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随着谢宜瑶的身影消失,谢宜臻才轻轻打了下萧寿安的手:“好了,别看了,先进去和素月讨论讨论接下来怎么办吧。”
……
院子里的梧桐已经染成了黄褐色,一阵秋风吹落,沙沙地掉下几片叶子来,但立马有洒扫的侍婢将它扫去。
那日之后,谢素月被召入宫中,与皇帝在文德殿中交谈大半个时辰。他们具体谈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人们只知道那之后不久,皇帝就同意了谢素月的请求,还特地为她定了封号,并非以郡县为名,而是从佛经里挑了个名号,是为天华。
这意味着这位佛家公主将来不会受汤沐邑的食禄,而是由佛门供奉。
谢况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可以展现他尚佛的虔诚之心的机会,因此谢素月出家的流程是比寻常人家要复杂多的。她又是谢冲的女儿,哪怕摈弃了俗世身份,也不可能和寻常比丘为伍,所以谢素月在佛门中的地位也绝不会低。
离她正式出家为尼的日子还有一旬不到,谢素月在做最后的准备,谢宜瑶时不时命人去王府上走动走动,了解情况。
若是闲来无事,她也会亲自去和谢素月说几句话。
这日谢宜瑶在公主府中处理公务,却见突然有个第上的侍婢前来传话,在公主府的官吏中显得极为扎眼。
她记得,这人是她吩咐去江夏王府打探的人,若是换在往常,也都是等她人到公主第时再汇报情况的,今日急着赶到公主府来,可见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灵鹊也发现了反常之处,谢宜瑶一个眼神,她便会意,拉着这侍婢到无人处去。
谢宜瑶将手上的这一件事赶紧处理了,等她搁下笔,正好灵鹊也回来了。
“说是在王府上遇到了司贵嫔。听闻贵嫔有意到时候送天华公主一程,顺便在石城寺呆一段时间,天华公主同意了,只待贵嫔请求皇帝的许可。”
谢宜瑶皱眉:“皇帝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只是贵嫔此举,不知究竟有何目的。”
为谢素月选定石城寺的人是谢况,以谢况和慧净的一面之缘开始,石城寺在皇帝心中的份量也渐渐重了起来,谢况也曾在石城寺出资建造佛像。
石城寺如今是京畿香火最盛的佛寺之一,前几年又多扩建了五六分的面积,谢况会选择将谢素月送到那里,再正常不过。
而谢素月能在石城寺为尼,于谢宜瑶更有许多好处。
但居然连司砚也欲前往石城寺,就不免让谢宜瑶怀疑其目的了。
就算司砚的想法单纯,谢宜瑶也担心她可能在石城寺发现什么。
她问:“贵嫔现在可回宫了,还是仍在王府?”
灵鹊回道:“至少刚才是没有
要离开的意思,这么点时间过去,应当还是在的。”
谢宜瑶思索片刻道:“我要去趟江夏王府,让他们备好车马。”
江夏王府中,司砚和谢宜臻正在谢素月房中,闲话家常,氛围很是其乐融融。
因为谢宜臻在丧母后,乃是由司砚照看长大的缘故,二人有似母女的情分在,虽说比不上亲生骨肉,却也比旁人要更为情深意重。
谢素月又和谢宜臻来往密切,是以她和司砚也还算得上熟悉,相处起来不至于不自在。听贵嫔说她有意与谢素月一道前去石城寺,并在那里陪伴她一段时间时,谢素月也没有拒绝。
谢宜臻乐见其成,也并未多说什么。
三人正说着体己话的时候,有侍婢来传:“吴郡公主殿下来了。”
司砚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谢宜臻道:“长姊平日里这个时候应当在公主府呢,今天怎么这么早便来了?”
谢素月道:“许是今日格外清闲。”
又对侍婢说道:“赶紧请她过来,不要疏忽了。”
于是有仆从铺席添座,待谢宜瑶翩翩而至,三人就见她笑着道:“我刚听他们说贵嫔也在,还不信呢,未曾想当真如此。”
谢素月和谢宜臻连忙起身行礼,司砚也没有摆架子,而是一道起身。
“怎么我一来,你们都这样客气,都快坐吧。”
众人这才坐下,有侍婢上来给谢宜瑶奉茶,谢宜瑶双手接过,脸上笑容不减。
“我听闻素月这段时间忙于筹备,可不知有没有我能帮得上忙的?”
