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八仙桌上已经摆好了朝食,雪雁听了黛玉的话,知晓她只想吃些清爽的,一大早便让小厮出去买了些时令小菜,刚摘下的荠菜还带着露水,包成了指甲大的小馄饨,河水里捞出的小鱼,仔细地将骨头剔了,鱼肉剁成细细地糜子,做成珍珠圆子汤,自然,那春笋更是重中之重,从山上泥土里才挖出来的山笋,或清蒸或凉拌或煮汤或做馅,换着花样做了好几样菜色。
  黛玉喝了口汤,只觉着浑身熨帖,她拿着筷子,每样尝了两三口,满意地点头:“厨房的手艺愈发好了,当赏。”
  雪雁笑着应了,又等了会儿,见黛玉搁下筷子,估摸着她已经吃饱,连忙趁着话头问道:“姑娘,留在这边看家的下人都在外头等着,给您磕头请安呢。”
  黛玉心下明白,这么多年林如海也没有续弦,京中林府的家事全是由她打理,这边的下人们也明了状况,这是要给她回禀这些年的事情了,在苏州老宅守着屋子的下人,都是经年的老仆,这个请安必须见。
  想到这,黛玉询问道:“外头是哪些人?”
  雪雁皱着眉想了想,掰着手指头给黛玉数了好几个人,这些都是曾经伺候过贾敏的老人了,甚至黛玉还能记得一些片段,黛玉当即吩咐:“还不让她们进来。”
  仆妇们规规矩矩地走了进来,林家不是张扬的人家,治家极严,仆妇们没有穿金戴银,一个个的都穿着深色比甲,除了料子比较好,与外头普通人家瞧着也相差不多。
  黛玉将仆妇们叫起,又逐一问着姑苏这边的事情,她留心观察着,只见这些仆妇个个低眉敛目,规矩极好,说话做事又极有条理,与她在贾家见着的仆妇全然是两个模样。
  黛玉暗自点头,大户人家最忌下人猖狂,若这边的仆妇见这些年没人管,心大了,少不得要敲打几句,如此却省了她一番事。
  这些仆妇都是母亲调教出来的,贾家曾经的治家手段想必不弱,也不知道这些年贾家发生了何事,怎么就变成这般模样。
  难怪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作为亲戚,黛玉也无法对贾家事指手画脚,只能暗自叹息。
  老宅里留守的下人不多,但黛玉一个个的问下来,也花了不少时间,等仆妇散去,雪雁便端出了山药薏米糕,白生生的糕点散发着香甜的气息,空气中都是蜂蜜的甜味。
  “姑娘,按着您说的,做了这糕点,您看看,是这样做吗?”雪雁忐忑地望着黛玉,这方子她也是第一次听说,更是第一次做,唯恐黛玉觉着不好。
  黛玉挽起袖子,用乌木筷子夹起一个,细细品尝,只觉细腻软糯,甜而不腻,很合上了岁数之人的口味。
  “这方子我也是偶然从书中瞧见的,我尝着这味儿不错,你找几个可信的人,给皇太后送去。”
  “皇,皇太后?”雪雁说话都磕巴了,她对五阿哥已经能够当成普通主子看待,但对于高高在上的皇太后,还是心里怵得慌,骤然听见要这些糕点送给皇太后,很是惶恐。
  “皇太后自入了江南,许是水土不服,身上总是不甚舒坦,山药滋补,薏米祛湿,给太后娘娘送过去,说不得胃口能好点。”黛玉笑着说道。
  “姑娘,我做的恐怕不如外头的点心师傅,不如找他们来做?”雪雁忐忑地问着。
  黛玉噗嗤笑了出来,她点着雪雁的额头:“宫中什么样的厨子没有,手艺最好的那些都在紫禁城里呢,我们这些糕点给皇太后送过去,不过是为了尽孝,谁又想着比御厨手艺还好呢。”
  雪雁这才不再慌乱,找可信的人往甄家送去。
  当林家的仆妇将山药薏米糕送到甄家时,正是甄宝玉向胤祺坦白了他们家祖母打算的时候。
  自皇太后到了姑苏,讨好她,给她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金银玉器,珍珠珊瑚,各种稀世珍宝如流水般送了进来,一般二般的东西都没有资格让皇太后见到。
  小太监也习惯了将各家各府送来的东西登记造册,随后扔进仓库,再不见天日。
  但见多识广的小太监,也没有想到对于送来的食盒如何处理。
  宫中对入口的东西最为讲究,御膳房出来的东西都得再三试毒才能入口,这食盒中的糕点让小太监实在为难。
  若是寻常人家送来的,那他直接将这糕点扔了便也罢了,奈何这是林家姑娘使人送来的,谁都知晓皇太后最近对她颇为偏爱,小太监不敢随意施为。
  他手中的毛笔悬在半空,许久也没想到什么解决办法。
