心中的偶像。
  【如此精彩的一战,让鞑靼十年不敢再侵犯大明的一战,怎可能像明实录记载的好似过家家一样。
  这样的记载若是让鞑靼小王子看见估计能气活。
  久经沙场的鞑靼王子,被明军杀了十几个士兵就吓的落荒而逃,再不敢入侵大明。
  若鞑靼王子真这般无能,早就被赶下台了,史记如此就等同于指着鼻子骂鞑靼王子。】
  天幕上出现久违的小动画,只见卡通鞑靼王一带着千军万马来,对方打死他一个士兵。
  然后鞑靼王子带着千军万马掉头就跑。
  头上一行大字,“死伤十六,吓死宝宝了!”
  这动画看起来是好笑又讽刺。
  和鞑靼交手这么多次,朱棣自然知道鞑靼的实力,虽然打不过大明,但绝对不容小觑。
  这场战役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可惜没有文臣记载,只剩下武将们的口口相传。】
  “他们为何不记!”朱佑樘直接吼了出去,他们能昧着良心歌颂自己,却不愿意记录如此一场大捷,让大明扬眉吐气的大捷!
  【咱先不说主观意识上史官想不想记载,客观条件上,他们的确也没法记载。】
  听神迹这样说,朱高煦立马反驳,“啥意思,他们是死了不能记载,还是瞎了手断了这,咋还不能记!他们根本就不想记!”
  不光朱高煦气恼,朱棣也恼怒。
  抹杀帝王功绩,他们意欲何为?
  看的出朱棣很气愤,他的心里话直接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意图还不明显么,打开明的史书,只有铮铮铁骨的大臣却没一个正常的皇帝。
  路人甲接着朱棣的弹幕吐槽。
  【路人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明没亡都是因为大明臣子,大明的皇帝除了奇葩就是吉祥物!
  朱棣看着神迹所述,心中怒火翻腾。
  好一个奇葩,好一个吉祥物!
  不但朱棣情绪激动,朱佑樘更直接被气哭,吉祥物三个字深深刺痛了他。
  “为父,为父没有连见列祖列宗,我没有脸啊。”朱佑樘越想越觉的自己的一生越窝囊。
  好不容易自家儿子不窝囊了,但是那些文臣竟然昧着良心往死里黑他儿子!!
  相比朱家人的激动,其他朝代的君主情绪还是很稳定的。
  特别是在吃瓜前沿的赵家人。
  “客观原因是什么?”赵德芳是会抓要点的,神迹这么说定是有啥难言之隐。
  【客观原因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此次带兵南下,是偷偷跑出来的。
  而且顶的还是大将军朱寿的名字。】
  偷偷跑出来???
  大将军朱寿???
  朱厚照本人一听,哈哈哈的笑了起来,不愧是我啊!
  第185章
  偷偷两个字着实讽刺, 堂堂一帝王难道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神迹前的几位帝王皱起眉头,明朝文官集团的实力竟大到如此地步,竟可拦圣驾!
  【因为这几次偷跑,明武宗朱厚照算是彻底坐实了自己荒唐皇帝这个名号。
  外面有什么好玩的, 能让明武宗朱厚照如此向往北上?想玩不应该南下么, 南方多富足。
  翻来史策, 咱们一起看看明武宗朱厚照向往的北上是什么样子。】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照, 只见他兴高采烈,骑着小马驹一路向北, 头上几个大字,“出去玩啦!”
  *
  宋
  “我不信能打出应州大捷的小皇帝只是单纯的出去玩。”赵匡美语气笃定。
  反正在他心里,朱厚照已经和奇葩皇帝不沾边了。
  所谓的奇葩不过是在反抗文官集团罢了,若他们大宋…
  “咱们大宋其实也有这样的皇帝,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两小子。”赵匡美忽然想起这两个人, 仔细想想他们两人也朱厚照有点相似。
  可惜英年早逝…
  提到宋神宗和宋哲宗, 赵匡胤也有些惋惜, 他们大宋史上好不容易基因突变的两个皇帝。
  【大家应该记得咱们之前提的天子守国门, 明太宗朱棣把都城定在北平,为的就是亲自防御北方外敌, 赫赫有名的五次征北。
  所以北平以北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自正德十年以来, 鞑靼侵犯侵略边境, 虽无法攻破居庸关, 但他们一直不停的抢夺百姓, 民不聊生。
  对鞑靼的屡次侵犯在《明武宗实录》中有明确记载,而明朝的应对之策则是修长城, 增加兵力防守。
  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让对方气势汹汹, 朱厚照多次想御驾亲征,皆被众臣否决。】
  天幕上,原本景色优美的草原上忽然出现了很多外族小人,然后一座长城落了下来。
  【在北有外敌的情况下,明武宗朱厚照还执意北上,如此贪玩,是不要命的那种贪玩么?
  从应州大捷的部署上,我更倾向于朱厚照此次北上是蓄谋已久的,他再也忍不了鞑靼狂妄的挑衅,想正面杠。
  结果也如大家所见,他的确成功了。】
  【路人甲】:我觉得也是,可惜应州大捷的功绩被掩盖,成了出去玩的皇帝不小心打了个小胜仗。
  粉丝路人甲惋惜不已,但凡动脑子想想,小胜仗能让鞑靼多年不敢再犯?说白了,不就是打老实了么。
  “可恶的文人!可恶!”朱高煦气的不行,要是他当皇帝,就把这些文官全都弄死!!
  朱高煦偏激的言论又出现在天幕上,他这是一杆子打死了所有文人。
  【咱们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文,历史上还是有很多铮铮铁骨的文人。
  远的不说,就说南宋末年的铮铮铁骨的文天祥,还有同小皇帝崖山殉国的大臣们,北平保卫战的文臣于谦,平定宁王之乱的文臣王守仁,大刀阔斧改革的文臣张居正,有“海青天”之誉的文臣海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