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韩愈虽是文坛领袖,名声极大,但朝中无人,还被排挤出朝堂,他的抗议并没有引起任何反响。李贺就因为这样荒唐的理由,永远失去了科举入仕的资格!】
  李晋肃目瞪口呆,就因为他的名字,让儿子落寞一生……
  这可不行,他还是先改个名字吧!
  【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对李贺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他不缺才华,不缺能力,却翻不过面前的大山。】
  评论区
  “就像我们现在,若是一个清北苗子,却因为这样荒诞的理由不允许参加高考,定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如果是我,报社的心都有了!”
  ……
  【李贺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黯然伤神地离开那曾经使他热切向往的京城。“出城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出城》”】
  【但李贺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他的诗文中有借酒浇愁的穷困落魄,“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也有无人赏识的感伤,“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但他依旧劝勉自己,少年的胸中当有凌云之志,总有一天会等到“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时候,因为没有人会怜惜一个失败者,“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次年五月,李贺再次入京,这次他放弃了科举这个正途,选择恩荫入仕,因为父亲的关系,他得到了奉礼郎的职位,从九品。】
  【李贺后来对这段时间的评价是“牢落长安”,长达三年!】
  【三年为官期间,李贺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李贺大多数作品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第384章 诗鬼李贺
  【当时的皇帝唐宪宗迷信鬼神,想求长生之道,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竟然荒唐的任命方士为台州刺史。】
  【上行下效,大唐兴起了一波求仙服药、追求长生的风气,李贺想到古代著名的“求仙问道”二人组,于是写下《苦昼短》讽喻时事!】
  要素察觉,原本在忙着处理奏章的秦始皇终于抬头给了天幕一点关注。
  汉武帝有些不好的预感,他还挺喜欢李贺的诗文的,但若是李贺敢骂他,那他就……就让司马相如写文章骂回去,还要在天幕评论区滚动播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刘邦:“嘶……好犀利的文字。”
  吕雉:“日月轮转,煎人寿命……”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刘彻无奈道:“朕已经知道神君都是假的了,即便不是假的,也不会搭理凡人的祈求。”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李世民:“好气魄!说的真好,吞服黄金白玉就想要与金玉一样不朽,岂不是痴心妄想!”
  ……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始皇:_(:3」∠)_又想起了不好的记忆。
  武帝:“谁允许你直呼朕的名字!”
  卫青:陛下的关注点是不是有点偏。
  评论区一阵哈哈哈飘过——
  “秦皇汉武被人反复鞭尸……”
  “唐宪宗在登基早年就曾问宰相:到底有没有神仙?被当时的宰相李藩顶了回去:秦皇汉武求长生的结果是什么,你看看历史就知道了。”
  唐宪宗:……
  【李贺的《苦昼短》、《神弦》等诗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行径。】
  杜牧:“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或许是唐朝藩镇割据,战乱频发的局面,让李贺期盼一位雄才伟略的君王,拯救天下,也期盼着唐宪宗能够幡然醒悟,关注国事,因此在他的诗文中,汉武帝出现的概率极高。】
  评论区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官街鼓》”
  “鼓声敲碎了了千百年的漫长时光,就连秦皇汉武都化为灰飞,再也听不到这官街的鼓响。时光飞逝,天上也曾几次三番埋葬神仙,只有这鼓声与漏声此起彼落,永远回荡!”
  “李贺喜欢些神鬼,但他也是破除迷信第一人。”
  ……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昆仑使者》”
  “西王母的神鸟,还没有带回长生的消息,而茂陵上的树早已蔚然成林。让人伤心难过,无法抵抗的只有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啊。”
  ……
  “李贺很喜欢借汉武帝求仙徒劳,来嘲讽唐宪宗求长生的荒诞,对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长生的愚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汉武帝十分愤怒,“又是茂陵,又是茂陵,居然将唐宪宗跟朕比,他有这个资格吗!”
  司马相如识趣的上前,接过了为陛下写文章骂人的任务,以他的文采,不必思索,直接挥洒而出,在天幕评论区发了出去。
  这一下唐朝的文人坐不住了,因为司马相如的赋将唐朝的皇帝都波及了。
  作为皇帝的嘴替,汉唐两朝文人在天幕上激情对骂,其他朝代忙着看热闹,根本插不上嘴……
  【李贺的诗文中还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题材,比如他的《秦王饮酒》。】
  评论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有人说这个秦王指的是唐德宗,因为唐德宗继位之前曾被封为雍王,雍州在秦地,所以也可以叫秦王。李贺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唐德宗时期,唐德宗做太子的时候,曾以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平定史朝义之乱,镇守咸阳,抗击吐蕃,但他继位后,却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国泰民安,便纵情享乐。”
  “还有人说这个秦王是指始皇帝,或唐太宗!”
  ……
  【由于李贺不是科举出身,所以升迁无望,他的内心是十分苦闷的,再加上他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李贺哀愤孤激之下得了重病,只能请假回到老家昌谷养病。】
  【在离开之时,他回望长安,百感交集,心思纷乱,仿佛看到了数百年前东汉灭亡后,未央宫中的金铜仙人被新的朝代移出长安的场景,与他何其相似……】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铸造了金铜仙人,用仙人承露盘接露水饮用,梦想着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评论区
  “宪宗时期,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天下人无不怀念盛世大唐,汉武帝所带代表的强汉正是盛唐的映射。”
  汉武帝咬牙切齿:“茂陵!刘郎!!!”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汉朝(唐朝)全盛时期,长安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却物是人非,三十六宫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魏明帝景初元年(233年),金铜仙人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最后因为“重不可致”,而被留在了霸城。】
  评论区
  “一个魏官就道出了汉朝衰亡的沧桑巨变,而金铜仙人正是大汉衰亡的见证。”
  “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诗人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诗人也如同金铜仙人一样,因为不合时宜,要被移出长安了。”
  ……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评论区
  “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如它有情感的话,也一样会衰老吧。”
  李白:“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
  杜甫:“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被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堪称千古名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