  “小喜子,又在偷懒了?”一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太监打了个激灵,忙转身,对着走来的老太监谄媚笑着:“爷爷,不是我偷懒,实在是我这儿遇着了见棘手的事情。”
  小喜子如是一说,那老太监一拍他的脑门:“你是不是傻,贵人的事儿我们有资格管吗,还不快找人将这个事报给五阿哥。”
  当报信的小太监来到胤祺屋子的时候,甄宝玉已经和胤祺叙完了旧,溜达着离开,只剩下胤祺独自在屋子里思索着,如何让皇太后尽早赐婚。
  听到黛玉使人送来了糕点,胤祺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快让人将这糕点拿着,我领她去见皇玛嬷。”
  第96章 请求
  “皇玛嬷,这是林家姑娘特特送来的糕点,听说特意从医书里找的方子,最是清热祛湿,你试试味儿可还成?”胤祺抬脚便拎着试过毒的糕点到了皇太后的屋子。
  皇太后正为了这潮湿的水雾而难受,只觉着胸口憋闷不已,郁郁打不起精神来,见了胤祺,才笑了出来,虽说没甚胃口,却也拿着那山药薏米糕咬了一口。
  这味儿却比皇太后想象中的味道好了许多,并未甜到腻得慌的地步,适宜的回甘让皇太后不由多吃了两口。
  “林家姑娘孝心可嘉,是个好的。”皇太后点点头,赞了句。
  “林家姑娘自是极好的。”被皇太后这么一夸,胤祺也与有荣焉,他得意的笑着:“孙儿瞧中的人,能差到哪儿去。”
  皇太后是蒙古来的格格,性子热烈,不似汉人那般讲究,听了胤祺的话,也不觉着出格,她认同的说道:“林家姑娘是会管家理事的,等你们成亲了,万岁爷再给你封个爵位,日子也就过起来了,我也能放心。”
  这真是瞌睡了就送来枕头,胤祺还在想如何与皇太后说,他想尽快将亲事定下一事,就听到了这番话。
  胤祺内心一喜,赶忙趁机说道:“皇玛嬷,这么好的姑娘,咱们赶紧娶过来,日后也好向您尽孝。”
  除了大事,皇太后对胤祺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在这老太太眼中,不到改朝换代,都说不上大事,因此听了胤祺的请求,皇太后也没拒绝,她哄着胤祺:“你也到了知人事的年纪了,等今年小选,我让内务府找几个出众的人去服侍你。”
  胤祺撇撇嘴,仪态全无的摊在椅子上,扯着嘴角:“皇玛嬷,林家姑娘珠玉在前,哪里还有比她更好的姑娘,您就甭操这份心了。”
  那姑娘确实出色,皇太后回想着她见过的两代帝王的后宫之人,却没有一个比林家姑娘更加出众的,姿容上佳的缺了学识,读书习字的又缺了管家理事的本领,仔细向来,真真是处处拿的出手,若林家人丁不是如此稀薄,林家底蕴再强一些,凭着林家姑娘的素质,当太子妃也不为过。
  想到这,皇太后也紧迫起来,虽说她们都有了默契,黛玉是默认的五阿哥福晋,但指婚旨意未出,一切都有变数,皇太后从来就不愿意委屈了胤祺,有这么个处处齐全、胤祺又喜欢的姑娘,她绝对不会放手。
  “你呀,从小就要最好的。”皇太后嗔了一句,却并未动怒,她养大的孙儿本就值得世间最好的东西,皇太后指甲上的玳瑁轻轻敲击着桌子,发出有规律的哒哒响声:“按着规矩,你们的福晋与侧福晋应当都是从选秀中出,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情况,现在在南边,不好操持,等回京后,我找个机会让你皇阿玛给你赐婚。”
  “谢皇玛嬷。”胤祺亲手倒了杯奶茶,盛给皇太后:“孙儿全靠您了。”
  康熙对皇太后很是尊敬,轻易不会拂了她的意,既然皇太后应了,想必这事儿很快就能定下。
  “只不过成亲还得等着,你前头还有三个兄长未大婚,不提太子,也有两个兄长,你万不能越过他们去。”皇太后正好吃了块糕点,觉着有些口干,接过奶茶咽了下去。
  赐婚,赐婚好啊,黛玉岁数还那么小,胤祺本来就没有立即娶她过门的打算,只要下了赐婚的圣旨,有了名分,再也没有不长眼的敢打林妹妹的主意。
  胤祺想到京中的贾家,姑苏的甄家,以及那些隐隐透出过意向的赵钱孙李家,咬着牙恨恨想着,眼中凶光毕现。
  “这是自然,长幼有序孙儿还是懂的。”胤祺拿着玉锤,坐在脚踏上,轻轻地给皇太后敲着腿,皇太后看着在她膝下撒娇卖乖的孙子,只觉着在熨帖不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