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此处位于扎营之处的中心地带,被外头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守护着,无需担忧安全。皇太后的帐篷门口之站着两个看门小太监,这俩太监能随着皇太后离京,在宁寿宫也算是有几分体面,自是知晓胤祺在皇太后心中的地位。
  见着胤祺的的身影,一个小太监迎上来,另一个则飞快地跑进去通报。
  胤祺见着迎上来的小太监,随意从怀中掏出一小锭银子,扔到小太监怀中:“草原风大,等下了值喝几口酒暖暖身子。”
  小太监感恩戴德,腰弯得更低,殷勤地将帐篷掀开,胤祺顺势走了进去。
  等入了帐篷,只见前些日子人来人往的地方,今日里却不见踪影,偌大的帐篷里,只见皇太后坐在厚厚的毡子上,在她的侧下方,跪坐着一个宫妃装饰的女子。
  胤祺诧异地扬了扬眉,却原来那宫妃正是他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也不知晓宜妃为何此时出现在此地。
  不等胤祺将疑惑询问出来,皇太后见着心肝肉一样的孙子,笑得皱纹都挤了出来:“胤祺来了,今儿个的奶嚼口刚送来,还是草原上的奶.子味道好。”
  胤祺向皇太后与宜妃行礼之后,撂开下摆,同样也在毡子上坐了下来,他端起皇太后推过来的碗,浅浅尝了一口,奶嚼口、奶茶、炒米的味道交织,浓郁的奶香充斥在嘴中,他赞叹地点头:“还是皇玛嬷您这儿的东西好。”
  皇太后慈爱地看着胤祺,直到他将最后一口饮尽,皇太后才又笑着说道:“这奶嚼口是科尔沁那边送来的,他们也是有心了,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没有忘了我。”
  胤祺眨眨眼,浓密的眼睫毛遮挡住眼中不解的神色。
  皇太后出自科尔沁,这事情无人不知,在孝庄文皇后去世后,科尔沁出身的女子,就只剩皇太后还在大清后宫中占据高位了,科尔沁只要不傻,就不能怠慢了皇太后。
  莫说每日送些新鲜的奶制品,就算将科尔沁的珍宝全部送来,都不为过,也不知皇太后为何发出如此感叹。
  胤祺眼角的余光看向宜妃,却只见宜妃嘴角含笑,手在低矮的桌子下轻轻摇了摇,胤祺心中便有了计较,宜妃这个急脾气还能气定神闲,必然没有大事。
  胤祺垂下眼,喝尽的空碗仍然在胤祺手中,他修长的双手轻巧地转着木碗,随着转动速度的逐渐加快,里头彩绘的图案转动起来,画面好像活了一样,胤祺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碗中好似即将飞出的图案,静静等着皇太后的下文。
  皇太后是个性子急的,没让胤祺等多久,那碗上的图案才飞了两圈,皇太后便迫不及待说道:“胤祺,我正与你额娘商量,你与林家姑娘的婚事,不若就提前办了。”
  胤祺错愕地抬头,他这次来找皇太后,目的正是如此。
  为了能够和黛玉提前成婚,胤祺想了无数个理由,想要说服皇太后,没想到他还没张嘴,皇太后就将此事先提了出来。
  想必是胤祺的惊讶过于明显,就连从来也不顾旁人想法的皇太后,都看了出来,她以为胤祺不愿意提前成亲,冷哼着说道:“喀尔喀那样穷的部落,还好意思让你娶他们族里的女儿,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莫说给你做福晋,做个伺候的房中人都不够格,你尽快娶了福晋,那些人也就不再痴心妄想了。”
  皇太后并不在意胤祺身边有多少伺候的人,若非那一僧一道太过玄乎,信奉多子多福的皇太后,恨不得将胤祺身旁塞满人,绝不会让胤祺连个侧福晋都没有。
  皇太后恼怒的不是有人想给胤祺献美,她恼怒的是喀尔喀部落的狼子野心。
  谁都知道,五阿哥由宁寿宫养大,是大清与蒙古之间的一道保障,然而蒙古部落众多,胤祺与诸部的关系也有亲疏远近,在今日之前,所有人都默认,胤祺必然与科尔沁最为亲厚,毕竟,那是皇太后出身的部落。
  喀尔喀部落的献美,在皇太后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挑衅,枕边人的威力,皇太后在后宫几十人,如何看不明白。
  确实,今日喀尔喀失败了,但是喀尔喀的行为,未必没有给其他部落提示,万一真有部落打动了康熙,令康熙动了换亲事的念头,该如何是好。
  只要还未成亲,一切都有变动的余地。
