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今天在石城寺,殿下为何要主动提出和松阳侯合作?”
  谢宜瑶放下账本,望向裴贺,只见他一脸不解,眉间有些愁绪。
  没有必要的情况,她素来不习惯给旁人讲解自己做事的理由,除了与沈蕴芳商讨下一步的对策,因此裴贺这样一问,谢宜瑶多少有些不悦。
  但她想到裴贺早就一改初识时的脾气,对自己是言听计从,再荒唐的事都愿意做,今日这么反常定有别的原因。于是耐下心来,问:“怎么,你有什么建议?说就是了。”
  “谢义远可不是什么好人,且比他的父亲更为心狠,还不如谢冲那般好控制,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反过来咬我们一口。殿下为何要与虎谋皮?我……总归有些担心。”
  原是如此。
  今日去石城寺,裴贺也护卫在她身侧,自然将她和谢义远的对话听了进去。然而裴贺对她未来的计划并不了如指掌,会有这样的担忧也轻情有可原。
  谢宜瑶支颐笑道:“你是怕我引火烧身?”
  裴贺点点头。
  “可我若是做什么都瞻前顾后,胆小怕事,当年就不会留下你了。”
  “这,这不一样,”尽管裴贺的话都说得有些吞吞吐吐,但他还是尽量冷静地分析道,“当时的我连个正经的身份都没有,于情于理都只能归顺殿下。可谢义远是松阳侯,哪怕投奔过一次燕国,都能得到皇帝的宽恕。将来若是过河拆桥,身后也有许多条退路。他品性恶劣,未必做不出来这种事。”
  “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我现在确实需要一把刀,或者说,一个替死鬼。”
  “那我也能——”
  谢宜瑶斩钉截铁:“我舍不得。”
  裴贺的头低了下去,叫人看不清表情。
  他自诩聪慧,却无法判断这四个字从谢宜瑶口中说出来,到底有几分真心,几分玩笑。
  “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可能让你去冒这个险的。而且,过河拆桥的人,为何不能是我呢?”
  裴贺有些失落:“原来殿下早就考虑好了,是我多嘴。”
  “我知道你是好心,但谢义远是什么人,我是再清楚不过的。若非如此,我也不会让石城寺那边多盯着他一点。单人,你能提意见是再好不过的。如若不然,要是将来哪天有人假传了我的命令,叫你去做百弊而无一利的事,你也要照做吗?”
  裴贺摇摇头:“不是殿下本人的命令,我当然不会轻信。”
  “这样当然是最好,”谢宜瑶笑道,“谢义远的事,解释起来会有些复杂,我本是打算等明日怀香、飞鸢她们都在的时候,再商量将来的打算的,到时候还要有用得上你的地方呢。”
  裴贺抿着嘴,乖顺地点了点头。
  谢宜瑶想得如此周到,他怎么就想着要多嘴呢?因此裴贺愈发为自己的多此一举感到羞赧,想着要是能赶紧找个洞钻进去躲着就好了。
  谢宜瑶看他这样,忍着笑意道:“灵鹊怎么去了这么久,你去厨房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汤不喝问题也不大,她的安全是最紧要的。”
  得了个名正言顺出去冷静一会的理由,裴贺松了口气,正准备离开,就听到屋外穿来灵鹊的声音。
  “怎么把门关上了,奇怪……哎哟!”
  谢宜瑶看着略显局促的裴贺,笑道:“正好,你去给她开个门吧。”
  ……
  自从北燕的援军撤退后,南北两国的边境终于又安定了许多。
  寿阳城仍然坚守,楚军的围城也松懈下来。
  与此同时,修堰的准备工作也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预计明年开春前就能正式动工了。
  前线的难得战火平歇,兵将们能过个安生点的日子,陆渊也在这个时候被谢况召回京中述职。
  “如今境内的州郡也是越来越多了,管理起来有诸多不便,先前还闹出这种事来……朕打算裁撤南豫州,并入豫州,继续让你担任豫州刺史。道审,你觉得如何?”
