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他曾经觉得自己乃是替天行道,为了黎民百姓不受苦难才清君侧、罢前朝,他曾经以为能永远圣明,有生之年带领东秦人民再过几十年的好日子,他曾以为,自己能培养出一个,更英武、更贤良的君主,来继承他的遗志。
可是,
如今他正值壮年,却玉山倾倒。
一切都成了泡影。
难道是报应吗?
老天在报应他,不该违背父皇的遗愿弑兄夺位?
连老天爷都在嘲讽他吗?他有本事抢下江山,可是东秦却逃脱不了早就写好的命运,根本无人能守。
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他怎么敢死!怎么甘心死!
看着泪沾衣襟的晋文帝,赵锦儿也跟着悲从中来。
她不懂江山社稷的大道理,但她知道,晋文帝是个好皇帝。
这个好皇帝一死,他的三个儿子,势必要争得你死我活。
苦的只会是老百姓。
“皇上,再坚持坚持!”
她跪在地上,代表所有百姓,请求道。
晋文帝大掌抹了一把眼泪,“朕也想坚持坚持,坚持它个五百年!可是朕无能为力。”
“鬼医,或许鬼医很快就到了。”
“是吗?也许吧!”晋文帝到底是明君,悲痛过后,很快就调整了情绪,认真地问道,“丫头,朕现在认真问你,朕还有多少日子?你老实回答,不要用好听话蒙骗朕,朕不至于那么脆弱,听了实话就哭天喊地。朕要用最后的日子,抓紧安排身后之事,以防大乱。”
赵锦儿见晋文帝一脸严肃,咽了口口水,艰难道,“多则一月,少则……少则七日。”
饶是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听到自己的死期被这么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晋文帝还是长叹一口气。
“行,朕知道了。你退下吧。”又对魏连英道,“命人即刻把长公主和太后召来!”
儿子们不行,只能把江山交到他最信得过的人手里了。
老大老.二,任何一个都不是当皇帝的料。
老三虽年幼,但沉稳、仁厚、也具备一个帝王该有的心机。
若太后和长公主合作辅佐老三,应当能将最难捱的前几年熬过去。
只消他羽翼丰满,就不怕两个皇兄再谋乱。
至于老大老.二,怎么处置呢?
这几年若是留在京中,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他们肯定会作乱。
流放到偏远之地?只怕也防不住他们造反,而且越是山高皇帝远,越是能为非作歹得更离谱。
直接贬为庶人?
做父亲的,到底不忍心!
也怕皇后和庞贵妃的母家会趁机出幺蛾子。
他决定听一听太后和长公主的意见。
太后和长公主并不知他又病了,甚至比之前那次更艰难。
闻说他只剩那么一丁点寿命之后,皆是大惊失色,旋即抱头痛哭。
“天罚东秦!天罚我东秦啊!皇帝这般仁厚爱民,东秦若失了皇帝,苦的可不是黎民百姓吗!”
太后哀声道。
晋文帝安慰道,“事已至此,朕自己都接受了现实,还请母后和长姐,趁着朕还能做主,协助朕,尽快将后事安排好,将改朝换代的后果降到最低!朕这次传召你二人,主要是想商讨端王和景王的处置。”
端王、景王,分别是慕佑和慕青的封号。
太后和长公主都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听晋文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当即拭干眼泪。
“皇上已经定了老三?”
晋文帝点头,“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拥立一个昏君。前朝的下场,母后和长姐已经见过了。
老三虽然年幼些,但朕冷眼考察,是最有治国之才的。”
太后和长公主点头,“此言不虚。但……老三毕竟只有十二岁,两个成年封王的哥哥在上,已经要面对万钧压力,又如何镇得住满朝文武?”
“朕打算留遗诏,让母后和长姐共同垂帘听政。”
太后和长公主都是愕然,“这……只怕朝臣不答应吧!”