这话是对着谢素月问的,一旁的二人沉默着,只待谢素月本人开口。
“阿姊有心,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这是最好,”谢宜瑶道,“不过你也不必太过挂心,石城寺离这儿也没多少脚程,以后阿姊得了空也常会去看你的。”
谢素月点点头,含笑道:“贵嫔方才也是这么说的,我能得到你们这样照顾,实在是我的幸运。”
一时间,屋内弥漫着诡异的沉默。
谢宜臻很容易地察觉到这种奇怪的气氛,但她理解不了背后的原因。
在座的人个个互相都算得上熟悉的,就算是素月和贵嫔二日相比较而言少些交集,可刚才还是好好的呢。而瑶姊又向来和善,往常也不曾有这样的状况。
正在她思索之际,是司砚打破了沉默:“阿瑶还不知道吧,我刚才和素月说,只要陛下准许,就陪她一同去石城寺。既可照应一段时间,免得她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又可让我也能有幸沐浴佛恩,潜心礼佛。”
“原是这样。”
“阿瑶若是也有这样的想法,不如由我一并禀告陛下。”
“贵嫔考虑周全。然而我近日府上有不少琐事要忙,虽然每日能抽得出空来,却不能长时间不管不问。”
“那就可惜了。”
此话揭过,四人又谈了些别的闲事,尤其是一些听上去与朝堂无涉的闺中琐事。然而能被这几位提及的,牵扯的不是重臣妻女,就是世族千金。
虽是闲谈,按理说当无所负担才是,谢宜臻却还是感觉有些如坐针毡,不过聊了几刻,便说要先回去了,来日再来找素月。
她本意是想逃离这样有些窒息的氛围,却不曾想谢宜瑶说道:“我第上的车刚在路上蹭坏了车轮,虽然还能勉强前行,但却有些颠簸。阿臻要是方便,可否捎带我一程?”
公主的宅第彼此距离相近,谢宜臻自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司砚突然道:“时候不早,我也该回去了,阿瑶不如坐我的车吧,好歹宽敞些。”
先前闲聊时的几次试探没有成效,谢宜瑶近来一直有想着找个和司砚单独说话的机会。比如等下入了内城,再和谢宜臻说想起来有事得入宫,也就是找个借口搭上司砚的车。
却不想司砚主动开了口。
谢宜瑶不禁警觉,但还是笑着满口答应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谢素月看三人都打算离去,难免寂寞,但并未多加挽留。临别离前,还再次答应她们自己一定会好好用膳。
谢宜瑶搭上了司砚的车,身为太子之母,司砚的种种典仪是同于太子的,车马自然也比寻常公主的更华贵些。
但与此同时她又崇尚简洁,因此车内的布置又很朴实。
谢宜瑶脸不红心不跳地夸赞了几句贵嫔的品性,待车入了内城,停在吴郡公主第外时,她又向司砚问道:“说起来,贵嫔还不曾光顾敝舍吧,不知今日宜瑶可有幸请贵嫔赏光?”
司砚只沉默了一瞬,便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99章 兰心蕙质(六) 又是一年酷暑。……
听起来有些神奇, 但这确实是司砚第一次到谢宜瑶第上做客。
早年间还在襄阳的时候,司砚同谢况、袁盼一起住在官邸的东院,而谢况的几个女儿, 与当时过继在谢况名下的谢义远, 则住在略微小一些的西院。
平常谢宜瑶晨昏定省时, 司砚才会和她打个照面,因着知道她们母女不喜自己,并不主动招惹。
后来谢况起兵入京,最终夺得皇位,谢宜瑶和她的另两个胞妹直接住进了宫城外的公主第, 而司砚则作为嫔御居在宫城内, 非特殊情况不得外出。
司砚极少走出重重宫门,因为若有要事内外命妇自会前来拜会,不需劳驾贵嫔本人。谢宜瑶亦是如此, 她到显阳殿来的是如此勤快,司砚自是没有必要兴师动众亲临她的宅第。
谢宜瑶带着司砚到了待客的前厅, 公主第上的侍婢奉来上好的热茶与点心。
二人寒暄着,司砚夸赞室外的景致与室内的摆设, 谢宜瑶笑吟吟地点头。不知不觉间, 屋内的侍婢渐渐都撤下去了,最后只剩下两位谢宜瑶的心腹, 守在门边。
其中一名司砚是熟悉的灵鹊, 她自幼服侍谢宜瑶, 十几年间不曾改。另一位身形更为高大的侍婢, 司砚只知她叫飞鸢,却不大了解她到底是在何时何地,如何得到谢宜瑶的信任和重用的。
“话说起来, ”谢宜瑶扯起话头,“我虽知贵嫔素来崇尚佛法,却不曾想贵嫔竟愿到城郊佛寺潜心修行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