  反正康熙绝不会允许胤祺娶科尔沁的姑娘,与其忧心着不知哪部打鬼主意,不如赶紧将婚事办成了,只要胤祺娶了福晋,那福晋还生了儿子,自诩尊崇儒家文化的康熙,必然做不出逼着胤祺休妻之事,皇太后这才能安心。
  胤祺比胤祉和胤禛年纪都小,按照顺序,轮到他成亲还有不短的时日,皇太后实在不愿意再等待,天刚蒙蒙亮,便将宜妃召了过来。
  宜妃来的时候,眼底的青黑用脂粉都遮不住,想必前一日晚上也是辗转难眠。她忐忑地等着皇太后的示下,前一日喀尔喀蒙古的请求赐婚,确实将她吓到了,胤祺与蒙古关系已经足够深,再娶个喀尔喀的格格,康熙的忌惮就够胤祺喝一壶的。
  宜妃原本以为是喀尔喀的事情,给了皇太后提示,皇太后想让胤祺领个科尔沁女子回京服侍,毕竟科尔沁这些日子送来陪伴皇太后的人,不乏面貌姣好者,按着那僧道的批命,胤祺不能娶黛玉之外的女子,在府中放些伺候的下人,想必佛祖也不会责怪。
  然而宜妃实在不乐意,她在胤祺刚出生时就将他送去了宁寿宫,分明就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儿子,在宫中却有一个宁寿宫阿哥的名号。
  是,她借着胤祺入宁寿宫一事,得了不少好处,胤祺与皇太后更亲,宜妃认了,说句不敬的话,反正皇太后春秋已高,又有几年好活,等皇太后没了,她有的是时间修复与胤祺的母子关系。
  然而胤祺院中再有蒙古女子,且不论康熙的忌惮,仅让胤祺与科尔沁关系再深一层这事,宜妃就难以忍受。
  没想到宜妃听见的却皇太后说的却是让胤祺尽快将林家姑娘娶入门,宜妃为自己的小人之心羞惭的同时,更是狠狠松了口气。
  宜妃扬起笑脸,前一夜辗转难眠的憔悴瞬间不见,她眼珠子亮晶晶地,欢笑着说道:“还是太后您老人家看得远,胤祺能有您操心,真是天大的福气。”
  宜妃话音刚落,皇太后暗自点头,这宜妃是个拎得清的,胤祺有这个额娘,倒也是幸事。
  两人达成了共识,对视一眼,默契地商量起成亲细节。
  胤祺就是这个时候入的皇太后帐篷,宜妃眼见着胤祺听了皇太后的话,怔愣一瞬,忙轻轻地推了推胤祺,爱怜地嗔道:“这孩子,听到能娶林家姑娘,都高兴傻了。”
  皇太后连连点头。
  胤祺与黛玉的婚期,就这么提前了。
  第135章 发怒(贾府为主)
  风沙滚滚,旌旗猎猎,身着帝王眼衮服的康熙,屹立于万人之上。
  他高高扬起右手,在长生天的见证下,为喀尔喀归附的各部贵族册封。
  山呼万岁声起,满蒙各旗臣服在康熙的帝王威仪之下,多伦会盟的最终目的在一刻,彻底完成。
  身为康熙的儿子,理藩院的实际负责人,胤祺站得离康熙很近,与激动地脸涨得通红的大阿哥比起来,胤祺却格外的冷静。
  他并不为了大清的天威而激动,只为了他所负责任务的完成而松了口气。
  是的,在康熙为喀尔喀封爵,又宣布成立蒙八旗,将蒙古各部编入其中后,此次多伦会盟的重头戏便已经完成,康熙回銮的日子也近在咫尺。
  在又与蒙古诸部大宴一场后,次日早晨,天光微亮之时,康熙的御驾便已启程回銮。
  此番回京的队伍,较之来时,又多了许多人。既有羡慕京中繁华,欲随着康熙去京中小住的王公,也有被康熙看中,点名随驾入京的蒙古勇士。
  当然,纯禧公主的额驸,班第台吉,也在这些人之中。
  纯禧公主反而没有随着康熙的圣驾回京,她领着侍卫和女官,回了草原,收拾家当,准备将府中的东西全部搬回心心念念的京城。
  薛宝钗虽然是纯禧公主的女官,但她到底是半路出家的,并非纯禧的心腹,对于纯禧与额驸想要回京的打算,并不知晓,毕竟事成以秘,纯禧在紫禁城里平安地长大,并能凭着养女身份颇得康熙的欢心,心思细腻可见一般。
  薛宝钗自诩随分安时,她与侍卫首领阿克丹成亲的时候,是做好了一辈子住在蒙古的打算的,当年明妃为了汉家江山,以女子之身出塞和亲,得了个青史留名,多少年后还有人的诗词为她而作。
  薛宝钗不敢与明妃并肩,她铆足了劲的亲近纯禧公主,只要公主能够看到她的本事,对她多依仗几分,凭着公主的脸面,京中内务府那些人,也得对薛家高看几分。
  谁成想这么一次普通的参见后,公主居然就能够回京居住了,这对薛宝钗而言,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且不提她的母亲兄长都在京中,京中更是权利的聚集之处,回京之后,她的夫婿想要谋个前程,也比在大漠容易许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