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傅君意颔首,不置可否。
  傅君意登基六年,后宫主位空虚,不进美色,常常十天半个月不踏进后宫半步,忙起来更是月余不进。
  膝下子嗣空虚,只有三子一女,他倒是不急,但却急坏了太后。
  这次选秀就是让秀女广进后宫,为皇家绵延子嗣。
  秀女三人一组进殿,郑淑宁排在靠前的名次,看着前面秀女出来有欢喜,有失落,也开始有点紧张起来。
  “兵部侍郎之妹赵若若,武安侯嫡女郑淑宁,御史大夫嫡女李怡朝进殿觐见。”殿门口太监捏着尖细嗓子喊道。
  “臣女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一行人在殿内行礼。
  秀女要守着规矩,不能抬头,郑淑宁连皇上和皇后长什么样子都没看清楚。
  “起来吧,淑宁,是个好名字,人长得也很好。”一道温柔的女声响起,是皇后,皇帝没有说话。
  “淑人君子,安国宁家正是臣女父亲所期盼的。”郑淑宁微微抬头回话,看到了皇后,一张端庄大气的面庞,带着摄人的威视,让人不敢忽视。
  “皇上,你看这是不是留下?”皇后适时提醒。
  面前的女子乌发朱唇,明艳照人,美丽的不可方物,即使是傅君意也晃神了一下。
  前几轮没遇到身份贵重的女子,如今,这武安侯府嫡女身份贵重,人长得也好。
  “那便留下吧。”傅君意漫不经心转着碧玉扳指,淡淡出声,晾了武安侯许久,该是时候了。
  郑淑宁行礼谢恩时瞥见了主位上的皇帝,眸色黑沉,眉眼俊朗,五官立体如画,紧抿着薄唇,很是俊美的长相被冷淡的表情压下三分。
  少女眼里惊喜都要溢了出来,傅君意看着她羞红了脸庞谢恩。心想她倒是个挺单纯的小姑娘。
  郑淑宁殿选过后就坐着马车回府,用过晚膳,就寝时她想着自己今天的表现应该还算可以,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所表现出来的。
  相比较在后宫多年的那些娘娘们,心思单纯的小姑娘更能吸引天子注意。
  殿选后三日会下来圣旨宣布各个秀女的位分,会有两个教养嬷嬷来指导礼仪,一个月后,学好礼仪,秀女才会进宫正式成为皇帝妃嫔。
  郑淑宁就在家中安心等待嬷嬷到来。
  第3章 大云后宫
  正德六年三月十二日,整个武安侯府焕然一新,下人们更是规矩无比,个个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无它,今日是府内小姐册封的大日子,宫里会有教养嬷嬷来到,丫鬟和小厮都被告诫过认真做事,各人都比寻常更加认真。
  辰时,已有太监来提醒圣旨快到了。
  武安侯府在门口摆了香案,全家在盛装打扮现在府门口等待领旨。
  郑淑宁倒是不怎么紧张,这几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侯夫人和武安侯心中很是忐忑。
  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宣旨太监领着侍卫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来到府门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秀女郑氏,出身名门,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正六品才人,钦此!”
  宣旨太监宣完圣旨,笑眯眯的开口:“郑才人,接旨吧。”
  郑淑宁不卑不亢接过圣旨:“嫔妾领旨谢恩!”