“不答应的,或贬或杀,治几个,剩下的就服了。”晋文帝冷冰冰道。
第585章 仔细交代
太后和长公主都是有智慧又有威望的人,坐镇帘后听政,大臣们便不敢糊弄年幼的天子。
但到底是妇人,杀伐果断差了些。
而朝堂之上,有时候不过是一眨眼的迟钝,便会让别人抢占先机,而自己,沦为鱼肉。
晋文帝不止要考虑慕懿登基后如何维持住朝政,更要将他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所以,送走太后和长公主后,他便将秦慕修和封商彦召进宫内。
这二人都知晓他的隐疾,无需解释太多。
秦慕修是慕懿的老师,将来,就是太师,若得他权力辅佐,于慕懿而言,如虎添翼。
封家,更是世代忠于皇室的世家忠爵,封家势力庞大,得到封家的支持,慕懿的位子也会坐得更稳。
秦慕修很镇定,似乎早料到晋文帝的决定。
封商彦却是愣了好久,才道,“皇上的身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这话问得晋文帝也是一阵唏嘘,苦笑道,“朕也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封商彦便明白,这是无力回天了。
直愣愣地站了一会,才伏地长跪不起,“既如此,皇上尽可放心,封氏一族,会竭尽全力、排除万难,协助太后与长公主,势必让平王稳稳登基!”
秦慕修也与他并排而跪,“草民也会一如既往教导、劝谏平王,助他成为一代明君。”
直至此刻,晋文帝一直揪得紧紧的心,总算放下来。
封氏能助三儿摒除外患,秦慕修可助三儿修身养性、严于律己,这两人都是身为帝王的慕懿,最需要的。
见他坐在以上仰头闭目,封商彦忍着悲痛问道,“皇上可还有旁的事吩咐?”
“端王和景王如何安置,朕始终没想好。若只从帝王角度考虑,直接杀了以绝后患最好,但朕毕竟也是个父亲,虎毒尚且不食子,朕怎么忍心为了一个儿子,亲手送另外两个儿子走。”
晋文帝语气平静,仿佛在商讨一件极为稀松平常的事。
但封商彦和秦慕修,又怎么能不知道他心里的苦处。
儿子再不争气,做父母的,也只有望着他能改过,绝不会望着他死的。
“太后与长公主的意思,将端王发配到南疆,将景王发配到北疆,再派当地官员严加看守,待平王坐稳江山,是放皇兄们回来重享富贵,还是将他们钉死在发配地,由平王自己做主。”
晋文帝呷了一口茶,淡淡道。
“你们意以为如何呢?”
封商彦和秦慕修相视一看,同时摇了摇头,“不妥。端王和景王,毕竟都是成年的王爷,且外祖家都既有实力又有势力,更何况端王更是中宫嫡子,哪怕发配出去,难保没有野心家会去撺掇他们造反。即便造反不成,也会给新帝和朝廷带来很大麻烦。”
晋文帝长叹一口气,“兄友弟恭,莫非只是古人美好的愿望?”
秦慕修瞥一眼晋文帝,“生在帝王家,兄友弟恭是不可能的。”
不知为何,晋文帝觉得秦慕修这话别具深意。
似乎在剑指他当年弑兄夺位。
眼神对上的瞬间,晋文帝的后背竟蓦的生出一阵寒意。
“你们都退下吧,端王和景王的事,朕还得再细细考量一番。”
这确实不是能立即做出决定的事,两人很体谅晋文帝的心情,道过保重,退行而出。
“你们夫妇早就知道了?”封商彦问。
秦慕修默认。
封商彦叹气,“真没想到,皇上明明还是龙精虎壮的年纪。”
“他是中毒,才会导致龙体大损,否则,他的那些愿望,都是可以实现的。”秦慕修语调平淡,听不出情绪。
封商彦话锋一转,“皇上选了平王,你没有什么看法吗?”
秦慕修眸光潋滟,“我不太明白封大人的意思。”
封商彦笑笑,“很容易明白,不必与我装傻。”
秦慕修便道,“目前来看,平王乃是成为新帝的最合适人选。”
“话虽这么说,但他能有今天,绝对离不开你的筹谋策划。就算皇上的龙体没有出现问题,将来,你怕是也要助他争夺那个位子的。”
秦慕修并不否认,“我既然做了他的老师,自然希望看到他走向高位,造福百姓。尤其是另外两位皇子都不怎么得力的情况下,有错吗?”
“没错。只是,你就没为自己谋算过什么吗?”
话问出来,封商彦都觉得自己有些过分。
因为就目前的相处看来,秦慕修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
如果他想要权势,早在给平王当老师之前,晋文帝就问过他想不想做官。
那他到底想要什么?
封商彦想不出来。