  许久不见皇帝,陆渊仍是应对自如,他辞让道:“谢过陛下。臣未能制止贼人将寿阳拱手让人,已是天大的过错,不敢担当如此重任。”
  谢况满不在乎地笑道:“将功抵罪,不是正好?如今寿阳尚未收服,以后还得仰赖你呢。”
  谢况此举是出于信任,然而他自以为陆渊会为此感恩戴德,却没想到陆渊并不是十分满意。
  如今陆渊到了京城还是要受尽清贵们的白眼,哪怕他已经尽力避免在充满士族的社交场合出现,所以比起京城,陆渊更倾向于呆在地方。
  但也有那么一两个人并不看重门第,能够放下偏见和他这样出身寒微的武将相交的。
  这次回京陆渊已见过了好几个旧识,从他们口中,陆渊了解到了一些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听着朝中的文官接连高升的消息,想到自己至今仍不过是个都督一州军事的将军,品秩也从不见长,陆渊难免心怀不满。
  能继续呆在地方,这很好,但他想要的不仅于此。
  这次没能顺利收服寿阳,就有调动军马不易的原因在,若非如此,他该早已拿下寿阳了,何苦劳烦数万百姓去修堰?
  如果能多统摄几个州郡的军事……
  现在不比咸宁初年,那时候天下刚定,皇帝也愿意让地方上的将领们自主。但这十多年来,皇帝疑心这些人会威胁到他的位置,担心他们在地方上做大,地方上的将领的权力一次次被地削弱,已经到了会耽误战事的地步。
  饶是如此,皇帝仍必须要依靠能征善战的将领,来保全他的江山,权衡之下,他当然会选择更能信得过的人。
  陆渊能有今天,并不是光依靠军功,还多亏了皇帝对他的信任。他知晓自己没法和皇帝讨价还价,对于现在的自己来说,谢况给出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先前已经推辞过一次,即便心中有不甘,陆渊也明白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便恭恭敬敬地回道:“臣遵旨。”
  第119章 终局将至(四) “臣也舍不得陛下。”……
  谢况满意地点了点头, 对陆渊的知趣很是满意。
  陆渊和周禄不同,哪怕都是要用,谢况却也有不同的用法。
  出身倒不是二人最主要的差别, 谢况更耿耿于怀的是, 周禄这些年立过的功和在南北的声名, 这些都远高于陆渊的。
  且从私情出发,陆渊跟着谢况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他也更乐于将重任交付于陆渊。
  除非他也有一天会到功高盖主的地步。
  “对了,”谢况突然想起了什么,“道审这次回来, 还没有去见过堂弟吧?”
  陆渊知道谢况指的是陆安, 便道:“回京后实在是忙于休整,臣弟也有公务在身。”
  谢况拍了拍陆渊的肩膀,道:“你难得回一次京, 该去好好看看他。他这些年,可变了不少, 更有了几分你当年的样子。”
  “是阿安他自己争气。”
  谢况笑道:“他刚进宿卫军时,还和人起过争执。后来兴许是突然醒悟了, 待人接物都更圆滑了些, 本职工作也依没懈怠。朕想着他这样的人才,不该为了避嫌而不能重用。正好自从郭将军去世后, 领军将军的职位还空着呢, 道审, 你觉得他适不适合?”
  和护军将军不同, 领军将军是统领皇城内的宿卫军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禁中侍卫体系很是复杂,为了安全考虑, 谢况更是在前朝原有的基础上,还增添了许多将职,互相牵制、监督。
  陆安若能担任其中一支的将领,只要他以后不犯大错,陆渊都不必再忧心这个堂弟的前途了。再等几年,他或许能当个左卫将军或是右卫将军,这已经是陆渊敢于设想的最高一阶了。
  先不说陆安现在直接升为领军将军跨级太多,就算是他是一级一级向上爬,也难免会因为他身份的缘故而被非议。
  无论是因为他出身寒微,还是因为他是陆渊的堂弟。
  谢况此举或是真的看在陆安年轻又有才干的份上,想把他提拔起来。
  但若只是这个理由,不值当。
  从前谢况还是个将军的时候,陆渊就已经见识到了此人心计之深。一件事,若不能带给他远超过弊的利,谢况是不会轻易愿意做的。
  想到这些未知的可能,陆渊自然是先回绝了:“臣弟资历尚浅,怕是担不起领军将军的职,不能服众。”
  和周禄相比,陆渊其人出身寒微,实打实在底层混过的,也更有武将风范。加上他和谢况共事多年,举手投足间也就不讲什么礼仪,更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谢况思考片刻,妥协道:“那先让他任左卫将军吧。”
  陆渊本就没能摸清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先前他拒绝了一次,已经惹得陛下有些不悦,眼下要是话说得不好,也不知会不会有别的问题……
  但陆渊还不至于战战兢兢不敢言。
  “陛下,臣以为臣弟若直接晋升为中领军,还是有些不太合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