  武安侯对身侧管事使了一个眼神,管事立刻递上鼓鼓的一个荷包。
  太监拿到这个沉甸甸的荷包,暗暗想,果然是侯府,出手不凡,这荷包里面大约得有二十多两银子,也不枉费自己抢了这个机会。
  郑淑宁没想到皇上给她封了这么高的位置,云朝自来新进宫妃初封位置不高,她以为也就顶多给她从六品贵人的位置。
  接了圣旨,郑淑宁回自己的院子换了身寻常衣裙,又简单梳洗了一下,去了母亲的院子。
  侯夫人正接待宫里来的两个嬷嬷,看到女儿给两个嬷嬷见完了礼便说:“两个嬷嬷就安排住你院子旁边,也好每天教导你。”
  郑淑宁应了,领着嬷嬷去了住所。
  两个嬷嬷都是宫里的老人,一个姓候,一个姓张,听说要去给新妃当教养嬷嬷,这两个嬷嬷便走了些关系,来了侯府。
  一来呢,侯府阔绰,能得到不少赏银,二来便是听说这位主是新妃里册封最高的,最有前途的,便争着抢着来了。
  如今看到郑淑宁,更是欢喜,无它,因为郑淑宁的脸真的是太美了,哪怕是宫里的各个娘娘也压不住她的颜色,恐怕来日大有前途。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两位嬷嬷使出了全身本领,认真教导。
  郑淑宁在这一个月里也领教了皇宫里众多的规矩,也真正见识到尊卑差距。
  嬷嬷们也把宫里的情况一一和郑淑宁介绍了。
  如今的皇后温华月是当今圣上在当太子时,先帝亲赐的婚,是圣上的发妻。
  只是多年来只有一个公主,未能诞下嫡子。虽说中宫无子,但圣上对她很是敬重。
  而其下后妃一半是昔日皇帝在当太子时的旧人,而另一半是正德三年选秀入宫的第一批秀女。
  其中,当年的太子两位侧妃,一位是镇国大将军的长女叫李青辞,因大将军在当年储君之争中站队如今皇帝且这些年为云国立下赫赫战功,所以,傅君意一登基便封了她做佳贵妃。
  其中另一位侧妃吴氏家世不显,但生下了皇长子,皇上登基封了她做德妃。
  两个侧妃如今都是高位嫔妃,其他的妃嫔再受宠也没越过这两位去。
  旧人中有生有二皇子的容妃,三皇子的娴昭容,还有几个侍妾封了容华和嫔位,最高一位封了丽贵嫔。
  第一批秀女中位分最高的如今不过是美人,这几个人连从潜邸熬过来的情分都没有,皇上又忙于政事,故都不太受宠。
  值得一提的是正德元年由太后举荐的侄女如今已是从二品庄妃。
  还有宫女出身的慧嫔能从其中脱颖而出,怕是不简单。
  受宠的嫔妃能一个月见皇帝一两面。其他的不受宠嫔妃怕是几个月都见不到天颜。只能在这深宫里苦苦熬着。
  郑淑宁特地问了嬷嬷她们这批秀女的情况。
  这次进宫的新妃有六人,都没有封号,其中郑淑宁册封位分最高,封了才人。
  其下五个,有一个封了贵人,一个采女,两个淑女,剩下一个家世不高的封了庶妃。
  如今,新妃即将入宫,怕是后宫中又要掀起一阵风雨了。
  第4章 初入皇宫
  一个月的时间斗转星移,转瞬即逝,一晃就到了新妃入宫的日子。
  这几天武安侯府上下忙得不可开交,武安侯忙着给幼女在宫里上上下下进行打点,疏通人脉,好让女儿以后在宫里的日子过得舒心些。
  武安侯夫人则是忙着给郑淑宁清点嫁妆。
  新妃入宫,依着才人的旧例,郑淑宁只能带着一口箱子和一个婢女进宫。
  武安侯夫妇两人从女儿小时便给她积攒嫁妆,如今却是用不上了。
  武安侯夫人只能给她挑出来几套华贵的头面首饰并几件新做的宫装,其他的嫁妆全都折算成了银票给郑淑宁带上。
  武安侯夫人又怕宫里用钱的地方多,又把自己的大半私房给她带上。
  至于婢女,肯定是小桃,小桃从小就跟着她,是武安侯府的家生子,一家人的命契都在侯府里。
  而且小桃机灵聪慧又有情分在,胆子大,跟着进宫能省去郑淑宁不少麻烦。
  郑淑宁最后一数母亲准备的银两,足足有五万两银票,心下一惊,想来是母亲给她偷偷添了不少银子,心里更不舍离家了。
  进宫前夜,一切整理完毕过后,一家子围坐在正院里说话。
  郑淑宁的兄长也在,也就是如今的武安侯世子,他平常在国子监读书半月才回一次家,明日小妹就要入宫,特地请了假回家。
  武安侯夫人拉着郑淑宁的手,垂泪道:“当年我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才生下你,并不期盼你日后多么显贵,只是希望你平安健康长大,寻个如意郎君和和美美地过此一生,不想,如今要母子分离,你要到那吃人的皇宫里面去。”
  武安侯只在那里叹息并不说话,郑淑宁只得和兄长好生安慰母亲。
  “母亲这话可是错了,您可是一品诰命夫人,以后逢年过节可以趁着进宫觐拜时去探望妹妹。”郑云琛说道。
  “兄长说的极是,虽然我不在母亲身边,但是逢年过节也是可以见到,而且兄长也快成亲了,以后嫂嫂进门再生两个孩子,怕是有母亲忙的。”
  看见两个孩子都安慰自己,武安侯夫人也平复了心情,到底是不放心又交代了女儿许多话。
  到了亥时,郑淑宁便要离开前院回自己的院子,没想到郑云琛追了出来。
  看着疼惜多年的幼妹,郑云琛信誓旦旦开口道:“你在宫里万事要注意,家里不必担心,万事以自己为主,明年春闱过后,这个家我会撑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